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中等职业学校课堂活力的激发

2019-08-24骆立华

文教资料 2019年16期
关键词:学情分析中职教育自主学习

骆立华

摘    要: 本文对中职学校课堂教学活力的激发从五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分别是学情分析、导学案的编写、和谐课堂气氛的营造、多媒体的支撑、学习成果展示和教师总结点评。通过这样一个流程,可大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从而提高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就业质量。

关键词: 中职教育    学情分析    自主学习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特别免学费政策的出台,职业教育迎来了大发展的春天。可以看到,近几年,中职学校的办学条件、在校生人数都有了质的飞跃,但中职毕业生的对口就业率不容乐观,就业质量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毕业生的质量一直为社会诟病,因此,怎样提高在校生的教学质量就成为中职业学校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对在校生和毕业生的问卷调查,发现造成学生学习效率低下的最主要因素是课堂效率不高,课堂教学缺少活力,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调动不够。因此,课堂活力的激发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一把“金钥匙”,成为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

下面主要从五个方面,即学情分析、教学过程设计、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学生自主探究活动、教师的总结点评谈一谈如何激发课堂活力。

一、学情分析是基础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只有了解教育对象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组织好有效的课堂教学。中职生的现状如何呢?

1.学习目标不明确。

进入中职学校后,部分学生缺少学习目标和动力,学习没有压力;不想上课或上课不专心听讲,做作业应付了事,满足于一知半解;把一部分时间用到休闲娱乐上面。

2.缺乏自信,有自卑感。

某些学生存在负面情绪,对学习没有信心,缺乏兴趣。

3.学习方法不对,事倍功半。

一些学生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时间分配不合理,学习中不得要领,缺乏针对性;因工作或活动影响学习,上课注意力不能集中,听课效果差,不善于利用身边学习条件。

4.基础差跟不上,没有学习兴趣。

有些中职学生在初中阶段因种种原因造成基础差,到中职后,教学内容更抽象,课堂信息量大、跨度大,一开始上课就听不懂,作业不会做。日积月累,学习问题越积越多,成功体验越来越少,学习兴趣逐渐减弱。

二、导学案编写是重点

针对中职业学生现状,中职学校任课教师必须面对现实,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编写符合学生实际的导学案。

导学案是教师教学的指导方案,是教师和学生课堂活动的指导书。它应有两大部分,即教师导的内容,应该有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的内容。

导学案重在“导”,核心在“学”,“案”指教师课前在集体备课基础上形成具有本课程特色的课堂教学互动方案。导学案一般包括: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导学指导、课堂练习、成果展示、达标测试、时间分配和课后教学反思。

为了导学案符合学情,应从四个方面进行细致考虑。

1.知识问题化:通过问题引领,将重要的知识点和技能点融入具体问题中,围绕具体问题进行讨论,掌握所学内容。

2.问题层次化:所列举的问题应由简到难、由浅入深,这是由人们认识问题的普遍规律决定的。

3.层次梯次化:考虑到学生都是未成年人,理解问题更多的是从感性认识出发,所以从学生的层次上看,学习知识像爬楼梯一样,要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上,才能到达楼顶。

4梯次渐进化:形象地说,教师设计的台阶不能太高,因为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限,应注意问题之间的相关性,以形成一个逻辑性强、关联度高的问题链。

同时应特别注意的几个问题:教学内容要适宜:学得会的课堂(避免课程过多、内容过全、课堂过难);教学内容要有用:有价值的课堂(与我们的日常工作、生活中紧密配合);教学过程有趣:有活力的课堂(做中学,体验性学习,主动学习,合作学习)。

三、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是关键

有了对学生的了解和对教学内容的把握,同时也有了一个可操作性的剧本——导学案,要想使課堂氛围活跃,还有一个重要条件,就是教师放下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由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转变。

1.教师由台前退到幕后:将讲台交给学生,让学生唱主角,教师只作为一个特殊的“旁观者”。

2.学会尊重学生: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换位思考,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厚此薄彼,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一种被尊重的感觉。

3.充分利用赏识教育: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多表扬少指责,树立自信心,培养他们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和胆识。

4.还课堂以学生:各个教学环节都要让学生自主参与,深度探究,如让学生讲、让学生评、让学生展示、让学生总结。

教师要做的就是学会悦纳、学会倾听、学会肯定、学会启发、学会点拨。

打造活力课堂的核心要素是人,教师和学生是课堂的两大主体,师生之间的互动是促进教学工作开展、教学成效的重要举措。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发挥好启发引导作用,将自己的角色定位为引路者,无论是在课堂教学中揭示目标任务,还是提供思考提纲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都要将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让他们独立思考和相互合作,实现思维的深度发展。同时,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掌控好大局,深入合作学习小组之中开展指导。这样,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解决一些个性化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让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学习实际状况,及时调整教学流程,保证目标任务的达成。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发挥启发引导作用,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自主学习、合作研究,形成师生良性互动的良好格局,是充分激发课堂活力的重要手段。

四、多媒体手段是辅助支撑

中职教材虽然包含的信息量比较大,但是都是以文字形式表现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感到枯燥,影响课堂的活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发挥信息手段的作用,对照教材内容从网络中搜集相关信息,包括文字、图像、视频、音乐等,将这些元素整合运用在课堂上演示,为课堂教学增加活力。无论是课堂导入环节运用视频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是在阅读分析环节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内容的补充演示,以及教学中创设情境进行思想教育,每一个环节都可以发挥信息媒体的作用。而教师在中职教学中广泛运用信息手段,汇聚大量教学信息,并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示出来,能增强教学活力,对增强教学效果具有积极的意义。

五、学习成果展示是高潮

通过一系列教学设计过程,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教师激励、自主参与、深度探究等课堂学习过程,最终形成自己的学习成果,成果形式可以是各种各样的,如思维导图呈现的问题答案、用工况图呈现的加工过程、各种案例分析的原理、角色扮演的效果、用张贴板给出设定问题的答案、用各种媒体形式表达的解决问题的方案等,教师要留下足够的时间,让各个小组就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展示并做必要的讲解说明,不仅能增强学生的表现欲和成就感,更能体现团队合作效率。这应当成为课堂活动的高潮,当各组展示完毕后,各组之间要进行必要简短的评价,促使学生对比分析,充分展示自己的智慧潜能,达到思维融通、加深印象的效果。

六、教师总结点评是核心

经过一个独立学习内容或一个基本学习单元的学习,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学习成果的展示、学生之间互评这样一个循环过程,学生参与了完整的教学过程,但学生毕竟年龄小,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比较表面化,这就需要教师及时总结点评,从而起到畫龙点睛的作用。对学生形成完整的系统性知识和技能非常必要也非常重要。对于学生学习成果的点评一定要多肯定优点和成绩,但也必须指出不足和今后的努力方向,让学生既保持继续学习探索的勇气又明白自己在哪些方面应该注意,学会必要的总结和归纳方法。

总之,课堂活力的激发是教师教学能力的集中体现,是课堂教学效果的导向标,需要每位职校老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反思、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薛峰.中等职业学校高效课堂教学效果的探讨[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8(06):101-102.

[2]刘建勇.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高效德育课堂创设探析[J].宁夏教育,2018(11):44-46.

[3]王翠娟.中等职业学校政治课堂互动与启迪[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6(12):39-40.

[4]汤元军.活力课堂:职业学校德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载体[J].江苏教育研究,2016(33):72-75.

[5]徐争鸣.中职学校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甘肃教育,2016(13):75.

[6]柳臻.职业学校新课堂教育实验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3(23):143-145.

猜你喜欢

学情分析中职教育自主学习
浅谈高职数学素质教育
学情分析不准对教学质量影响的例析
对新环境下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与探索
学情分析: 有效教学的核心和关键
校企合作模式下中职物流德育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