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责任校对应如何发挥质量把关作用

2019-08-22邹慧卿

科技传播 2019年15期
关键词:责任编辑稿件图书

邹慧卿

1 责任校对存在的意义

“无错不成书”,道出了如今出版物质量的“辛酸”,出版社要生存追求经济效益无可厚非,但只有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才能推出更多传承文明、传播知识、推动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优秀出版产品,更好的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把控图书质量我们出版人责无旁贷,图书质量的保证建立在作者、编辑、排版、校对的分工协作的基础上,而校对环节不可或缺,职能需要提升,责任校对在质量把控方面的优势得到凸显。

《图书质量保障体系》规定:“出版社每出一本书,都要指定一名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专职校对人员为责任校对,负责校样的文字技术整理工作,监督检查各校次的质量,并负责付印样的通读工作。”校对工作是编辑加工的延续,校对的好,编辑加工的价值才能得到更好的体现。责任校对制度是出版物质量优先呼唤下的产物,是提高图书整体质量的关键环节,是从总体上保证校对质量的重要措施,对质量具有重要的把关作用。

2 责任校对的校对职责

责任校对的职责主要体现在:1)参与各校次的校对(校对的校样不少于全书总篇幅的1/3);2)进行文字技术整理工作(保证体例、格式等方面的规范、统一);3)检查校改质量(监督检查各校次的编辑加工、排版、校对情况,并汇总校对人员提出的问题,及时与责任编辑协商解决);4)通读付印样。从仅对当前校次的质量负责转变为对一本书的校对质量负责,责任校对对于稿件质量的关注、跟踪得到强化。

校对书稿过程中,我们科学出版社采用各个校次交叉校对、分校相结合的模式。一本稿子要分成多人校对,不同的校对人员在校对专业知识、校对经验、重点指向性等方面不同,校对质量参差不齐。如何保证图书质量,是对责任校对的重大考验。我们采取的方式是:质量检查。这对责任校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责任校对不仅是一本稿件的校对者,还是一本稿件的质量监检者。

在“三校一读”的贯彻过程中,一校、二校由外校人员进行校对,主要进行“校异同”,责任校对针对不同书稿的特点、排版重点进行质检,并对相关问题进行记录。三校由社内专职校对人员进行,在100%消灭异同错的同时“校是非”,尽可能发现稿件中的是非错,把控图书质量。责任校对负责文字的技术整理工作,以保证全书的格式、体例一致,降低分校可能导致的前后不统一,同时也是一个对校对意见汇总的过程。

以笔者担任责校的考古分社稿件为例:从稿件进入校对流程开始跟踪稿件,记录每一本稿件的编辑加工质量、排版质量和校对质量,并根据稿件特点,提出流程建议,异常稿件与责任编辑及时进行沟通解决,在生产过程中对图书质量进行有效干预和提升。同时对排版质量形成反馈,促进共同提高。进行全书的整理、统筹、校对质量的质检工作,每本稿件进行责任校对小结,进而形成针对每一位编辑、每一个分社稿件的校对报告,以更好、更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提升稿件的加工质量。为编辑生产过程中判断生产节奏、优化流程、提升质量提供数据参考。

对于有重大质量隐患的图书,责任校对有权利也有责任对稿件说“不”,时刻绷着一根质量的弦,是对稿件的负责,也是对自己、对出版社负责。

3 责任校对怎么把关校对质量

质量是校对存在的意义,如果没有质量把控作用,校对就形同虚设了,所以把握好自己的定位,坚持住自己的原则与尺度,才能支撑起图书的校对质量。校对工作有自己专有的职业敏感性,前后呼应,专业疑点,排版易错点。校异同,就不再赘述了,我们可以看看工作中的校是非。

图1中“真至1948年(民国37年)”是否应为“直至1948年(民国三十七年)”?这是只有对文字很敏感、又有对数字用法的知识储备加上前后文呼应才能改的出来吧。

图1

图2“中华书”,从常识角度来说,也该是“中华书局”,联系上下脚注格式,可知此处还要加一个“,”才合适。

图2

上面两个图不常见,但也绝不是个例,一旦出书,这都是硬伤,大概也只有这个时候,大家会赞一句“幸亏有校对,帮着把关了。”

责任校对也存在质量被考核的问题,针对责任校对的质检也是有必要的。与责任校对制度相配套的质检制度为质量的考核加了一把锁。而编辑后端的校样加工也会给责任校对的“校是非”一个反馈。

校对在考核质量的同时,又有数量的考核,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质量、数量不可能兼得,这就产生了矛盾。校对不只是一个质量监检者,作为公司的一部分,他还是生产的支撑者,每一本稿件都有周期要求,质量与周期,又是一个矛盾,在实际的工作生活中,如何处理好三者的矛盾,是一个需要长期磨合与平衡的过程,但我们要牢记“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协调统筹好周期和数量”,质量一定是最重要的。

4 责任校对还需要做什么

高度的政治责任心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是我们每一个校对人员的基本要求。除此以外,还要求:

1)责任校对人员要有提升自我、持续学习的能力。在熟练掌握校对知识的前提下,积累专业知识,提高“校是非”能力。积极参与编校大赛,参加各种培训和继续教育,开阔视野,优化知识结构。知识是能力的基础,没有良好的知识结构,如何形成很好的校对能力。只有具备专业的能力、素质和修养才能更好的履行责任校对的职责。

2)培养责任校对良好的心理素质:静心、耐心、细心、恒心、责任心,耐得住寂寞,才能静下心来做学问,才能更专业。培养责任校对组织协调和沟通能力,遇到异常稿件更好的完成与责任编辑的沟通、促进问题的解决。

3)加强队伍建设,责任校对工作的顺利进行有赖于每一位校对人员的悉心校对,设立“带培导师”,相互帮扶,团队前进,共同提高,每一个人的校对质量足够好,责任校对制度才能更好的进行下去。

为了更好地实施责任校对制,建立配套的质检、评比、激励和奖惩机制是必要的。设置合理的工作量核定办法,在职称评定、年终评估、奖惩等方面适当倾斜,有助于激发责任校对工作的积极性和潜力。如针对编校质量优秀的图书实施奖励;出现不合格品种,按责任、按比例由责任编辑和责任校对、校对人员分别承担;本年所责校的图书未出现质量问题,年终给予奖励等等。

责任校对的工作离不开各个部门的大力配合:责任编辑的宏观把控、加工编辑的专业素养、排版质量的可控等。一切为了质量,一切为了图书,让我们携手前进,共创辉煌。

猜你喜欢

责任编辑稿件图书
录用稿件补充说明
图书推荐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班里有个图书角
English Abstracts
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Visitor Professor Donald Grierson*
English Abstracts
English Abstracts
English Abstracts
本刊欢迎下列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