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酸羟氯喹联合来氟米特与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效果观察
2019-08-24张俊州黎俊杰
张俊州 黎俊杰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广东 广州 510000)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是一种多发于手、足各关节处的慢性疾病,病因尚不明确,病理学特点为炎性滑膜炎。该疾病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根治手段,患者长期受疾病困扰,包括疼痛和关节功能障碍、甚至关节畸形等。分析指出不同药物治疗方案的效果存在差异,我院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我院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随机选取114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7例。观察组57例患者中,男13例,女44例,年龄45~75岁,平均(58.6±2.3)岁,一处关节发病患者11例,多处关节发病患者46例。对照组57例患者中,男12例,女45例,年龄43~76岁,平均(58.4±2.4)岁,一处关节发病患者10例,多处关节发病患者4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瞻性研究: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行甲氨蝶呤治疗。每周用药一次,用药方式为口服,剂量7.5mg。用药后密切观察患者不良反应,视患者情况,给予叶酸片5mg,应对甲氨蝶呤副作用,经主治医师指导应用镇痛药物控制疼痛。
观察组行硫酸羟氯喹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硫酸羟氯喹每d用药两次,单次最大剂量200mg,单日最大剂量400mg,如患者病情较重,且用药后不良反应轻微/无不良反应,单次剂量可增加100~150mg。来氟米特每d用药一次,最大剂量15mg。如患者病情较重,且用药后不良反应轻微/无不良反应,单次剂量可增加5mg。
两组均持续进行6个月治疗,建议患者周期进行复查,并通过随访方式了解各类信息。以t检验计量资料,以χ2检验计数资料,以SPSS21.0进行数据分析。
1.3 观察指标
主要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发病次数、疼痛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住院时间。治疗有效率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个等级。患者关节疼痛、运动障碍等病情消失或者显著改善,为显效;患者关节疼痛、运动障碍等病情有所缓解,为有效;患者关节疼痛、运动障碍等病情无改善为无效。发病次数统计患者单月发病平均数。疼痛评分以VAS量表得分表达,不良反应包括肠道反应、视力下降、精神类症状、过敏等。
2.结果
2.1 患者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见表1。
表1 患者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n(%)]
2.2 患者发病次数、疼痛评分、住院时间
结果见表2。
表2 患者发病次数、疼痛评分、住院时间(±s)
表2 患者发病次数、疼痛评分、住院时间(±s)
组别 例数(n) 发病次数(次/月) 疼痛评分 住院时间(d)观察组 57 4.2±0.4 3.4±0.6 4.1±0.3对照组 57 5.3±0.5 5.1±0.7 6.3±0.5 t - 5.669 6.478 6.023 P - <0.05 <0.05 <0.05
3.讨论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以中老年患者为高发病群体,男性发病率低于女性。患者病灶部位存在炎性滑膜炎,主要发病关节为手、足各处小关节,发病呈现对称性。目前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原因尚未确定,有学者在研究中发现,直系亲属中存在类风湿关节炎病史,可能导致相关人员发病率升高,但该结论并不为医学界普遍认同。也有学者研究发现不良的生活习惯可能诱发类风湿关节炎,但部分患者并无不良生活习惯同样受疾病困扰[1]。类风湿关节炎可导致患者关节功能出现障碍,包括畸形甚至功能完全丧失。
目前类风湿关节炎主要借助药物进行治疗。甲氨蝶呤属于叶酸还原酶抑制剂,作用与人体后可选择性抑制四氢叶酸等物,影响生物合成,实现病情控制。其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有效率多在70%~80%之间[2]。硫酸羟氯喹可与机体内巯基发生反应,也能选择性抑制部分酶的作用,来氟米特可以抑制部分抗体的产生和分泌行为,主要作用为抗炎。硫酸羟氯喹联合来氟米特的联合应用,可以在缓解患者疼痛的同时,实现疾病的长期控制,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有效性在90%以上,且代谢较为彻底,不良反应少。我院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74%,优于对照组的78.95%。观察组患者的发病次数、住院时间等也更理想。
综上所述,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治疗中,应用硫酸羟氯喹联合来氟米特较甲氨蝶呤单独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更理想,可予以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