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术室综合护理干预在预防胃肠道手术切口感染中的临床效果探讨

2019-08-24杨金华

医药前沿 2019年18期
关键词:胃肠道手术室切口

杨金华

(广元市第三人民医院 四川 广元 628001)

胃肠道手术,由于手术的创伤性,出现切口感染的概率相对比较大。为了降低术后切口感染发生情况,临床上还需要选择相应的护理干预方式进行辅助,有效保证手术治疗效果[1]。本文分别采取手术室综合护理干预和手术室常规护理干预,旨在探究分析在预防胃肠道手术切口感染中做好手术室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具体操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7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接受胃肠道手术的患者中抽选108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55例,男女患者比例为32:23,患者最高年龄71岁,最低年龄37岁,平均年龄(53.02±3.19)岁。对照组53例,男女患者比例为31:22,患者最高年龄70岁,最低年龄38岁,平均年龄(52.87±3.12)岁。对比两组各项临床数据,P>0.05,数据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可比性高。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手术室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健康宣教(手术与疾病相关知识宣教等)、术前准备(常规检查、禁食禁饮、胃肠准备等)、术中配合等。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实施手术室综合护理干预,具体操作如下:(1)心理护理。手术前,护理人员需要做好术前访视,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并且积极主动为患者介绍疾病与手术的相关情况,让患者明白手术的有效性,针对明显存在紧张、焦虑、不安的患者,还需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确保患者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保证手术效果。(2)术中干预。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护理人员应该详细核对患者的基本信息,确认无误后,为患者开通静脉通道,提前做好消毒,避免出现消毒盲区。医生在进行手术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该积极配合,实时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为患者做好保暖工作,避免因体温过低而造成患者的不适感,增加切口感染概率。此外,整个手术国过程中,需要严格确保每一位医护人员均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做好蜀手卫生处理,减少切口感染情况。(3)术后干预。完成手术后,操作人员应该更换手套再进行关闭腹腔操作,并且有效缝合切口,选取吸附性比较强的敷料做好切口覆盖,同时,切口附近的皮肤还需要利用碘伏进行有效的消毒处理,并且在整个缝合过程中,做好逐层消毒,减少切口感染概率。

1.3 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主要以不同护理方式的两组患者术后感染发生情况作为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最后数据采用SPSS26.0软件进行处理,例数等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χ2检验,当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术后感染发生率(1.82%)明显低于对照组(13.21%),χ2=5.1047,P=0.0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 不同护理方式的两组患者术后感染发生情况比较[n(%)]

3.讨论

胃肠道疾病属于我国多发性疾病,尤其是随着人们饮食生活方式的改变,该类疾病的发病率也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2]。在胃肠道疾病治疗当中,手术属于常见的治疗方式,为了保证手术治疗效果,选择科学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十分关键[3]。当前,人们的健康意识越来越高,对护理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常规护理已经难以满足患者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将综合护理干预运用于手术室护理中能够起到比较好的效果[4]。综合护理干预属于新型护理方式的一种,通过做好术前访视(包括基本资料了解、心理干预、健康宣教等)、术中干预、术后处理等,能够更好的保证手术操作顺利进行,患者也能享受更加优质、全面的护理服务,同时,在手术室综合护理干预中,要求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患者出现切口感染概率将大大降低。

本次研究选择88例接受胃肠道手术的患者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采取手术室综合护理干预的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明显更低。该研究结果与徐华,王翠平,徐鹏[5]在手术室综合护理对预防胃肠道手术切口感染的效果观察中相关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在预防胃肠道手术切口感染中运用手术室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切口感染率,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胃肠道手术室切口
体外仿生胃肠道模型的开发与应用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价值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立法小切口破解停车大难题
手术室专用颈肩保护罩的设计与应用
初中历史“小切口”的教学实践
走进手术室的3D打印
自制小切口拉钩在腹腔镜手术戳孔切口缝合中的应用
后外侧联合内侧切口治疗Ⅳ度三踝骨折10例
连花清瘟胶囊致胃肠道不良反应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