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清Aβ1-42、tau蛋白及甲状腺激素水平对缺血性卒中后认知障碍发生的预测价值☆

2019-08-22毛蕾李澎陈晓晗马天君许义新潘霄庄建华尹又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19年7期
关键词:认知障碍进展脑梗死

毛蕾 李澎 陈晓晗 马天君 许义新 潘霄 庄建华 尹又

缺血性卒中后认知障碍(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PSCI)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1]。确定预测患者病情进展的标志物,早期干预并避免或减轻远期认知功能障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对于缺血性脑卒中预后情况的评估仍参考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 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 等相关量表,但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失语、意识障碍等无法配合量表检测的患者无法检测[2]。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发现β淀粉样蛋白(Aβ)的沉积及tau蛋白的聚集与血管性危险因素有关,上述指标侵入性、变异性小,稳定性良好,具有良好应用前景,有望作为预测PSCI发生的标志物[3-4]。但相关研究甚少,评估病情进展的能力有待进一步研究。因此,本次研究欲探究Aβ、tau蛋白与PSCI发生的相关性以便实行早期干预,降低PSCI的发病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就诊于我院神内科经头颅MRI或CT证实为急性脑梗死患者215例。诊断标准符合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 《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5]。纳入标准为:①经两名以上专科医生一致诊断为急性脑梗死;②符合2017年中国卒中协会制定的PSCI诊断标准[6];③发病时间≤7 d;④均为右利手;⑤影像学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失语、严重听力或视力障碍;②发病前已存在意识水平下降,或因感染代谢性疾病,神经变性疾病等引起的认知障碍的患者;③脑梗死后病情严重,伴有意识障碍无法配合检查者;④有其他引起认知功能改变的疾病史者(如阿尔茨海默病、抑郁症等);⑤患有心脏、肺、肝等脏器功能异常或内分泌系统疾病,或结缔组织疾病,血液疾病;⑥有精神疾病或行为障碍史。所有患者自愿参与本研究,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符合医院伦理委员会要求并通过审批。

1.2 研究方法

1.2.1 临床基本资料 记录患者基线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BMI、生活史(吸烟史、饮酒史),既往史(中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高血压病史、高脂血症史、糖尿病史)等。

1.2.2 影像学数据收集 本研究采用德国西门子MAGNETOM Skyra进行检查,记录患者病灶大小(根据 Pulliino 公式计算)[7]。

1.2.3 血清学指标测定 采用AU-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患者空腹血糖、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L)。 ELISA法测定Aβ1-42,Tau总蛋白含量,试剂盒由上海恒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公司提供。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甲状腺激素水平,包括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riiodothyronine,T3)、甲状腺素(thyroxin,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FT3)、游离甲状腺素(free thyroxin,FT4)、促甲状腺激素(thyrotropin,TSH),试剂盒购于北京百奥莱博科技有限公司。

1.2.4 认知障碍的评估 于患者发病1周内行认知功能量表检测,使用MoCA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MoCA总分为30分,在筛选轻度认知障碍方面表现出较高的敏感性。本研究同时使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量表判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

1.2.5 随访 常规治疗后每月随访一次并行认知功能量表检查,随访持续6个月。筛选出认知障碍的患者或认知功能较基线明显下降的患者。终点事件定义为MoCA评分<26分的患者,教育水平低于12年则+1,此为认知障碍组;MoCA评分≥26则为正常组。记录患者病情进展情况:MoCA评分教基线减少4分以上为加重,≤3分为稳定,增加≥4分为改善。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6.0进行分析,符合正态分布及方差齐性的连续性变量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检测,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构成比。Aβ1-42、Tau水平及甲状腺素水平与患者病情进展的关系通过Spearman相关性分析进行评估,运用Cox回归分析计算各影响因素的相对危险度,ROC曲线探索上述指标预测PSCI发展的能力。本研究均采用双侧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基线资料分析随访结束时214例患者9例失访,78例纳入认知障碍组,127例纳入正常组。83例在随访期间病情加重,71例病情较为稳定,改善者51例。对两组患者入院基线资料进行分析后发现,认知障碍组中女性患者,存在中风/TIA史、房颤史的人数比例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与正常组相比,认知障碍组平均年龄、TG水平、LDL水平、Tau总蛋白含量及入院时NIHSS评分均较高;而患者教育水平、Aβ1-42含量和T3、FT4水平则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基线临床资料

2.2 Aβ1-42、Tau蛋白含量及甲状腺素水平与病情进展的关系Aβ1-42、T3、FT4与病情进展正相关(P<0.05),患者病情随 Aβ1-42、T3及 FT4水平的增加而改善;Tau蛋白含量则与患者病情改善呈负相关(P<0.05)。对比上述指标的相关程度,Tau蛋白与病情进展的相关性较优(r=-0.457),其次为Aβ1-42(r=0.348)(见表 2)。

表2 各指标与病情进展的相关性分析

2.3 Aβ1-42、Tau蛋白含量及甲状腺素水平影响PSCI的Cox分析以患者发生PSCI为因变量(MoCa 评分<26 分为 1,≥26 分为 0), 将 Aβ1-42、Tau蛋白含量及甲状腺素T3、FT4水平纳入Cox回归方程中,分别计算上述指标在单因素Cox(未调整),模型 I(调整患者年龄、性别),模型 II(调整患者年龄、性别、教育水平、BMI、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房颤、中风/TIA),模型 III(除模型 II因素外,还包括NIHSS评分、LDL、TG)。 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Aβ1-42、Tau 蛋白、T3、FT4对患者 PSCI发生有影响,其中,Aβ1-42、T3、FT4为保护因素,Tau蛋白为危险因素;调整年龄、性别后,上述指标仍为疾病发生的重要影响因子 (P<0.05)。模型III中,Aβ1-42、Tau 蛋白、T3与患者认知功能存在回归关系(P<0.05);而进一步校正 NIHSS 评分、LDL、TG等因素后发现Aβ1-42、T3的升高能降低患者发生 PSCI风险(P<0.05)(见表 3)。

表3 各指标对患者PSCI发生的影响

2.4 Aβ1-42、T3对患者PSCI发生的预测能力分析采用 ROC 对比 Aβ1-42、T3及 Aβ1-42联合 T3预测PSCI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图 1显示,Aβ1-42、T3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1、0.708;特异性分别为:58.4%、53.1%;敏感性分别为:82.6%、80.7%。对比两指标的预测能力,Aβ1-42与T3联合的曲线下面积则为0.841,诊断界值 0.572,特异性 74.8%,敏感性85.3%。

图1 Aβ1-42、T3对患者PSCI发生的预测能力分析

3 讨论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PSCI和阿尔茨海默病有部分共同的病理特征。Aβ与Tau蛋白不仅与阿尔茨海默病息息相关,与脑缺血的关系也极为密切,郝建华等[8]研究发现约43%的血管性痴呆患者出现Aβ的沉积和以Tau蛋白为主的神经原纤维缠结。而TAGN[9]的研究表明通过对tau蛋白及其磷酸化含量,Aβ1-42与磷酸化Tau蛋白比率的不同,可以区别血管性痴呆与阿尔茨海默病,表明血清tau水平可能是早期诊断和判断痴呆严重程度的生物学标志。但是Tau及Aβ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中其作用并不明确。

本研究对比了PSCI患者与正常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现 PSCI及正常组患者中 Aβ1-42、Tau蛋白、LDL水平、TG水平和T3、FT4水平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提示上述指标有预测患者远期认知障碍的潜力。LDL、TG水平等脂代谢指标与血管性危险因素相关,可能通过降低脑血流量促进PSCI的发生[10]。而甲状腺激素对急性脑卒中的影响已有研究证实,但其与PSCI的关系少有报道。NIJSSE等[11]认为T3、FT4通过调控脑的能量代谢及信号传导系统,干扰突触LTP(长时程增强作用)的产生,进而影响认知功能,与本研究结论一致。除了年龄、性别、教育水平、中风/TIA史等常见危险因素外,我们亦发现房颤与患者病情进展有关。以往研究也同样报告了房颤与卒中严重程度增加、预后较差以及卒中患者长期随访中死亡率增加有关[12]。故此,对于具有房颤史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应优先考虑进行适当的心脏评估和适当的抗凝治疗。

进一步评估 Aβ1-42、Tau 蛋白含量及 T3、FT4水平与病情进展的关系,Spearman分析结果显示各指标与患者病情进展相关性良好,在提示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转归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而后我们对各指标与患者PSCI发生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由于自变量间相关性较高,采用多个模型校正各相关的影响因素后,结果显示无论是否调整混杂因素,Aβ1-42、T3均为疾病发生的重要影响因子,这提示Aβ1-42、T3在评估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障碍发生发展上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根据CHEN等[13]的研究结论,推测脑梗死后T3改变的机制可能为脑梗死后脑灌注减少损伤了血脑屏障,影响了其上皮细胞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的水平,致使其负责转运的外周甲状腺激素下降,影响了脑内T3的含量。反过来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也会影响脑组织血流灌注,能量代谢等,从而导致弥漫性神经功能障碍,引起认知水平的下降。ROC曲线则确认了两指标单独或联合对于疾病转归的预测效能,结果提示,Aβ1-42与T3联合能更好的评估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障碍的发生及严重程度。

总之,脑梗死急性期的 Aβ1-42、T3具有预测PSCI进展的潜力,有望应用于临床,减少PSCI的发病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然而本研究随访时间较短,纳入的研究因素较少,外推尚有不足。

猜你喜欢

认知障碍进展脑梗死
有氧运动与老年认知障碍
HIV相关淋巴瘤诊治进展
防跌倒,警惕认知障碍性疾病
晚期痴呆患者治疗及照护进展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脑梗死合并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行呼吸康复的探讨
DWI联合DTI技术对早期脑梗死缺血半暗带的评估价值
Micro-SPECT/CT应用进展
关爱父母,关注老年认知障碍症
扁平苔藓的诊断与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