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闻的视觉化表达

2019-08-23蔡畅蒋成凤

新闻前哨 2019年1期
关键词:新闻

蔡畅 蒋成凤

[摘要]新闻的视觉化表达,是新闻报道常用的提高新闻趣味性、情景真实性以及新闻受众者感官体验度的重要手段。本文主要论述了新闻视觉化表达的优势、常用方法以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应对措施,希望能够为新闻视觉化表达的实际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新闻 视觉化表达 新闻图片

新闻图片和新闻图表是新闻视觉化表达常用的方式。所谓新闻图片,即运用图片对新闻进行视觉化处理的一种方式。新闻图片应该符合一定的标准,其一是图片的新闻性高于艺术性,只有艺术性、而新闻性缺失的图片不能作为新闻图片。其二是简明扼要,新闻图片应该能够让受众一眼就能读懂其表达的内容,而并不需要大量的文字对其进行解释,否则将失去新闻视觉化处理的意义。

新闻图表则是通过设计相关图表的手段,来表达新闻事实的一种新闻视觉化表达方式。为了更加直观的体现新闻报道的内容,尤其是在针对与数值有关的新闻报道中,新闻图表经常被作为新闻视觉化表达的重要手段。

一、新闻视觉化表达常用的方式及积极意义

1.重现新闻场景

新闻是指报纸、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等媒体经常使用的记录与传播信息的一种文体,广义上也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等文体。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体,其主要内容一般通过文字来呈现。但是如果一篇新闻稿全部都采用文字来表述,难免会显得单调,而且在某些时候,单纯的文字很难让新闻受众有亲临其境的感受。视觉化表达的引入,使得新闻能够更加生动的重现新闻的场景。

比如,中国新闻网在报道《中国“一箭双星”成功发射两颗北斗导航卫星》的新闻时,运用了两张在该次发射中拍摄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点火升空图片,作为该篇新闻的视觉化传播手段。漆黑的夜空里,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白烁的烈焰照亮了发射场的一方夜空,给人猛烈的视觉冲击,同时也带来了黎明破晓的喜悦感,给人以光明的希望。而发射箭体直刺苍穹的态势,则让人联想到北斗卫星在我国航天领域的重要地位,让受众肃然起敬。一张恰到好处的图片,在该新闻中,让读者产生亲临场景的震撼,仿佛听到了火箭点火那一声轰轰巨响,也燃起了新闻受众对发射成功的喜悦感以及为国骄傲的自豪感。

2.突出新闻的中心

新聞中加入视觉化表达,能够有效的突出新闻的中心。新闻作者在撰写新闻稿时,会利用不同的文字修辞方式来表述新闻的中心内容,但由于新闻以记叙为主,十分讲究真实性,因此很多文字修辞方式,比如夸张、拟人、象征等,都不能过多的使用在新闻稿中。而视觉化表达手段的运用,则能够很好的弥补这些缺陷,更好的突出新闻的中心。以北京晚报近期开展的改革开放40周年特写新闻系列报道为例,其中的一篇特写报道《第一个发行股票的原来是这家企业,葛优都去开户了》,则巧妙的运用了图片视觉表达的方式,使得新闻报道所突出的重点——改革开放带来的民众喜悦感,能够有效的呈现在读者面前。为了突出当时股票市场设立时民众翘首以盼的心理以及社会大众乐见改革开放的喜悦感,这一篇新闻特写,运用了较大篇幅来介绍工作人员回忆演员葛优开户的场景,并配上葛优自带喜感的一张图片。这种视觉化表达方式,不但能够有效的缓解当前市场背景下受众对股票市场的不满,也能够通过葛优的喜感让受众感受当时改革开放的喜悦感,突出新闻的中心。

二、新闻视觉化表达存在问题

1.视觉化内容失真

视觉化内容失真,是新闻视觉化表达中常见的问题。某些新闻工作者,为了博取眼球,增加新闻的轰动效应,不惜制造假新闻图片,通过张冠李戴、预设场景乃至拼接或合成假的图片等方式,来实现新闻的视觉化处理。历史上新闻图片造假事件屡见不鲜,比如在2013年以色列空军对黎巴嫩首都贝鲁特进行轰炸后,路透社刊登了其合同摄影师——哈吉的一张照片,照片中贝鲁特郊区遭到轰炸,密集的建筑上空冒出浓厚的黑烟,但一位细心的新闻受众却发现,哈吉是用photoshop软体中的“复制”功能将一股浓烟复制成了两股,希望令外界更同情黎巴嫩,哈吉还把黑烟中的建筑物也复制了一番。这是一起恶意的新闻图片造假事件,无论出于何种目的,都违背了新闻客观真实的最基本原则。

又比如,2015年,大众网在转载钱江晚报《中国女子吞下6克拉钻石》的新闻报道时,通过张冠李戴的方式,将三张图片擅自加入到该新闻报道中,并且在转载过程中增加“钻石经鉴定为假,销售商也被抓”的情节。该新闻图片造假导致这篇新闻的网上点击率迅速飙升,虽然赚足了眼球,但也带来了极度恶劣的影响。新闻图片的视觉化内容失真,或许短期内会增加所报道事件的新闻效果,但最终却会影响到新闻的客观公正,使得公众对新闻的信任度下降,甚至会导致新闻存在的意义丧失。

2.侵权行为时有发生

新闻自由是一种相对的自由,这种自由同样存在法律所规定的限制。但很多新闻工作者却忽视了这种新闻自由的前提,在实际新闻工作中也经常出现侵犯公民肖像权、著作权等侵权行为。对于新闻视觉化表达而言,常见的侵权行为是侵犯公民的肖像权。在当今技术背景下,网络技术的的快速发展使得信息铺天盖地涌进人们的视野,由于色彩绚丽的图片和动态影像更加能够吸引观众眼球,因此图片处理技术的成熟给网络上的图像新闻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正是由于网络的这些特性,使网络肖像侵权也有意无意的发生在新闻传播领域。比如2015年,北京一中院就审理过这样一起新闻图片侵犯公民肖像权的纠纷案:陕北老汉张大爷在村口晒太阳时,被正在陕北采风的新闻图片摄影师抓拍下来,后来该照片刊登在一家杂志的新闻图片上。陕北老汉遂起诉该杂志和摄影师侵犯肖像权。法院支持了陕北老汉的诉讼请求,陕北老汉终于维权成功。

三、改进措施

为了应对新闻视觉化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应对措施:

1.提升新闻从业人员的素质

首先,应该提高新闻从业人员的政治素质。新闻工作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手段担负着联系群众、宣传教育群众、动员组织群众的重要任务。在新的形势下,新闻工作要更好地发挥舆论导向功能,新闻从业人员要担负起輿论宣传的重任,就要不断增强政治敏感,正确引导社会热点问题。其次应该提升新闻从业人员的知识贮备。丰厚的知识储备是做好新闻工作的立身之本,信息时代的新闻从业人员更应不断增加知识储备,具备强烈的求知欲。新闻从业人员要扩大知识面,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政治水平,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业务技能;同时,也要留心学习其它的成功经验,开阔视野,掌握学术文化动态,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

2.增加对于新闻侵权行为的监管处罚力度

新闻视觉化过程的侵权行为时有发生的原因,除了民众法律意识淡薄以外,管理部门对于侵权的新闻机构处罚力度不足,也是导致这一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因此,相关管理部广]应该加大对侵权新闻机构的处罚力度,提高这些机构的违法成本。另外,加强行业协会的自律,通过完善的新闻协会监督功能,将这种侵权行为扼杀在摇篮之中。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新闻视觉化的优势,推动新闻事业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赵雪:《大连日报〉》视觉化传播的成功尝试》,《传媒》2017年第22期

[2]崔怡娟:《文字信息视觉化的实践与思考》,<中国地市报人》2015年第4期

[3]张春燕:《新媒体环境下图解新闻的新出路》,《新闻研究导刊》2016年第4期

[4]周琼:《电视新闻稿的视觉化表述》,《传媒》2016年第3期

猜你喜欢

新闻
电视台新闻编辑工作的创新探讨
浅析新闻热点在独立学院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解构口语化新闻的语言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