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大众党史教育传播途径浅析
2019-08-23张茜高圣男李燕妮
张茜 高圣男 李燕妮
中国共产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和承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执政党,她的奋斗历程始终是舆论关注的焦点。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大众党史教育承载的“资政育人,服务大局”功能日益彰显。
当下,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给大众党史教育带来了无限可能,也给传统大众党史教育的方式方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此形势下,我们必须要正确地认识运用新媒体技术开展大众党史教育的必要性,了解目前我国大众党史教育发展与新媒体发展的现状和问题、把握大众党史教育与新媒体技术相结合的发展趋势并从中探索大众党史教育的未来。
一、新媒体时代大众党史教育的现状和挑战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给大众党史教育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平台,将大众党史教育从传统的教学方式中解脱出来,让大众党史教育真正的深人了群众,给大众党史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尽管近年来大众党史教育搭载新媒体平台有了飞速的发展,但是與此同时我们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1.思想文化的多元化影响
通过新媒体技术,我们可以随时随地接受到来自全世界各地的信息,这些信息的海量发布和广泛传播带来了多元化的思想文化,深刻的影响着我们的价值观念和思想观念。如今,意识形态战场的斗争已经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愈演愈烈,不少心怀不轨的外国势力试图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人手,借助新媒体技术的传播优势,对我国的意识形态进行渗透,利用大众对党史一知半解的空隙来抹黑党史、妄图动摇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西方发达国家大肆宣扬的“自由、民主”等价值观和优越的生活方式对很多普通的大众有很强的迷惑性,令一部分人对资本主义有了潜意识的认同和向往,产生了“外国的月亮比较圆"的错误的心理差异,从而衍生出对主流意识形态不满的心理,这也直接冲击了人民大众对于党史、对于共产党的认同感,对大众党史教育的开展和引导大众树立正确的党史观的工作带来了不小的阻碍。
2.传统教育主体地位的削弱
大众意识在新媒体环境下变得更加的多元化,当庞杂的信息量和价值观念出现,受众会不自主的产生迷茫的感觉,容易造成价值观的偏差。很多有害的信息被有预谋的在网络上发布并迅速的、大面积的传播,最后造成难以挽回的影响。除开新媒体开放性的影响,使用新媒体的受众接受信息的渠道选择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众党史教育的开展。相关数据显示,个人、组织及企业创建的微信公众平台周发文篇数都在40篇左右,与各级政府机关及党史研究室创建的微信公众平台相比,明显具有发文量多、活跃粉丝人数多、单篇平均阅读量大的优势,因而更多的受众选择从个人、组织及企业创建的微信公众平台中去阅读党史文章、接受党史信息,这对于各级政府机关及党史研究室在开展大众党史教育工作中的主导地位也有不小的影响。
3.历史虚无主义影响深远
“历史虚无主义”的有害思想在网络世界一直相当活跃,新媒体的蓬勃发展也给了这个本来在阴暗角落生长的“毒菌"疯狂滋生的温床。历史虚无主义,顾名思义就是将历史虚无。它的实质就是用唯心主义历史观来认识和解释历史。
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历史虚无主义,具有很强的伪装性和渗透性,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特征:第一,以“学术研究"的姿态解构历史、歪曲历史。历史虚无主义利用大众对党史缺乏系统了解或者没有做过深入研究,在“学术研究”“再现历史”的幌子下,随意的编排和歪曲党史,近年来频现的“侵华有功论”“社会主义歧途论”“改革补课论”都是历史虚无主义企图用来混淆大众视野、企图蛊惑人心的错误观点。第二,以“娱乐化"的恶搞形式亵渎历史。历史虚无主义借助娱乐化的方式企图渗人大众的生活,破坏党史的权威性和严肃性,达到歪曲历史的目的。第三,借助时政热点传递虚假信息,真假混搭令人难以分辨。在朋友圈我们常常看到类似的文章,例如《1947年康生主持晋绥土改:残局层出不穷》《张学良口述:西安事变策划者是共产党员王炳南》,这些文章的内容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令人难以分辨。
二、新媒体与大众党史教育的融合发展
在新媒体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的大环境下,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创新党史学习教育的方式方法,努力“增强党史学习的吸引力、感染力、针对性、实效性”,做好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将新媒体作为未来大众党史教育工作的主要传播方式。
1.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无论何时,舆论导向都是决定大众对信息的接受度的重要因素,关于党史的学术研究要鼓励和支持批判、质疑的精神,但是在社会舆论方面我们要坚持对大众的正确引导。大众对中国共产党充满了热情与向往,但是很多群众了解与接触党史知识的渠道仅限于参观红色景点和历史遗址,正是因为他们对党史信息有需求而缺少渠道,互联网上一些“心怀鬼胎'的不法分子才会投机在新媒体平台上发布一些诸如歪曲历史事实、放大历史事件宣扬唯心主义与个人主义、宣传历史虚无主义的等等不健康的信息。我们要主动重视对网络新媒体的运用,满足大众对党史教育不同的需求,把握住大众的关注点,通过开展大众党史教育,进行积极的组织和引导,以党发展的历史脉络和先烈们的精神来教育、感染群众,帮助大众确立正确的党史观。
2.牢牢把握大众党史教育的领导权话语权
在新媒体背景下,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竞争和博弈日趋复杂,各种思想文化的交融和交锋此起彼伏,网络平台作为各种社会思潮碰撞的主要场所,是各方势力竞相争夺的敏感地带。一些居心叵测的组织,会利用新媒体,在网络社会中通过歪曲事实、添油加醋用真假参半的信息,来引导网络舆情,从而新媒体对于大众党史教育,乃至于整个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新媒体背景下开展大众党史教育工作,我们要善于把握新媒体的特征,加以引导利用,相关部门]和党史教育工作者必须牢固树立阵地意识,做好官方网站、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公众平台的建设和应用,全面主动的抢占网络舆情阵地、网络舆情空间,牢牢把握网络舆情的引导权和主动权。
3.抵制新媒体环境中历史虛无主义的影响。
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唯心主义错误思潮,针对历史虚无主义在新媒体中的疯狂滋生,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发表过相关论述,他强调我们必须坚决的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反对任何形式的对党史的歪曲和丑化,要客观辩证的评价党史,树立正确的党史观。因此,我们要积极应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挑战,以党性原则开展党史研究和大众党史教育,要“充分发挥党的历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在开展大众党史教育的过程中,坚持唯物史观,将历史与现实结合,加强对党史重大问题的权威性解读,对群众感兴趣的党史话题积极正面回应,对于虚假的党史信息及时辟谣指正,帮助大众树立正确的党史观,有获取真正权威信息的渠道,让历史虚无主义无处遁形。
三、大众党史教育发展的路径
更好的发挥大众党史教育的作用,推动新媒体时代大众党史教育的发展,我们需要在现有的发展基础上,创新大众党史教育工作开展的方式方法,以增强大众党史教育学习内容的吸引力、感染力、针对性和时效性为基础,创新大众党史教育的开展形式、拓宽发展路径。
1.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
与新媒体相比,传统媒体拥有更完善的的内容生产模式,在政策、资源、人员素质等方面仍然存在优势,我们应当将传统的大众党史教育开展方式与新媒体技术结合起来,通过资源共享整合更好地进行大众党史教育的创新实践,推动大众党史教育更快更好发展。
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应该以用户为中心。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受众在哪里,我们的宣传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就要在哪里。"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受众不再是沉默的被动接受者,他们拥有了选择接收信息的权利,也可以和信息的发布者进行沟通。我们在开展大众党史教育的时候,就要注意将党史教育的开展与受众的兴趣点结合起来,使用新媒体受众习惯的接收方式,使大众愿意主动的运用新媒体方式来配合大众党史教育的开展。应该加强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资源融合,实行优势互补,让两者融合的传播方式成为主流的传播方式,更好的进行大众党史教育的广泛传播和深入开展,推动大众党史教育的顺利进行。
2.加速搭建、更新权威新平台
利用新媒体搭建大众党史教育平台最直接快速的方式,是建设一批内容丰富、针对不同文化层次和社会层次的党内外群众的互联网网站。这些网站可以依其主办单位的性质、专业特长而有自己的侧重或特色,例如各级党史研究室可以侧重于历史材料、资料的整理发布,主流媒体的网站可以侧重于对历史重大事件的剖析和研究,高校和党史刊物的网站则将学术论文作为自己的特色等等。
还应创新党史教育的传播手段,可以用互动游戏、角色扮演等形式生动的讲述党史故事。例如人民日报在建军90周年举办的“晒出你的军装照”的活动,就曾在朋友圈引发刷屏狂潮。这些可以让群众有参与感、新鲜感、娱乐感的互动方式,就是一种创新的传播手段。
3.推动高素质人才培养
作为大众党史教育新媒体文化平台建设的主要力量,这支队伍人才素质的好坏决定着大众党史教育是否能在新媒体空间中顺利开展,所以必须要确保大众党史教育工作者的政治方向的准确和价值导向的正確,将网络舆论阵地的主动权握在手中。
其次我们需要加强对现有新媒体工作者、管理人员的培训。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无数有梦想、有才华、有技术的年轻人走上工作岗位,加强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有助于他们将中国特设主义核心价值观放在心中,培养树立其社会责任感,提高工作能力。
4.运用法治武器加强有效监管
现有的法律法规往往落后于新媒体的发展,无法真正有效规范新媒体的所有行为,当我们在建设新媒体相关的法律法规时,首先应该充分考虑到互联网的特殊性,加快立法和政策改革的效率,同时各级政府和有部门在监管和处理新媒体相关事件的时候,也应该迅速反应、迅速处理,将负面影响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