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大新县农村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指标监测结果分析
2019-08-24许承胜黄万荣黄卫梁启华
许承胜 黄万荣 黄卫 梁启华
(大新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广西 大新 532300)
饮用水水质监测是保证农村饮水的重要手段,也是国家公共卫生监测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1]。为了了解大新县农村饮用水微生物污染状况,现将对大新县2018年4月份的枯水期和7月份采的丰水期的卫生物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大新县13个乡镇作为抽样整体,在考虑地理位置、供水方式和水源类型等代表性原则下,分别在4月份枯水期和7月份丰水期采集水样其中出厂水40份、末梢水47份,共87份水样,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检验方法》(GB/T5750-2006)标准进行微生物指标检测。
1.2 检测方法
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检验方法》(GB/T5750-2006)的相关规定,对微生物指标: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4个指标进行检测。评价标准按GB/T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进行评估,合格标准为菌落总数≤500CFU/ml;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均不得检出,如有一份指标超标的即判断为不合格。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检测结果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组间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2018年全年监测农村饮用水为87份,合格率为52.87%(46/87),枯水期合格率为:56.81%(25/44),丰水期合格率为48.83(21/43),不同时期水质总合格率比较,枯水期的合格率比丰水期的合格率高(χ2=0.5559,P>0.0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 出厂水和末梢水检测结果分析:出厂水的合格率为67.5%(27/40),末梢水的合格率为40.42%(19/47),出厂水的合格率与末梢水的合格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χ2=6.357,P<0.05)。
2.3 2018年全年监测农村饮用水87份,其中菌落总数合格率为87.35%;大肠菌群合格率为54.02%;耐热大肠菌群合格率为54.02%;大肠菌群和耐热大肠菌合格率最低见表。
表 2018农村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检测结果
3.讨论
从检测数据来看,枯水期的微生物指标合格率比丰水期的合格率高,可能原因是丰水期雨水充沛,地面泥沙等受冲击流渗进入饮用水水源;另一方面农村生活垃圾乱丢乱放的现象依然存在,经常被放置房前屋后、池塘、林道旁边,通过雨水、污水流经成渗透进入饮用水水源破坏水污染[2],导致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指标超标,建议水源旁边切墙围起来,防止雨水,污水渗透到水源去;还有在水源处立警示牌,在离水30米以内禁止放垃圾、污染物,同时要加强对农村居民卫生知识宣传教育,加强居民的卫生意识。
检测结果表明:农村饮用水的末梢水的微生物指标的合格率比出厂水低,统计结果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造成这种原因是由于采用集中式供水的乡村缺少完善的管理制度、管理人员未经过专门培训,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均未达到要求,使得水质缺乏相应的处理,造成末梢水微生物指标低的原因还有,自来水在运送至管网末梢的过程中存在二次污染,或因余氯在配水管网的沿程上的衰减而导致微生物指标的增加[3]。因此我们要加强对饮用水管理人进行专业的培训。
监测结果显示:在农村饮用水微生物指标检测中微生物严重超标[4],特别是大肠菌群和耐热大肠菌群超标严重,引起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超标的原因一是人畜粪便、乱拉乱放,一下雨,雨水就冲着粪便往水源附近流出,污染水源。二是水源附近周边厕所、污水和野生动物活动等污染所致。建议农村饮用水水厂在水源选址、设计施工和竣工验收等环节进行卫生学评价,禁止居民在水源附近禁止放养畜牧,加强人畜粪便的管理,加强对水源的定期消毒,防止污染水源。
通过这次水质微生物监测分析报告,说明农村饮用水水质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保证农村饮用水安全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特别是农村饮用水大肠菌群和粪大肠菌群严重超标,为了提高大新县农村饮用水质量,建议形成多部门协作机制,强化责任意识,加强水源保护,提高饮用水安全,宣传和加强爱国卫生运动,提高居民卫生意识,不要乱丢垃圾,同时需要加强对供水管理人员进行培训,规范水源消毒和净化操作,让当地人民喝上安全卫生的饮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