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管理
2019-08-23王月书
王月书
【摘要】目的:观察疼痛管理在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及可行性。方法:将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96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纳入研究,48例实施疼痛管理者为观察组,48例实施常规管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管理前后焦虑抑郁情绪、疼痛评分改善情况,以及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管理后的焦虑情绪评分、抑郁情绪评分及疼痛评分较比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组间患者的Harris评分比较,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疼痛管理对减轻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疼痛,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具有指导意义,值得予以临床推广。
【關键词】全髋关节置换术;疼痛管理;疼痛评分;髋关节功能
全髋关节置换术作为临床治疗多种髋关节疾病的解决方法,具有不可避免的创伤性,一旦护理不当极容易引起深静脉血栓、肺栓塞、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影响治疗效果及预后。疼痛作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常见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为此,我院特选取96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展开研究,旨在分析疼痛管理对临床治疗及患者预后的影响,现将研究内容整理后做如下汇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共计96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病例的选取时间为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纳入标准:①符合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指征;②知情且自愿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恶性肿瘤及严重脏器疾病;②合并免疫系统疾病;③术中大出血;④存在认知障碍、沟通障碍或精神疾病。根据患者人院号的单双将其予以分组。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2例,共计48例,年龄最低者25岁,最高者68岁,年龄均值为(42.14±5.35)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1例,共计48例,年龄最低者24岁,最高者70岁,年龄均值为(43.25±5.43)岁。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差异经检验并不显著,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观察组患者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后,予以疼痛管理。①疼痛宣教。患者接受治疗前,护士需组织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解有关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知识,讲解术后疼痛的原因及处理办法,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避免患者因不良心态放大术后疼痛反应。术后患者痛感明显时,可指导患者通过深呼吸缓解疼痛,并通过聊天等方式帮助患者转移和分散注意力。②疼痛护理。患者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后,护士需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疼痛评估方法,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可以通过留置镇痛泵减少术后出血量,预防血栓相关性并发症,以及口服、肌注或静脉泵入止痛药缓解患者疼痛。同时,护士需密切监测患者各项身体指标的变化情况,观察患者患侧肢体的血液循环情况,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确保引流管通畅,一旦发现异常,需及时通知主治医生。③功能锻炼。自患者受伤人院开始,责任护士就应尽早鼓励和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协助患者对患肢进行被动和主动运动循序渐进的康复锻炼指导,适时增强运动强度,从而逐步改善患者的肢体血液循环,恢复患者的肢体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对照组患者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后,根据医生医嘱,予以患者专科性的护理管理及护理措施。
1.3统计学处理
选用SPSS21.0数据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予以t检验分析组间观察指标是否存统计学差异,当P<0.05时表示同一观察指标对比结果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组间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疼痛评分比较
96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护理管理前的焦虑、抑郁情绪评分及疼痛评分经检验P>0.05,患者分组实施不同内容的护理管理后,观察组各项指标所得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数据由表1可知。
2.2组间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实施护理管理前及术后4w的髋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观察组(41.25±5.35)分和(68.42±4.27)分,对照组(40.73±4.21)分和(52.15±4.36)分,护理管理前评分相互比较t=0.5292,P>0.05,护理管理后评分对比差异显著,t=18.4709,P<0.05。
3.讨论
有报道指出,疼痛管理作为以护士为主体的模式,通过对患者疼痛予以准确评估,对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加速患者康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这一观点在本次研究中得到了进一步的证实,结合研究内容,观察组实施疼痛管理后,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焦虑情绪评分、抑郁情绪评分及疼痛评分明显更低,表明疼痛管理可有效稳定患者心态,减轻患者痛苦,且患者护理管理后的髋关节功能恢复评分更高,表明疼痛管理对改善疾病指标,促进功能恢复具有显著效果。
综上所述,疼痛管理更加符合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需要,可更好减轻患者疼痛,实现手术治疗目的,改善患者预后,具有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