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显微手术术后脑血管痉挛对颅内动脉瘤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

2019-08-23彭涛

医药前沿 2019年21期
关键词:脑室脑血管痉挛

彭涛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上海 浦东 200137)

颅内动脉瘤为临床中的常见疾病,是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病因,在所有脑血管意外当中,居于脑血栓以及高血压脑出血之后[1]。本研究分析了显微手术术后脑血管痉挛对颅内动脉瘤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以及发生因素,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取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收集医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108例。108例患者中,男性41例,女性67例;年龄32~75岁,平均(56.27±5.93)岁。根据术后有无脑血管痉挛发生分为脑血管痉挛组(n=21)和无脑血管痉挛组(n=87)。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CT血管造影或者全脑数字血管减影检查,详细了解动脉瘤位置以及大小等;均接受显微外科动脉瘤夹闭术治疗,麻醉方式为全麻,术中留置引流管,充分暴露脑部动脉瘤,脑肿胀严重且脑内血肿量较大患者行去骨瓣减压术,脑室内出血患者给予脑室外引流;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常规应用抗生素,并给予常规预防癫痫、脑血管痉挛等并发症治疗,脑室积血者给予或者单侧脑室外引流。

1.3 脑血管痉挛诊断标准[3]

术后脑血管痉挛应结合患者临床表现、CT、全脑数字血管减影以及经颅多普勒超声进行综合诊断。

1.4 近期预后评价

术后3个月,参照格拉斯哥预后分级法[4]对患者近期预后进行评估,分为1~5级,分级越高表示患者预后越好,其中5级:患者预后良好,能够正常进行日常生活;4级:中度残疾,生活能够自理;3级:重度残疾,需照护方可进行日常生活;2级:植物生存或者长期生存;1级:患者死亡。

1.5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应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术后脑血管痉挛发生情况

108 例患者中,共有21例发生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为19.44%;发生在术后2~17 d以内,在明确诊断脑血管痉挛之后,给予恢复脑功能、营养神经以及扩张脑血管等处理。

2.2 术后有无脑血管痉挛患者预后比较

术后3个月,无脑血管痉挛组近期预后明显优于脑血管痉挛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表 两组患者近期预后比较(n)

3.讨论

颅内动脉瘤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要病因,显微外科手术为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常用术式,具有对患者创伤轻、恢复快等优点,不过术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对患者预后造成严重影响。临床相关研究显示[2],术后未发生脑血管痉挛的颅内动脉瘤患者的重度致残率以及病死率均显著低于发生脑血管痉挛者。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3个月,无脑血管痉挛组近期预后明显优于脑血管痉挛组,这与临床相关研究结果基本一致[5]。本研究发现,动脉瘤直径、基础疾病、Fisher’s分级、Hunt-Hees分级、发病至手术时间、腰穿次数以及终板造瘘对术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有显著影响。既往有学者研究发现,老年颅内动脉瘤患者由于自身血管壁存在程度不同的动脉粥样硬化现象,造成脑血管调节能力降低,进而增加了术后脑血管痉挛发生风险。不过本研究中发现≥60岁与<60岁患者其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并无显著差异,可能与本研究所选取样本有关

综上所述,脑血管痉挛增加了颅内动脉瘤患者显微手术术后近期预后不良发生风险,Fisher’s分级、Hunt-Hees分级、腰穿次数以及终板造瘘为影响术后脑血管痉挛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加强危险因素控制,术前做好预案,术中谨慎操作,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病情,以减少脑血管痉挛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猜你喜欢

脑室脑血管痉挛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裂隙脑室综合征的诊断治疗新进展
颅脑超声在诊断新生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
阴道痉挛应用手法按摩联合仿生物电刺激
根管治疗意外治愈面肌痉挛1例
纳洛酮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
尼麦角林注射液治疗脑血管功能不全观察
早期同期颅骨修补及脑室分流对颅骨缺损并脑积水的治疗效果观察
头针加舌针联合推拿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痉挛型2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