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孩子独立性:在保护和支持间找到平衡

2019-08-22魏坤琳

家教世界·V家长 2019年8期
关键词:独立性冲突家长

孩子一天天长大,如何在引导中,顺利让孩子走向独立呢?本期家长课堂,我们学习魏坤琳教授关于“培养孩子独立性”的解读,一起探讨在保护与支持之间找到平衡点。

前段时间旅行,我在酒店的儿童乐园看到一群孩子在玩,挺有意思的。其中有一个大概三四岁的孩子,一直紧紧拉着妈妈的衣角。妈妈不断地鼓励他去跟别的孩子一起滑滑梯,他不肯去,却又流露出想玩的眼神。还有一个年龄跟他差不多大的孩子则完全不一样。这个孩子招呼另外两个小伙伴说:“我们去搭大房子吧。”然后三个孩子开始用软积木建房子。后来发现三角形的积木不够用,他还会找工作人员帮忙,说:“阿姨,我们的房子没有屋顶,想要三角形积木。”他妈妈在旁边的沙发上坐着,看着他,笑笑没说话。

我当时心想,除了天性之外,还有什么可以解释两个孩子的不同表现呢?都是相似的年纪,一个孩子赖在妈妈身边,一个孩子可以独立解决问题。家长常希望孩子能更独立,下面就来谈谈我对培养孩子“独立性”的思考。我会说说父母最容易犯的两种错误,然后聊聊我自己的一些做法。

培养孩子独立性的两个极端

当父母的都知道,现在的养育,是为了孩子将来能更好地独立生活。孩子的“独立性”体现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比如独立生活,会自己穿衣吃饭;比如独立思考,对事情有自己的观点和喜好;比如独立做事,自己解决问题,面对后果。

可以说,几乎所有的父母都希望孩子独立性更强,但是有两个大坑很容易让父母掉进去。

第一个大坑大家比较熟悉,就是父母的手伸得太长,太“爱”孩子,巴不得替孩子遮挡所有的风雨,避免一切“危险”。孩子欢快地奔跑,家长在后面喊“慢点儿,别摔着”,不相信孩子控制身体的能力。我还看到新闻说,2岁的孩子和3岁的孩子在游乐场发生争执,大人出手去揍对方的孩子,这就更夸张了。

第二个大坑是,把孩子强推出去,让孩子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

你可能想说,这不就是让孩子独立吗?但是,你得看孩子当前的能力水平,能不能解决那个问题。我就见过这样的例子,一群小孩都在沙坑里玩,一个小男孩突然抢走了另一个小男孩的小汽车,被抢的孩子第一反应是找妈妈,想让妈妈帮忙把车要回来。但妈妈跟他说:“遇到事情你要自己想办法,不要总是来找我。”孩子本来没哭,这一下子就哭起来了。结果妈妈生气了,冲他吼道:“整天就是哭,除了哭你还会干什么?真没用。”你猜,这孩子能自己去把车拿回来吗?并不能。他找妈妈帮忙,就是他想到的解决办法,因为妈妈是他最信任的人,但是妈妈没有给他安慰和支持。

读到这里,你可能想问,帮助太多不行,不帮孩子也不行,到底该怎么做才能培养出独立的孩子?

在保护和支持之间找平衡

在我看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需要先了解孩子的发展规律,然后根据孩子的能力水平和发展阶段,帮他“搭梯子”,让他一步一步地、稳稳地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行动的能力。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Erikson)把人的心理发展分成8个阶段,他认为每一个阶段有一种主要冲突,这冲突是先天的,如果处理得好,孩子就能恰当地应对接下来的困难,如果处理得不好,就会有问题。下面我主要介绍一下前三个阶段。

从孩子出生到1岁半,是第一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冲突是基本的信任对不信任,主要取决于亲子关系的质量。

第二阶段是1岁左右到3岁,主要冲突是自主对羞怯。

第三阶段是3岁左右到6岁,主要冲突是主动对内疚。

第一阶段为孩子与世界的关系打下基础,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都与孩子的独立自主性直接相关。

1—3岁,鼓励孩子自由探索

我们先说第二阶段,在孩子1岁多到3岁这段时间里,他掌握了很多技能,学会了说话、走路、奔跑,他非常渴望探索世界,产生了自主感。你可能也发现了,1岁多的孩子看到什么都想去摸一摸、扯一扯;他还开始说“不”,这是用抵抗大人来体现自己的自主性。如果这个时候,你能鼓励他自由地探索,尽量少限制和过度保护,会对他独立自主性的培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如果探索失败,他会怀疑自己的能力,太多次受到挫折,会让孩子变得害羞,外在表现就是会把头埋起来。

怎么才能做到多给自由少限制呢?我举个例子。很多父母会因为安全问题限制孩子:不许动台灯!不许拿水壶!这时候,孩子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行动,就会哭闹。我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很简单,把潜在的危险源从女儿的游戏区里移开,台灯、电源线、热水壶……你说出门?出门也一样,尽量鼓励她自由地玩。爬坡、爬杆,任凭她靠自己的力量上去,我就站在旁边,她万一掉下来我可以伸手抱住她。

3—6岁,引导孩子,给孩子独立的机会

3-6岁是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关键阶段。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特别想自己完成事情,但如果没能做好又会有挫败感。你仔细观察会发现,大多数孩子在3岁左右能够用“我”来指代自己,他们开始形成自我概念,会捍卫自己对物品的占有权,并且开始自己做决定,比如,“我想穿那件粉裙子”。这些孩子还会高估自己的能力,说“我跑得第一快” “我唱得最好听” “我长得很大了”。他们不是故意吹牛,是真的那么想。这样有一个好处,就是让他们特别愿意尝试新事物,总觉得自己能行。

你是不是要问,怎么引导,怎么提供独立的机会呢?那就是充分利用日常生活的各种方面。我有一次去一个幼儿园参观,发现老师们做得非常好。游戏结束后,孩子們在老师的带领下自己把玩具整理好。吃饭前,孩子和老师一起摆放勺子和碗,吃完饭还要自己把餐具放到指定的位置。连游戏区要安装什么玩具,都由孩子们来讨论决定,园长介绍说,因为玩具是孩子来玩,要尊重他们的喜好。家长能给孩子的最好的礼物,是让他有能力自在、自主地生活。

Dr·魏的小叨叨

最后我想叨叨一下,我曾经与一位家长聊天,她非常羡慕国外的孩子独立性好,说国外的孩子可以独立在社区里卖报纸,也打算让自己的孩子去试试。我想说的是,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并不是“让孩子独立卖报纸”那么简单。那些孩子卖报纸之前,会跟父母一起商定计划,比如路线怎么走,在哪个区域比较安全,怎样定价最合适,等等,行动的时候,父母也会有保护行为。

总之,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既不能太爱孩子,把手伸得太长,也不能直接把孩子推出去,强行让孩子自己解决超出他当前能力水平的问题。培养孩子独立性不是一次两次活动能完成的事,要在孩子现有的能力水平基础上帮他扩展,一步一步地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行动的能力。不忽视,也不激进。

猜你喜欢

独立性冲突家长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独立品格培养
回避冲突不如直面冲突
冲突管理
家长错了
做最好的自己
家长请吃药Ⅱ
犯错误找家长
全面冲突管理的构建与应用
关于事件独立性的两种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