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银行视角的PPP项目融资风险与管理对策分析

2019-08-21杜钰

财讯 2019年19期
关键词:项目融资风险管理

摘  要:PPP作为一种重要的推动基础设施与公共事业建设的方式,有两大功能。一是融资;二是提升基础设施及公共事业建设的供给效率和质量。由于我国有极大的基础设施及公共建设需求,因此,PPP项目投融资或贷款业务正成为银行业务发展的新方向。所以,对PPP项目投融资业务风险的识别及管理不仅是对银行业务风险的管理,同时对发挥PPP的融资功能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PPP;项目融资;风险管理

一、PPP概述

PPP,即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是指政府为增强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提高供给效率,通过特许经营、购买服务、股权合作等方式,与社会资本建立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长期合作关系。

明确PPP项目的主体是进行PPP项目融资风险管理的基础,现阶段,我国PPP项目的实施主体主要有六个。首先是政府方,包括政府方实施机构及政府方出资代表。其二是投资人、目前一般是施工方;其三是包括各大银行及金融机构;其四是承包商,是为项目做施工、运营、维护等的外围单位;其五是第三方机构,为项目提供智力咨询服务的机构;最后是百姓。

PPP模式在我国多应用于经济型基础设施等固定资产类建设,于金融机构而言,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是业务丰富的一个投资领域。在PPP项目中,按照《公司法》,项目公司的社会投资方需要出到总投资的20%~25%作为项目资本金,余下的项目资本金一般为向金融机构以无追索权或有限追索权方式进行贷款或者在项目条件好,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向社会发行股票或债券。

根据财政部PPP中心的项目库信息,我国大部分PPP项目的剩余部分资本金都是银行贷款,其项目资本需求动辄上亿元甚至几十亿。因此,本文着重基于银行的视角来对PPP项目融资风险及管理对策进行研究。

二、PPP项目融资思路及其要点

(1)PPP项目融资思路

PPP模式的项目融资,是通过项目去融资,所融资金只能用于本项目,并由项目公司的期望现金收入作为全部还款来源;还款保证仅限于项目资产及项目合同协议下的利益和权益;项目的利益相关者,包括银行,在严格的法律框架下签订合同,共担风险,共享收益。

(2)PPP项目融资要点

1.回报机制

一个好的PPP项目,一定会有丰富的投资回报渠道。由于我国PPP项目多应用于经济型基础设施建设。这是一个业务丰富的领域,那么,银行如何在这个涉及金额大,还款周期长的项目中保障自己的合理回报,就要对这个项目是否具备较为完善的回报机制做出充分的调查与分析。

2.产权能否质押

项目公司欲取得金融机构的贷款,必须给予贷款人一定形式的担保。在PPP项目中,该项目合同权益需要质押于银行,如果投资者不能还本付息,则银行可以接管其成立的项目公司,在一定程度上保障银行的贷款安全。在PPP项目中,其项目回报来源是否稳固、合同权益是否可质押等等都是银行方在为PPP项目融资业务中的关注重点。

三、银行对PPP项目提供融资支持的风险分析

PPP项目各方关系错综复杂,各种风险贯穿于项目的全过程。以下将从三个方面对商业银行的融资风险进行分析。

(1)政府工作环节

从政府工作环节及宏观层面来说存在政治风险、法律风险和信用风险。

首先,政治风险主要包括决策风险和反对风险。决策风险是指由于决策程序冗长、官僚不作为等导致项目决策失误的风险。反对风险是指由于PPP项目受到各种原因的影响冲击,公众利益受损,或者该项目公信力小,政府或民众方对该项目所造成的风险。其次,法律风险具体指法律变更风险。最后,需要注意政府的信用风险,尤其注意其职能的转变。

(2)PPP项目运营环节

项目经营是项目投资者归还贷款、回收成本、分得红利和上缴税收的重要阶段。通常情况下,PPP项目运营期限长达十年以上。由于银行不能直接参与项目经营,只有通過双方合同来监督资金安全。如果是有限追索,则对于金融机构,风险就比较大,因此,金融机构与政府、各分包商会签订一个直接协议,起到一种支持和担保作用。但这并不是说政府会替项目公司还本付息,该协议意为直接介入权。如果项目公司不能还本付息,则债权人有权接管项目公司,且这些合同必须同步生效或是有条件生效。

由于PPP项目通常会涉及十年以上的合作,所以已签订的合作协议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本质是不完备的协议,对于银行而言,就有必要留下动态调节机制。

(3)银行融资环节

从商业银行自身来说,存在监管风险和经营风险。

首先,监管风险存在于商业银行融资的所有环节。项目引入阶段,商业银行首先在项目识别上就需要进行各类分析,信贷融资方面,对多个环节的管理如招标投标、跟踪项目等加强研究、规范统筹。项目运营阶段,需要掌握项目的关键信息,对各方利益关系进行可行性分析,结合项目周期等因素进行贷款方案的设计,同时需要由当地财政部门对公开招标、来源采购磋商等方案进行承受能力评估。

其次,合理防控经营风险是商业银行融资PPP项目获得收益的重要前提。对于经营收益以何种方式回馈,稳定性、主体的权益如何保障,商业银行则需要引导企业拿出合理的操作方案。

四、风险识别方法及管理建议

(1)风险识别方法

根据PPP项目的融资思路,银行方面对PPP项目融资风险的管理需要从项目本身风险入手,对项目风险的识别常用方法有以下四种。

1.自上而下法/WBS法:从整个项目开始逐渐分解细化

(可按项目分解或风险因素分解等),分析并识别出项目各阶段、各方面的风险。

2.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组织有经验的专家和决策者等进行研讨或多轮访谈。

3.风险核对表:这是前人或他人对同类项目风险的归纳和汇总,供决策者根据当前项目的建设环境、特性、法规等现状在识别其风险时参考,以筛选和补充风险。

4.常识经验判断法:不断积累个人和公司的经验,以及团队的集思广益,共同努力对风险识别以及随后的风险应对是非常重要的。

通常根据以上方法识别出项目风险,银行可以决定是否要对应对该风险或者如何应对该风险。

(2)风险管理建议

目前,在对PPP项目的风险中,主要应对措施有以下三点。一是进行风险转移,即是寻求保险机构的支持,投入保险费用。二是为该项目贷款款项留足风险准备金,不过,对于银行来说,为如此大数额的项目准备风险准备金过于艰难。最后一个也是最可行的一个,即是通过合同,界定双方权责利关系,包含后期的动态调节机制,以保障双方各自合理的诉求。在以上几个应对措施中,银行方都需要充分做好以下两点。

1.严格把关传统信贷

商业银行可向项目公司提供贷款业务,当然也可通过各种特定工具为项目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在评估信贷规模时应当审慎的考虑各个环节的风险来保障资本收益为正。贷款期限需要全面考虑该项目的收益情况,并且贷款期限不可超过特许经营期。

2.完善体系,有效进行资金监管

商业银行应当建立专门的风险识别、评估、监测和控制体系,全方位把控和计算能够量化的风险,精确评估难以量化的风险。目前,除了吸收更多相关专业人才,有必要寻求专业咨询机构、专业律师等专业人员的支持。并且,银行可以发挥自身的资金监管优势,为PPP项目的客户设计资金管理方案,例如管理该账户的日常结算、企业理财等服务,以便及时跟进PPP项目的资金运转情况,更好地把控风险。

五、结语

PPP模式广阔的建设内容及规模为银行带来了丰富的业务。因此,加强银行对PPP项目融资风险管理研究,对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拓宽银行业务范围,保障银行业务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银行方应该结合PPP项目的实际情况,做好PPP模式项目的前期考察以及尽职调查,做好融资风险的识别,加强对PPP项目融资的风险管理,不仅保证银行PPP项目融资业务的平稳运行,也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傅賢岳.基于PPP模式工程项目融资风险管理,四川建材,2018.7

[2]于宏晨.基础设施建设PPP项目融资风险管理研究,金融经济

[3]袁勇.PPP项目融资风险分析及对策,时代金融,2018.5

作者简介:杜钰(1994年),女,汉族,四川省宜宾市,重庆工商大学,投融资理论与实务,400067。

猜你喜欢

项目融资风险管理
住房公积金风险管理信息化审计探讨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一带一路”沿线欠发达地区基础设施融资模式:项目融资视角
PPP项目融资模式的应用与实践
定向增发锁定期对企业投资效率影响研究
PPP模式在保障房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