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上海市崇明区居民健康素养状况与影响因素分析
2019-08-24施天云张岗权
李 岩,施天云,张岗权
2018年上海市崇明区居民健康素养状况与影响因素分析
李 岩1,施天云1,张岗权2
1.上海市崇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202150;2.上海市崇明区三星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202150。
了解上海市崇明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崇明区2,400名15~69岁常住人口进行健康素养问卷调查。2018年,上海市崇明区居民健康素养率为21.25%。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健康技能3方面的素养分别为37.87%、18.35%、17.46%。调查对象6类健康问题素养按水平由高到低分别是:科学健康观素养(46.79%)、安全与急救素养(46.58%)、健康信息素养(24.38%)、慢性病防治素养(23.63%)、基本医疗素养(20.13%)、传染病防治素养(16.50%)。年龄和文化程度是影响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的因素;居民健康素养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居民健康素养水平随着文化程度的升高而升高。崇明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低于上海市居民健康素养总体水平。应加强健康理念和健康知识的传播,促进健康知识到健康行为的转变,引导居民将健康生活方式的认知转化到实际生活中去,切实提高崇明区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
健康素养;居民;影响因素;健康生活方式
健康素养是指个人获取和理解基本的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正确决定,以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1]。提高公众健康素养是应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新发再发传染性疾病的首选策略,是提供公众健康素养水平的根本途径[2]。为了解上海市崇明区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2018年开展了居民健康素养监测问卷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崇明区15~69岁、在调查前一年内在调查地区连续居住并生活6个月及以上的常住人口。不考虑是否具有当地户籍;不包括集体居住于军事基地、医院、监狱、养老院、宿舍等地点的居民。
1.2 方法
1.2.1 抽样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与PPS抽样方法。第一阶段,从全区18个乡镇随机抽取15个作为监测点。第二阶段:采用PPS法从每个监测点随机抽取2个村或者居委会;第三阶段:绘制抽中的村或者居委会的基础地图和详细地图并根据地图制作出该村或者居委会完整的家庭户列表,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从每个村(居委会)抽取80家庭户。第四阶段;调查员收集调查家庭户内人口信息,应用KISH表法选取一名符合条件的家庭成员开展调查。全区共调查2,400人。
1.2.2 调查方法
调查采用主动监测的方法,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入户开展问卷调查。调查问卷采用2018年上海市居民健康素养监测调查问卷。
1.2.3 标准界定
判断题和单选题回答正确计1分,错误计0分;多选题回答选项与正确答案一致计2分;错选、漏选计0分;情景题共4题,其中3个单选、1个多选,判断标准同上;采用百分比计算法,回答正确率≥80%判定为具备健康素养,3个维度及6类问题的健康素养评判标准同上。
1.3 质量控制
现场调查严格遵循指定的抽样方法完成逐级抽样。区病预防控制中心(简称“疾控”)负责培训监测点工作人员,培训使用统一监测方案和操作手册。调查员当场核对问卷,质控人员对当天所有问卷进行复核。区疾控对每个监测点进行复核,每个监测点随机抽取5%调查问卷进行复核。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包括一般性描述分析和卡方检验。检验水准=0.05。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本次共调查2,400人,回收问卷2,400份,有效问卷2,400份。其中男性1,192人(49.7%),女性1,208人(50.3%),男女性别比为1∶1.05,平均年龄(42.5+27.5)岁。调查对象文化程度以小学和初中为主,占68.5%;民族以汉族为主,占99.5%;调查对象职业以农民为主,占48.1%;家庭常住人口2~3人的占74.7%;72.7%的家庭收入在9万以下;97.6%是本地户籍。
2.2 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本次调查对象的总体健康素养具备率为21.25%。男性为20.6%,女性为21.9%,男女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0.05)。不同文化程度、职业、年龄的居民间健康素养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1。
表1 不同组别健康素养率比较
2.3 3个方面与6类问题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在3方面素养中,居民的基本知识和理念素养水平最高为37.9%。见表2。不同文化程度居民的基本知识和理念素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文化程度越高,素养水平越高。在6类素养中,科学健康观水平最高为46.8%,传染病防治素养水平最低为16.5%。不同年龄段的居民科学健康观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年龄越小,素养水平越高。见表3。
3 讨论
2018年,上海市崇明区成人具备健康素养水平为21.25%。由于采取了新的问卷和维度的划分来分析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可能对监测结果有一定的影响,故不能与往年的结果进行比较。居民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健康技能三方面的素养水平分别为37.87%、18.35%、17.46%,;居民具备六类健康问题素养按水平由高到低分别是:科学健康观素养(46.79%)、安全与急救素养(46.58%)、健康信息素养(24.38%)、慢性病防治素养(23.63%)、基本医疗素养(20.13%)、传染病防治素养(16.50%)。从监测结果可以了解到居民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和健康技能、基本医疗以及传染病防治的素养较欠缺。本次监测发现,人群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对健康信念的认同程度,并不一定能迅速转换为健康行为。知信行的转换与实现是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来发展与形成。因此长期、持续、有效地展开监测与干预对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今后干预中,应着重强化薄弱健康知识的宣传与普及,借助已有的宣传平台与途径强化教育,以便全面提升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程度,促进其健康理念的形成,使之形成良性地相互促进,共同奠定居民健康素养提升的基石。
表2 不同组别居民的3个方面健康素养比较
本次监测数据显示,文化程度和年龄是影响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的重要因素。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随着文化程度的身高而升高;居民的素养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这与大部分健康素养调查结果相一致[3-4],这种趋势与全国[5-7]及其他省市[8-10]健康素养调查结果相似。文化程度高的人在阅读理解水平、知识面、分析能力和筛选信息的能力等方面优于文化程度低的人,能更准确有效地理解信息。文化程度高者易于采取主动寻求健康知识的行为,并且对自己的健康不良行为产生较强的约束力,通过动力定型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但并不是具有高文化程度的个体就一定具有较高的健康素养[11]。本次调查对象中中老年居多,这是由于崇明本地工业较少,青壮年外出打工较多。由于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因此在下一轮健康素养干预中,老年人应纳入干预重点。针对老年人群开展干预,提高他们的健康素养水平,对于提升其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健康素养是公民健康素质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和评价指标。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需要从政策、环境、社区参与、卫生服务和提高个人知识技能等多方面综合推进[12]。通过连续多年的健康素养干预,居民对健康素养66条的掌握较好。但调查对象所体现的不足提示了今后健康素养干预工作的方向和重点。不但要注重健康知识的一般性、普及性教育,同时也应加强某些难以理解的重点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深化宣传对象的健康意识,引导他们将健康的生活方式的认知转化到实际行为,从而全面提高崇明区居民的健康素养。
表3 不同组别居民的6个方面健康素养水平比较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健康素养66条:中国公民健康素养读本[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8:3-4.
[2] 李慧, 沈世闯, 李泓, 等. 2012年辽宁省居民健康素养监测调查分析[J]. 中国健康教育, 2015, 31(2):176-179.
[3] 徐倩倩, 谷少华, 梅秋红, 等. 2015年宁波市15~69岁城乡居民健康素养监测结果[J]. 现代预防医学, 2016, 43(20):3722-3725,3732.
[4] 虞哲彬, 潘佳玲, 郭林杰, 等. 浙江省居民健康素养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J]. 浙江预防医学, 2016, 28(2):113- 116,120.
[5] 肖瓅, 陶茂萱. 健康素养研究进展与展望[J]. 中国健康教育, 2008, 24(5):361-364.
[6] 李英华, 毛群安, 石琦, 等. 2012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结果[J]. 中国健康教育, 2015, 31(2):99-103.
[7] 严丽萍, 魏南方, 解瑞谦, 等. 我国城乡居民健康素养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健康教育, 2012, 28(1):8-11.
[8] 王磊, 吴青青, 赵玉遂, 等. 2012年浙江省居民健康素养现状分析[J]. 中国健康教育, 2015, 31(2):172-175.
[9] 黄芩. 南京市居民健康素养现状调查[J]. 现代预防医学, 2014, 41(20):3744-3746,3755.
[10] 梁晓珊, 马少华, 何思然, 等. 广州市不同社会学特征居民健康素养状况对应分析[J]. 中国健康教育, 2010, 26(10):738-741.
[11] 孙琦, 陈俊国. 健康素养的内涵及影响因素分析[J]. 西北医学教育, 2009, 17(2):316-317.
[12] 张士靖, 郭海红, 刘小利, 等. 国际健康素养领域研究现状、热点与前沿的可视化分析[J]. 医学信息学杂志, 2011, 32(4):36-41.
Analysis of Health Literacy Statu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Residents in Chongming District of Shanghai in 2018
Li Yan, Shi Tianyun, Zhang Gangquan.
To understand the health literacy status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of residents in Chongming District of Shanghai, and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formulating targeted interventions.A multi-stage cluster random sampling method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health literacy of 2,400 long-term residents aged 15-69 in Chongming District.The literacy of basic knowledge and concept, healthy lifestyle and behavior, and health skills were 37.87%, 18.35% and 17.46% respectively. The six types of health problem literacy were as follows: scientific health concept literacy (46.79%), safety and first aid literacy (46.58%), health information literacy (24.38%), chronic diseas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literacy (23.63%), basic medical literacy (20.13%) and infectious diseas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literacy (16.50%). Age and education level were the factors affecting residents’ health literacy level; residents’ health literacy level decreased with age growth; residents’ health literacy level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education level.The health literacy level of Chongming residents is lower than that of Shanghai residents. The dissemination of health concepts and knowledge should been strengthened, to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health knowledge to healthy behavior, guide residents to transform their knowledge of healthy lifestyle into real life, an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health literacy level of residents in Chongming District.
Health literacy; Residents; Influencing factors; Healthy lifestyle
10.16117/j.cnki.31-1974/r.201904015
李岩(1989—),女,辽宁丹东人,本科,医师,主要从事健康教育工作,cmjjk_106@163.com。
2019-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