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结肠癌患者手术治疗中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分析
2019-08-24陈权
陈权
(云南昆钢医院 云南 昆明 650302)
结肠癌,是常见恶性肿瘤,目前,临床以手术治疗为主,然而,传统根治术具有创伤大、术后恢复慢等问题,且并发症多,整体疗效欠佳[1]。本文笔者为了探讨老年人结肠癌手术治疗中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选择62例患者进行研究,现在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2月—2018年12月内我院收治的62例老年结肠癌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平均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组31例。所有病例符合结肠癌诊断标准,年龄≥50岁,性别不限,同意参与研究,排除手术禁忌症患者,排除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精神障碍患者,排除耳聋哑巴患者。对照组,19例男性,12例女性,54~78岁,平均年龄(67.93±4.85)岁,病程4个月至4年,平均病程(2.13±0.24)年。研究组,20例男性,11例女性,50~79岁,平均年龄(66.58±5.31)岁,病程2个月至3年,平均病程(2.07±0.31)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程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分组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行传统手术,具体操作如下:术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有效麻醉处理后,取平卧位,常规消毒并铺巾,逐层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结肠边缘与肿瘤相距至少10cm,直肠远切端与肿瘤相距至少2cm,将原发病灶及区域淋巴结等一并切除,注意保护大网膜。切开腹膜前,于十二指肠悬韧带位置,有效分离相关动静脉,随后进行结扎。清洗腹腔前,分离并切除左半结肠,随后,逐层关腹。
研究组:行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具体操作如下:切开腹部,分离肌肉和脂肪组织,锐性分离脏层筋膜和壁层筋膜,并分离两侧结肠系膜以及系膜部位的血管,血管根部的淋巴结及血管周围进行彻底处理,再实施高位结扎术。完成上述操作后,切除肠系膜血管,值得注意的是,各项操作时,均需保证筋膜的完整性。
1.3 观察指标
一方面,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各项指标,另一方面,统计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其中,均数加减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t值检验,例(n)、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予以χ2值检验,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手术指标
比较发现,研究组手术各项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分析,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各项指标(±s)
表1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各项指标(±s)
研究组 31 104.95±9.38 28.45±7.41 8.74±1.39 3.42±1.02对照组 31 145.83±8.92 41.93±5.68 11.37±1.64 5.63±1.87 t - 17.584 8.038 6.811 5.776 P - 0.000 0.000 0.000 0.000
2.2 并发症
统计显示,研究组31例患者中2例发生并发症,对照组5例出现并发症,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例)
3.讨论
结肠癌(coloncancer),是指位于结肠部位的恶性肿瘤,早期,患者多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中晚期患者可出现消化不良、腹胀等症状,随后,排便习惯发生变化,伴有腹痛、黏液便或黏血便等表现[2]。结肠癌,属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老年人发病率较高,研究证实,其发病与不良饮食习惯、老龄化、息肉病、结肠腺瘤等因素有关。这些年,大量资料显示,老年结肠癌发病率逐年升高,对老年患者的晚年生活造成不同程度上的影响,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临床上,一旦确诊老年结肠癌,需尽早对症治疗,改善预后,延长患者生存期。目前,外科手术是治疗结肠癌的常用方法。传统手术,相对粗糙,分离癌症细胞时,容易遭到挤压,扩散至周围组织,增加术后复发风险。同时,传统手术,创伤大,损伤严重,术中出血量多,且术后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影响患者早日康复。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钝性分离融合平面,相比传统手术,术后复发的风险较低,不易向周围组织扩散传播。与此同时,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完整切除系膜,彻底清除淋巴结,且不会损伤周围血管,减少术中出血量,预防并发症。本文笔者通过比较发现,研究组手术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可见,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老年结肠癌,疗效显著,建议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