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短视频的传播美学探究

2019-08-23申艾

新闻前哨 2019年1期
关键词:审美价值短视频

申艾

[摘要]短视频近年来发展趋势明显,并迅速吸引了大量用户参与。但与此同时,短视频质量不高等问题也频频爆出。二更在短短时间内,聚集了大量用户,贏得了高品质口碑。一方面在内容上聚焦社会生活,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叙事贴地,以情动人;另一方面真实的镜头表现、故事化叙事方式、创新的视觉风格给受众带来的焕然一新的审美体验,真实和善意的价值取向最终获得市场的认同。

[关键词]传播美学 短视频 审美价值

诞生于2014年11月的二更,媒介产品以3至6分钟的微纪录片为主,精于原创视频制作,传播生活美学理念,在文本形式和内容方面都彰显出独特的审美。在短短数年内,已经成为短视频行业的头部品牌,收获了大量的口碑和关注度。二更的审美范式无疑对于开拓我国短视频类型领域、丰富短视频表达方式、促进短视频行业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与启发意义。

一、二更视频的内容美感:厚重的情意理念满足感性审美需求

1.聚焦社会生活,塑造价值观念

价值观是人们对待事物、辩定价值问题的立场、观点、态度的总和。题材是讲好故事、传递态度的基础。二更视频擅长于以小题材见大观念,通过优秀的题材表达对生活本质的理解以及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在内容选取上力求题材新奇多元化,以纪实的形式,记录生活百态。包括匠人、草根人物、大师、热点话题等。比如放弃高薪白领工作,选择去油田工作的上班族;身患癌症仍然坚持出诊的医生,以及62岁坚持写作,出版诗集的盲女,他们面对挫折时展现出来的坚忍不拔,也直击社会痛点,拷问当下拜金思潮;还有用墙壁画的形式记录城市变迁的画家、坚持传统手工做竹编的手艺人,坚持技艺90年初心不改的中国绢艺大师秦三杰等等。不仅如此,为保证持续为用户提供优质的视频内容,二更拓展了更上海、更武汉、更南昌、更成都等分公司布局,与各地的专业视频团队合作,一方面整合利用全国专业的视频制作方拥有的优质分发平台和推广渠道,另一方面也为二更提供了不同领域、不同视域的视频题材和内容。比如老武汉的墙壁画、成都的张国荣咖啡馆、南昌的舞龙民俗等。不仅如此,还涌现出的众多叫好又叫座的短视频如《56个民族的婚礼》《一張全家福》《生命的树》等,虽题材多变,但“快乐、自由、爱”的价值观无不贯穿其中。

2.营造意向空间,激发情感认同

传播美学最显著的特点是感染力,也就是情感,比如善意、匠心、陪伴等。在社会实践中,情感认同是价值观转化为潜在认知行为的内在动力。黑格尔提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当审美信息的内容赋予情感时,便具备了强大的感染力,也构成了故事存在的灵魂。“二更"的调性始终是以情感打动人心,从情感上切人找到主题人物的冲突点,从而建构故事的骨血。如一则以过年为主题的视频中,29岁的主人公胡丹妮讲述了其被催婚经历,这是现代社会大多数的单身女性都面临的问题。另一位主人公马啸林泉分享了被家人比较工作、薪水的感受。源自于真实生活的常见困扰,贴地气的描述,作为审美主体的观众,很容易进人到对象传递的情境中,继而产生情感认同,形成新的审美体验和精神上的愉快、共鸣,符合了观众审美心理。

二、二更的形式美感:独特的视听语言构成全新的感官审美体验

艺术美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审美信息的内容都要通过某些具体物质材料或者元素构成的外在形式呈现出来。赫伯特.泽特尔(HerbertZett)提出情境与知觉的概念,认为情境引导知觉的产生,知觉的组合进而产生重要的媒体经历。而一系列的媒体元素(光、空间、时间/运动及声音)与情境紧密相关凹。

1.真实的镜头表现为观众营造出独特的审美情境

镜头作为影视艺术的核心,是审美形象的载体以及与观众发生情感交集的介质,是审美感知活动的直接指向对象。通过镜头所营造的情境也是传播者与再传者审美关系建立的现实土壤以及产生情感交互的前提。

《96岁绢艺大师,秦三杰整整做了90年绢艺》一文的开头就营造了一个真实生活环境,远景镜头的全景再现以及干净的剪辑的律动感带来了视觉的冲击。人的活动离不开社会、生活环境的影响和约束。“街道湖泊、房屋”等自然景观呈现,在远景镜头透视中勾勒出故事的叙事空间,为下文人物的介绍做了铺垫。同时,随着镜头的推拉摇移,画面的视觉感受更加强烈。中景镜头强调人物故事,为传统技法的传承铺设了现实空间。在对主人公秦三杰的刻画中,一系列中景镜头的运用创造了一个虚拟的空间,让人们跟随着镜头的转变进入到微记录片的氛围之中。中景镜头对准秦三杰的生活,再现了他与人文景观的关系,同时也表现出秦三杰的一生对传统技法的坚持。

2.叙事方式的更迭:从“记录”到“讲述”

大部分的记录片都会采用旁白解说的方式呈现出一种客观性的视角,二更另辟蹊径,运用故事化的叙事,人物跳出画框,成为讲述事件的主体,承担着画面上下的串联、主题的升华等功能。故事化叙事抛弃了过去纪录片严肃、刻板记录社会生活的的形式,使审美主体从传统的作为旁观的“看”到现在透过人物第一人称的叙述,去“感受”重大事件人物内心。

在整体的编排上,二更减少前期的铺垫,开门见山构建解构矛盾。以标题为《放弃高薪白领工作,去油田当工人值得吗》的短视频为例,片头,由人物抛出问题,点明主题,制造出人物内心与残酷环境外之间的矛盾,为后续的展开埋下伏笔,继而逐步解构矛盾,片中纪录了冯萌萌恶劣的采油环境,她在管线穿孔危急下不顾时间进行救援,曾一度中暑,但是画面并没有将曾经劳作一展现,而是通过人物的自述来展开情节,将有限的镜头内容,在观众的内心想象中进行放大。

从交代背景,制造冲突到最后呼应主题,解说词的功能嵌入人物表述之中,在6分钟的长度里,这种对话式的叙事让审美客体更有代人感,进而对主角产生共情,激发审美客体对自身的审视。

3.创新性的视觉风格:增强美学表现力

二更独特的美学知觉和审美价值通过视频本身所体现的视觉风格表现出来,彼得.沃德提到“摄影作品的风格可以被看作是此人对某种特定的形成构图的“视觉”类型的偏好。”1视觉风格呈现出审美主体一定的审美倾向。

二更在尊重紀实性,以真实为审美信息基础上,开拓性的运用清新明快艺术风格的表达,更具备视觉冲击力。将写意和写实相结合,既用大远景等舒缓干净的写意镜头,同时又尊重生活本真形态,摒弃人为的文本冲突,强调纪实色彩。

三、二更的审美价值:以真实与善意为导向,构成短视频内容创作的审美价值追求

在消费逻辑下,低俗内容野蛮生长,不少短视频品牌为求点击率,罔顾道德底线,党在十八大报告出明确指出:宣传文化单位要自觉肩负起培育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责任,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礼赞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激发崇德向善的正能量。二更始终秉持真善美的审美理念,坚守媒体责任,为短视频内容生产划定了标准。

1.以真实收获口碑,贏得品牌美誉度

真故事、真感情是审美信息表达的基础。纪录片与其他影视作品最大的不同便是客观真实,而非对生活现象的虚构。纪录片的真实是对社会生活的高度凝练,展示人们真实的人生体验,揭露生活生命的本质所在。若没有了真实,审美价值便失去了意义,善意便成为了博取眼球的武器,成了利益主导下,借用、挪用、置换以隐蔽真实目的美化表达,

想要实现真实,就必要有一套相应的规则和标准加以保障。现在为人所知的“二更",最初是依托于传统媒体海腾传媒下一个新兴项目,二更的采编团队大部分来源于有资质有经验的传统媒体人,在内容生产流程上承袭传统媒体的的方式,更与业内知名的纪录片大师合作,传统媒体出身团队让二更内容更真实、专业。在早期公益短片《请把女儿还给我》中,二更团队策划框架细致到人物的各个方面,比如,基本信息,名字、年龄,说话是不是结巴、乡音是不是很重;细节,外形怎么样,有什么特色,人物的故事性是什么等等。正是这种对客观事实的评估让二更获得了更高的品牌美誉度和大量用户,成为流量的集散地。

2.用善意滋养心灵、弘扬社会正能量

二更核心审美价值不止是真实,还有善意的传递。善意是审美信息表达的核心。叶朗指出:“善"是“一种爱的体验,感恩的体验”。当然这个“善”不是狭隘、直接功利的“善”而是在精神领域提升,人生境界的“善”。屿此同时,善意还表现出具体事物在运动发展中对社会而具有正面的意义和价值。在影视艺术的审美意识中,善意外化表现为人文精神,以崇高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呈现人与人之间的善良和高尚的品质,体现社会与国家关怀。具体到二更上想表达的善意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审美客体层面,二是对国家、社会层面。

从审美客体层面来看,通过二更美学审美价值观的传递精神上获得满足、升华。在一则视频里,输电所里唯一的90后女孩沈凤每天下井巡线,检查电缆。她说:虽然穿梭在黑暗中,却为城市带来了光明。二更要表达的是:如果一个人想要实现社会价值,就得不畏困难、坚持到底。”对于审美客体而言,主人公对事业的不求回报的爱和吃苦奉献的精神鼓舞了人心。

从国家、社会意义来看,二更传递人文关怀和引发社会思考。在纪念南京大屠杀80年的相关视频中,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的副馆长薛刚说道:每一个老兵的归队都是一段历史的消失,最起码得知道我们这个国家从哪里来的,我们这个民族从哪里来的,每个人应该知道。它传递了“对于所有中国人来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历史是我们存继的根本,了解过去是为了以后的和平”的国家意义;二更坚守了媒体责任感,传递了社会向上、向善的正能量,倡导了社会风尚。注释:

[1][德]黑格尔:《美学》第一卷,第87页,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2][美]赫伯特.泽特尔:《实用媒体美学》,第5页,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年版

[3][英]彼得.沃德:《电影电视画面》,第122页,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年版

[4]新华网,《刘云山:切实增强文化自信价值观自信更好凝聚团结奋进的精神力量》[D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5/20/c_1110779728.html

[5]叶朗:《美学原理》,第81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猜你喜欢

审美价值短视频
“去阅读”时代短视频自媒体发展现状及其文化解读
浅析传统艺术互渗性的当代审美价值
中国门神画之美
试论动漫艺术的审美价值
用户自制短视频的受众研究
后现代视域下新媒体短视频的美学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