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患者实施集束化及延续性护理效果分析

2019-08-24杨自蓉高彩红郭淑春唐德远董建秀蒲建芳杨玲余梦莹

医药前沿 2019年18期
关键词:延续性腰椎间盘入院

杨自蓉 高彩红 郭淑春 唐德远 董建秀 蒲建芳 杨玲 余梦莹

(云南新昆华医院骨科 云南 昆明 600300)

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是因为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退行性病变、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马尾神经、神经根,表现为腰腿无力、麻木以及痛的一种综合征[1]。腰椎间盘突出为临床多见病,主要表现症状为肢体麻木,腿、腰疼痛等。该病具有病程长、难治愈的特点。主要致病因素为家族遗传或髓核退行性病变[2]。目前,临床上有效的治疗方式为手术治疗[3]进行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PELD)是临床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之一。目前PELD为腰椎间盘突出治疗的新型治疗方法。本文研究,探讨病人手术后实施集束化护理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及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新昆华医院骨科收治进行手术病人51例;纳入标准为:①经MRI或者CT检查确诊;②发生单节椎间盘突出;③通过三个月以上保守治疗患者症状没有缓解;④自愿参加本次研究;⑤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排除标准为:①患有腰椎结核、腰椎管狭窄;②感染严重;③存在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把51例病人按照抽签方法分为对照组26例和观察组25例。观察组25例病人中,男15例,女10例,平均(37.7±10.5)岁;其中L4/L5椎间盘突出21例,L5/S1椎间盘突出4例。对照组26例病人中男15例,女11例,平均(36.5±10.1)岁;其中L4/L5椎间盘突出16例,L5/S1椎间盘突出10例。两组病人的一般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①提供舒适就医环境;②病人各项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要严密观察;③讲解手术的注意事项及常规做好术前准备。④术后予常规治疗护理干预。(2)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集束化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①术前访视:病人手术前护理人员进行访视,消除病人恐惧;②体位训练:有俯卧位及侧卧位两种体位,训练时间1~2 h。③术中体位护理:在术中协助病人取合适体位;④加强术后观察:术后要注意病情变化;⑤在手术结束、麻醉效果消失后,护理人员要认真评估病人疼痛的程度。⑥术后康复训练:术后护理人员要及时与病人沟通交流,术后6h在床上行双下肢肌肉等长收缩锻炼,15~30min/次,2~3次/d。手术1周后,护理人员指导病人使用5点支撑、3点支撑法和飞燕法进行腰背肌锻炼,40~50下/次,2~3次/d。⑦饮食护理:多食钙含量丰富的食物。⑧延续性护理:通过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予患者术后4周、8周、12周进行康复指导,结束手术六个月内要坚持腰背肌功能训练,如有不适要及时就诊。

1.3 观察指标

采用焦虑评定量表(SAS)分别评价两组患者入院、术前、术后5天的焦虑情况;采用VAS评价两组病人入院时、术后5天、术后12周VAS评分;采用ODI评价两组病人入院时、术后4周、术后12周ODI指数。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病人SAS评分的比较

入院时观察组和对照组病人VAS评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术后5天,观察组病人VAS评分比对照组病人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病人SAS评分的比较(±s,分)

表1 两组病人SAS评分的比较(±s,分)

组别 列数 入院时 术后3天 术后5天观察组 25 77.85±2.49 41.10±2.32 28.05±2.97对照组 26 77.50±3.02 66.35±3.64 42.84±4.80 t-0.45 29.66 13.50 P-0.65 0.00 0.00

2.2 两组病人VAS评分对比

入院时两组病人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5天、术后12周,观察组病人VAS的评分比对照组病人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VAS评分的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VAS评分的比较(±s,分)

组别 列数 入院时 术后5天 术后12周观察组 25 5.63±0. 2.52±0.51 0.12±0.33对照组 26 5.30±0.74 3.12±0.65 0.54±0.58 t-0.26 3.62 3.17 P-0.80 0.01 0.03

2.3 两组病人ODI指数对比

入院时两组病人ODI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4周、术后12周,观察组病人ODI指数低于对照组病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ODI评分的比较(±s,分)

表3 两组患者ODI评分的比较(±s,分)

组别 列数 入院时 术后4周 术后12周观察组 25 76.80±4.62 26.40±3.74 7.20±8.87对照组 26 76.46±4.43 33.54±5.41 13.54±4.94 t-0.27 5.46 3.17 P-0.79 0.00 0.03

3.讨论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逐渐增多,传统外科手术创伤大,风险高,而PELD技术出现后,以其恢复快、创伤小等有点逐渐成为手术首选方法,主要特点:创伤小,切口6~8mm,费用低。

集束化护理是一种根据循证医学发展的新型护理理念,是根据病人临床实际情况进行的护理干预,有利于椎间孔镜手术的顺利进行,出院后予患者延续性康复指导。本文观察结果表明,观察组25例病人通过集束化及延续性护理干预治疗后的SAS评分、VAS评分、ODI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的,两组情况对比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集束化及延续性护理比常规护理优势明显,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疼痛等不适,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运用。

猜你喜欢

延续性腰椎间盘入院
住院医师入院教育实践与效果探索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延续性动词和非延续性动词的用法解读
延续性护理管理在回访中心的应用
作文门诊室
作文门诊室
16排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
作文门诊室
腰背部肌肉锻炼联合TDP照射腰痹痛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7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