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和股骨头坏死的效果分析
2019-08-24张杰
张杰
(南充友豪医院 四川 南充 637000)
随着我国老年群体比例逐渐增大,随之具有年龄特点的疾病发病率迅速上升,老年人因骨质疏松、髋关节周围肌肉群退变、机体康复能力弱等原因,股骨颈骨折及股骨头坏死也成为临床骨科较为常见的病种。此类患者通常需要采取手术干预,以解决骨折及坏死造成的肢体功能障碍,防止因下肢功能缺如引起的诸多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及社会的负担[1]。股骨颈骨折及股骨头坏死切实有效的治疗方式之一为髋关节置换术,包括全髋关节置换及半髋关节置换,本文对其应用效果进行探讨,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观察对象均选自于2017年4月—2018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和股骨头坏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45例,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龄波动在63~83(70.56±4.19)岁;股骨颈骨折27例,股骨头坏死18例。
对照组50例,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波动在62~82(71.00±4.25)岁;股骨颈骨折29例,股骨头坏死21例。
入选标准:(1)股骨颈骨折者均为单侧;(2)均符合手术指征;(3)术后预生存期较长;(4)本研究经患者及其家属的知情同意;(5)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排除标准:(1)下肢偏瘫;(2)严重的心脏疾病及不能耐受麻醉者。
两组患者年龄、疾病类型及性别组成等的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观察组患者接受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侧卧位,髋关节后外侧入路,骨质疏松严重的患者进行骨水泥填充;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完成后,伤口冲洗,放置引流管。两组患者术后均积极配合康复。
1.3 观察指标
评比项目为相关治疗指标及手术优可率。指标包括手术时间及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2],Harris评分中分数越高,患者髋关节功能越好。手术效果评价:优:为Harris评分在90~100分;良:为Harris评分在80~90分;可:为Harris评分在70~79分;差:为评分小于70分。优可率=(优+良+可)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2.0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达,t检验;用(%)表示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P<0.05作为对比项目存在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2.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相关治疗指标
经过手术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术后Harris评分及手术用时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相关治疗指标(±s)
表1 对比两组相关治疗指标(±s)
组别 例数 术后Harris评分(分) 手术时间(min)观察组 45 88.97±4.62 148.52±16.94对照组 50 80.41±4.71 125.94±16.05 P-<0.05 <0.05
2.2 对比两组患者手术优可率
观察组患者手术优可率结果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手术优可率(例)
3.讨论
老年人因年龄增长出现骨钙逐渐流失现象,加之钙的摄入相对不足、钙储存能力下降等因素,较容易发生骨质疏松;老年人躯体活动灵敏度下降,增加了跌倒、受伤概率。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最常见的骨折损伤,患者因外力作用下出现跌倒,臀部着地,髋部周围应力发生变化,出现股骨颈骨折。股骨颈骨折患者因复位不当、术后保养不当或者受伤位置接近股骨头等原因,导致骨折端不愈合,出现股骨头坏死;还有如无菌性的股骨头坏死等类型,其形成因素复杂。股骨颈骨折及股骨头坏死患者的手术治疗方式有人工股骨头置换及髋关节置换,其手术形式不同,后期康复效果也略有不同。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费用相对较低,从本文研究结果可看出,其手术时间低于髋关节置换术,说明对患者的创伤小;骨折端的恢复降低了股骨头坏死的发生率,但是术后患者恢复慢、负重时间较晚,疼痛明显,可出现诸多的近期并发症,还可出现假体柄下沉、髋臼软骨磨损等远期并发症,反而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
髋关节置换术可直接使患者髋关节功能重建,避免了股骨颈骨折后愈合不良及复位后效果不佳等情况,且该术式并无明显的禁忌症,能提高股骨颈骨折及股骨头坏死患者的长期生存质量。髋关节置换术的适用人群较广,技术相对较复杂,对患者的创伤较大,因此在术前应全面评估患者的机体情况,选用合适的假体;对于头下型股骨颈骨折、严重骨质疏松、活动量较大、股骨头明显坏死、年纪较大等患者应采取髋关节置换术治疗[3],以降低术后近远期并发症的概率,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恢复。在研究结果中,观察组的手术优可率及髋关节Harri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表明了髋关节置换术的治疗效果。
综上,髋关节置换术能有效的促进老年股骨颈骨折和股骨头坏死患者的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手术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