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黄连素片辅助三代头孢类抗生素治疗小儿细菌性痢疾的疗效
2019-08-23郭若男魏洁如
郭若男 魏洁如 郭 瑞
(第五人民医院儿科 河北 衡水 053000)
1.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文56例为本院2013年4月至2017年10月门诊和病房患儿,符合诊断:1.夏秋季节腹泻伴有发热、粪便带黏液脓血者;2.大便镜检北京市标准:每高倍镜视野脓细胞大于15个,并见有红细胞[1];3.所有患儿大便培养痢疾杆菌全部为阳性,大便常规检查可见大量白细胞、红细胞和巨噬细胞。同时做药敏试验,敏感抗生素中,均包括头孢曲松(三代头孢类抗生素之一)。血常规中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总数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高。男女各28例,年龄0.5-10岁,平均4.2岁,病程小于3天。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腹痛、里急后重、脓血便。在我院系统治疗之前未用过抗生素及中药治疗。均未禁食,均未提示电解质及酸碱失衡,根据脱水程度给予口服ORS 或静脉补液。两组患儿的自然资料及病情严重程度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一定的可比性。
1.2 方法 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28例,男14例,女14例。头孢曲松每天80mg/kg,日一次静滴;治疗组:28 例,男14 例,女14 例。在给予相同剂量的头孢曲松静滴的基础上,加黄连素片每天10~20mg/kg,分3次口服。其余对症治疗方法均相同,如适当给予调节肠道菌群、保护肠粘膜的药物口服等。
1.3 临床检测 每组病人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做血常规、便常规、便培养。
1.4 疗效判断标准 治愈:体温恢复正常,腹泻停止,大便性状正常,粪便常规镜检阴性,连续3次粪便培养痢疾杆菌阴性;有效:临床症状消失,粪便培养痢疾杆菌阳性,仍有少量的白细胞和红细胞检出;无效:病情无改变,粪便培养阳性。总有效为治愈和有效之和。
1.5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组患儿治疗前后血白细胞恢复正常的平均时间、便常规恢复正常的平均时间、发热持续的平均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别有极显著意义(P<0.001),见表1。
表1
3.讨论
痢疾杆菌对肠粘膜上皮细胞有吸附和侵袭作用,对肠粘膜上皮细胞具有侵袭力的菌株才能引起结肠的典型病变,而对上皮细胞无侵袭力的菌株不引起病变。胃酸、肠道菌群产生短链脂肪酸、过氧化氢以及大肠杆菌素,对痢疾杆菌有杀灭或拮抗作用。某些因素足以降低人体全身和局部防御功能,如慢性病、暴饮暴食、过度疲劳等,有利于痢疾杆菌进入肠粘膜而致病。[2]急性细菌性痢疾主要是饮食不慎感染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病变,痢疾杆菌侵入肠粘膜上皮和固有层,并在其中大量繁殖,引起肠粘膜炎症反应,主要以结肠、直肠、乙状直肠等部位最显著,严重时可波及回场下段。急性期的病变为弥漫性纤维渗出性炎症,肠粘膜弥漫性充血、水肿分泌大量渗出物,间有微小脓肿,坏死组织脱落形成溃疡,溃疡深浅不一,所以出现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感,产生的内毒素可致全身发热等症状。[3]
在纯粹的西医治疗菌痢的方案中,抗生素是第一要素,随之而来的就是抗生素的耐药问题。痢特灵、庆大霉素、诺氟沙星(氟哌酸)等已经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但是黄连素始终保持稳定的中度敏感。[1]
黄连素片主要成分即盐酸黄连素,又叫盐酸小檗碱Berberine,是一种重要的生物碱Alkaloid,可从黄连Coptis chinensis、黄柏Cortex Phellodendri、三颗针Barberry root 等植物中提取。它对于格兰氏阳性、革兰氏阴性细菌均有抑制作用,低浓度抑菌而高浓度杀菌。对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霍乱弧菌、炭疽杆菌及除宋内氏以外的痢疾杆菌均有较强的抗菌作用。黄连素口服后,几乎不进入血液循环,只是在消化道中停留,副作用小。[4]
祖国医学上以黄连来治疗“下痢”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李时珍曰:“黄连治目及痢为要药”。祖国医学文献均把它列入治疗痢疾的主要药物。[5]理论根据为菌痢在中医辩证中,无论是湿热痢疾、疫毒痢、阴虚痢。病机均涉及到湿热蕴结、熏灼肠道、气血受损,治法宜清肠化湿,调和气血。黄连素能清热燥湿、凉血解毒、行气止痛、止泻止痢,故在这三类痢疾中,黄连均为主药,不可或缺。
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尝试将黄连素口服辅助头孢曲松治疗急性菌痢,取得了较好的疗效。首先口服黄连素是安全的,其次,我们总结了以上病例,发现在静点三代头孢的同时口服黄连素,不仅血象中白细胞降至正常时间较单纯应用三代头孢缩短,便常规脓细胞、红细胞、白细胞消失时间及发热持续时间,均明显缩短。两药联用,疗效显著提高。家长并未因增加口服药物而感到有负担,反而因疗效较好,而经常主动要求加用口服“小黄片”——黄连素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