文化与情境背景下大学英语写作和阅读课程整合探讨
2019-08-24叶春珍
【摘 要】本文论述文化与情景视角下大学英语写作和阅读课程的整合,阐述写作和阅读课程整合的理论基础包括文化语言学、语用学、输入与输出及互动整合模式等,提出大学英语写作和阅读课程整合的教学策略:更新理念,提高教师知识素养;改革课程教学和考核模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在阅读材料学习、师生互动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搭建英语综合能力实践应用平台,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建设读写校本教材,保证学生接触到真实的文化和情境。
【关键词】大学英语 写作 阅读 文化与情境 课程整合 英语文化意识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3C-0152-03
随着国内外语言学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英语教学研究者了解和认同学科整合理论。学科整合理论引导英语教育者反思我们目前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材编写和教学效果评价方式。部分院校已经开始进行整合教学,并开发整合教学的教材,然而,部分高等院校仍然沿袭过去的课程设置,听、说、读、写课程分开教学,教师们间也缺少沟通和合作,呈现“自扫门前雪”的现象。英语教学效果不佳,特别是写作教学状况不容乐观,教学双方都感到困难。主要的问题是教师的教学方式陈旧;学生缺乏兴趣,存在畏难情绪;课堂教学专注于写作技巧和应试技能,缺失文化意识的培养。针对这样的现状,必须进行大学英语课程写作教学模式的改革,将写作和阅读进行科学的整合。
一、写作和阅读课程整合的理论基础
(一)宏观语言学理论—— 文化语言学。文化语言学这一概念是由美国语言学家加利·帕尔默在其专著《文化语言学理论构建》中提出的。对于文化语言学的定义,学术界目前没有统一的论断。洪堡特文化语言学说提到:“语言是一个民族所必需的‘呼吸,是它的灵魂之所在。通过一种语言,一个人类群体才得以凝聚成民族,一个民族的特性只有在其语言中才会完整地篆刻下来,所以,想要了解一个民族的特性,若不从语言入手势必会徒劳无功。”同样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曾在《语言论》中指出,“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也就是说不能脱离社会流传下来的,它决定我们生活风貌和信仰的总体”。语言表达文化、决定文化,因此,在语言学习时,不能只停留在字句的表面,必须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
语言知识是从语言使用事件中逐渐抽象出来的,语言知识包含了丰富的社会、文化等知识。在对学生进行英语写作教学时,教师不应只关注“遣词—造句—段落写作—篇章写作—表达方式—体裁—修辞”,还应在关注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要让学生了解语言中所蕴含的文化,就必须通过大量相关材料的阅读来获取,而这就必须在写作课程的教学中融入阅读的内容,日积月累,学生会更好地学习语言规律和语言的表达方式,进而提高书面表达能力。
(二)微觀语言学理论—— 语用学。语用学是系统进行语言运用研究的学科。语境(context)是语用学研究中的重要概念。广义的语境指的是与语言运用相关的一切因素,包含两大层面:语言语境与语言外语境。语言语境主要在上下文之间直接表现出来;而语言外语境则包含了文化背景知识、情景知识和相互知识。
语用学的理论表明,语言学习要注意语境,因为不同背景的话语双方通常会按自己的文化观评判对方的行为。然而在交际过程中,话语双方也极有可能在跨文化交际中遭遇语用失误。很多语言学习者都听过的一个语用错误的例子是,一对中国夫妇应邀到外国友人家做客时的寒暄对话:
A:Your wife looks very beautiful today.
B:Where?Where?
A:Well,everywhere. Hair,eyes,dress,all look great.
中西方在面对赞扬时的反应有很大差别。谦逊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别人赞扬时需要在予以否定的回应。而英美国家的人却不一样,他们在受到别人赞扬时往往直接接受,同时表示感谢。在这个例子中,中方客人的回答,令外国友人措手不及,只能硬着头皮进行回应。
在英语写作教学中,需要通过阅读材料的学习,培养学生英语语言中的语境意识。
(三)互动假说—— 输入、输出和互动整合模式。Gass & Mackey 在第二语言习得入门课程中重新阐述了包含语言输入、互动和输出的二语习得理论框架,关注促进二语习得涉及的认知机制,并将这些理论框架整合在一起称之为互动假说。它描述了学习者从接触语言输入、参与互动,获得反馈到产生语言输出的过程。阅读是语言的输入,而写作是语言的输出,课堂互动则把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最终促进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发展。中国的大学生缺乏外语学习环境,因此英语阅读是获得丰富的语言输入的有效途径,在语言输入的前提下才能保证良好的语言输出。
二、大学英语写作和阅读课程整合教学策略
研究者林肖瑜曾提出:“英语写作教学应该加入大量阅读,建立起阅读、讨论到写作的环节。”这和互动假说所强调的“输入—互动—输出”的模式很相似,在输入中学生不仅接触到语言的结构、同时还学习到语言所蕴含的文化和语境,在课堂上进行师生的互动能使语言内化,为语言的输出做准备。
(一)更新理念,提高知识素养。要进行课程整合,首先需要教师的理解和支持。对于有一定教龄的教师来说,这个转变不容易。阅读教师会认为自己教阅读工作已经得心应手,突然要增加写作的教学,心里有畏难情绪。而写作老师虽然觉得目前的教学模式有些困难,教学效果不佳,但是要让他们把写作和阅读结合起来,心里不免有忐忑。因此,唯有教师更新理念,跟上英语教学发展的步伐,才能成功推进课程整合。
1.教师要从传统课程理念的坚守者转变为整合课程实践的创新者。以学习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为例,这篇文章中作者讲述了其在初中、高中、大学和网络学习中的语言学习经历及语言学习中的所得。在读写课程整合实践中,教师改变传统教学只注重词汇、句子结构等知识讲解的方式,而让学生结合自身语言学习经历来进行对文章的学习,并完成题为“My Experience of Learning English”的英文写作。这样我们不仅仅进行了读写知识与技能的整合,还进行了语言知识与学生生活的整合,学生可以运用语言来描绘他们的语言学习经历,这就让学生体会到语言学习的价值和意义,从而提高学习自主性。
2.教师要从闭门造车者转变为团队合作者。在读写课程整合前,阅读教师教阅读,写作教师教写作,各自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就可以了,但是课程整合之后,传统的做法要改变,要加强团队合作,在教研活动中加强交流学习,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共同讨论解决方法,一起合力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3.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做教育的终身学习者。正如朱熹所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唯有不断地学习提高自身的知识修养才能顺利推进课程整合。整合不是简单的“1+1”,而是语言教学的重新认知,教学理念的重整、教学模式的改变、文化意识的提升。因此,通过学习和培训提高教师的知识修养是刚需。更新知识,优化知识结构是教师自身提高的需要,也是英语教学质量提高的需要。
(二)改革课程教学和考核模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很多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不仅与学生没有做好角色转变、没有做好学习规划有关,在一定程度上也与教师的教学和课程的考核有关。课程整合正是要改革课程教学和考核模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1.改革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采用翻转式课堂教学模式。具体的做法是课前给学生提供相关的视频或学习材料,让学生自主进行阅读材料的学习;课堂上,教师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一起讨论阅读材料中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分析语用功能,语言结构等;课后学生进行语言的书面输出,巩固课堂上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课前、课上和课后,学生都围绕着阅读和写作实施相关的活动,教师的引导、监督和评价贯穿其中,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逐步得到培养。
2.创设语言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文化与情境背景下的课程整合,强調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语言学习。例如在进行Table Manners的内容学习时,教师可以结合学校的外事接待任务,让学生根据餐桌礼仪的学习内容和外宾的国别来整理就餐中应当注意的礼仪事项,并提供给学校的国际交流处作为外事接待的参考材料。这样的学习任务真实且具有现实意义,学生学习的兴趣盎然,主动性提高。
3.改革课程考核模式,让学生充分参与整个教学活动。学生的每一次课堂表现和活动成果展现作都应该进行认真考核评定,计入期末考试的成绩中。课程考核不再是一锤定音式的结果考核方式,而是“过程考核+结果考核”的方式。学生要学好课程,获得优异的成绩,必须充分地参与整个教学活动,这更适宜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
(三)在阅读材料学习、师生互动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洪堡特在《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中提到:“即使在纯语法研究的领域里,我们也绝不能把语言与人、把人与大地隔绝开来。大地、人和语言,是一个不可分离的整体。”一定的语言与一定的民族特性和文化特性联系密切,对语言进行学习离不开对语言所属民族的历史文化与风俗习惯的学习。在读写课程整合实践教学中,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是主线,贯穿阅读、互动和写作的整个过程。
1.在阅读材料学习中注重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在英语阅读材料中蕴含着西方的政治、经济、历史、宗教、风土人情等文化知识,教师应对中西方文化有差异的地方增强敏感度,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异同,以加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2.在师生互动中介绍相关的语用策略。在语言交际过程中,学生应该知道该说什么,该怎么说。例如,中国人见面的寒暄常常问,你吃了吗?而西方人见面常常以谈论天气开始,如Its a nice day today,isnt it?西方人将年龄、身高、体重和收入等个人问题视为隐私,学生在国际交流中应当避而不谈这些话题。在一些习惯的表达中,教师也应引导学生了解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并引导学生正确地运用语言。如中文表达“力大如牛”,而英文却是“as strong as a horse”.中文表达“望子成龙”,而英文不能说“expect ones son to be a dragon”,却应该说成“expect ones son to have a bright future”.这些内容的学习,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留意中西文化的差异,从而掌握正确的语用策略,不断提高文化意识。
英国文化人类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提到:“文化是一种复合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他所有作为社会成员的人索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读写课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唯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进行跨文化适应,增强跨文化互动交往的能力。
(四)搭建英语综合能力实践应用平台,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写作和阅读相辅相成、互相补充。没有语篇的阅读很难有写作,而写作也反过来巩固语篇阅读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读写技能的提高,听说能力也会相应地改善,因为各种语言能力是相通的。
在就业市场上所提供的与英语相关的岗位需要的是英语综合能力达到一定程度的人员来担任,没有任何一个岗位只需要听说而完全不用读写,反之亦然。因此,我们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不能只强调任何一项技能而忽略其他,而应有能力综合培养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是在语言实践中培养起来的,是组成学生英语素养的重要内容。在读写课程整合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巧妙地设计各种教学活动给学生搭建实践应用的平台,例如在读写课程中,依然强调听说的训练。例如布置学生对英文电影《叫我第一名》(Front of the Class)进行评价。在学生课前的准备中教师布置学生阅读电影的英文介绍,同时让他们观看电影,通过阅读和听力两个渠道获得与电影相关的语言输入;在课堂的互动中让学生口头讲述电影的主要内容并让学生对主人公的成功之路进行评价;课后安排学生进行影评的英文书面写作。在整个读写课程教学中,学生的英语输入和输出互相促进,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相通相补。
读写是文字思维,而听说是语音思维,两者间会相互促进。因此,写作和阅读课程整合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五)建设读写校本教材,保证学生接触到真实的文化和情境。目前市面上所销售的读写教材数量有限,大都是阅读与写作分开编写的教材。在整合的初期阶段,可以从市场上选用相对适宜的教材进行教学,并在教学中不断地探索,教学团队成员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并加强对学生学习能力和语言水平的调查,共同进行读写校本教材的建设。
在文化与情境的背景下进行大学英语读写教材的选择,一定会注重地道的原汁原味的阅读材料,这样才能保证学生能接触到真实的文化和情境。例如在学习商务信函的内容时,给学生提供这样一个英文信件:
Dear Sirs,
We are a Polish company that specializes in making men's shirts and would like to introduce to you our line of products.
Our products are made of the highest quality cloth. In the past 15 years,we have established ourselves among the best manufacturers in the world.
Enclosed pleased find a price list and brochure. If you would like to place an order or receive more information,please visit our web site at www.polishshirts.com,or contact us by telephone at + 43(0)456 4738.
Sincerely yours,
Michael Green
教师给学生提供相关的商品价格清单和宣传手册,在学生学习完信件,了解了相关的产品信息之后,安排学生代表服装销售部分给服装制造公司发出一个500件的订单(类别和型号都要标明清楚)。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的成员扮演外贸交易中不同的角色,让学生通过书面语言表达模拟仿真解决实际的问题,发挥语言的运用功能。
教材作為知识的载体,是学生获得知识和培养技能的主要渠道。校本教材的编写是基于学生的真实语言水平,本着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而编写,围绕学校内部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教学课时数而设计,充分体现了实用性和适用性,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
【参考文献】
[1]林肖瑜.阅读·讨论·写作:关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J].外语界,1996(1)
[2]刘爱英.英语写作:课程目标与教学方法的重新定位[J].外语教学,2003(3)
[3]秦丽莉.二语习得社会文化理论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
[4]泰勒.原始文化[M].纽约:哈伯与罗出版社,1958
[5]叶春珍.文化与情景背景下的英语写作教学——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视角[J].海外英语,2015(9)
【基金项目】2012年度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文化与情景背景下《英语写作》教材编写与研究”成果之一(2013JGB428)
【作者简介】叶春珍(1986— ),女,广西英华国际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责编 卢 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