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会计实务中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关研究

2019-08-21刘美林

财讯 2019年19期
关键词:公允实务准则

摘  要:随着经济水平飞速发展,金融市场繁荣,金融工具创新。公允价值已经成为国际财务报告中普遍使用的一种计量方法。在我国新准则发布后,公允价值也逐渐被应用于我国经济市场中。本文基于会计实务视角,分析了我国公允价值计量的使用现状,指出公允价值计量方法的必要性,在实务中如何更好的使用公允价值,目的在于强化公允价值的应用、提高我国会计核算的可靠性和真实性。

关键词:公允价值;会计实务

一、新准则下公允价值计量

新准则对公允价值的概念进行了清晰的界定,并且详细说明了公允价值的计量和披露。公允价值是指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在准则中,对于有关公允价值的有序交易,主要市场(最有利市场),市场参与者给出明确说明。准则中明确指出公允价值计量主要采用市场法、收益法和成本法三种方法进行估值。并将企业公允价值分为三个层次对企业在计量时所使用的数据进行了可靠的说明。新准则的提出,帮助建立了一套符合我国国情和经济市场特点的公允价值计量方法。

二、我国公允价值在会计实务中的现状

在我国的会计实务中,仍旧存在着公允价值的应用不普及,适用范围窄,实际操作程度低等问题。在新会计准则中涉及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科目有17项,然而在实务中,反映在企业财务报告中的科目远远少于这17项。大部分企业对公允价值计量仍保持着观望态度,一些企业认为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难以衡量。企业认为公允价值计量可能会给他们带来利润波动的风险。并且,公允价值的计量一直是一个难点,尤其是对于我国之前一直处在的计划经济体制中,政府过多的干预以及规定使得市场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企业很难确定公允价值,甚至使用了错误的公允价值定价方法,结果致使这一计量方法在实务中应用甚少。由于缺少对于公允价值完善的相关政策规定以及监管,使得大部分企业仍然采用历史成本定价法。

三、会计实务中公允价值计量完善对策

(1)运用信息载体。会计的基本职能是通过对经济要素进行分类、确认、计量并生成决策有用的财务报告。在互联网大数据普遍使用的当下会计信息支持系统变得更完善。网络发展支持会计发挥信息载体的作用,为决策质量和效益的发展,改善市场结构,提高要素生产率提供多样而可靠的信息数据。具体表现在进行破产清算、价值评估、资源整合时需要使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方法来为企业来提供决策依据。公允价值的可靠计量能够为企业提供相关性高的信息,从而使企业在进行这些财务活动时获得对称的信息,进而完成交易。

(2)优化价值增值。随着我国经济市场与互联网技术逐渐发展融合,在“互联网+”的趋势下,通过大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会计信息系统能够提供更优化的信息支持。为企业的价值增值创造新的动力。会计信息系统可以揭露企业发展的不足,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运用公允价值的会计核算方法能够准确反映企业价,为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利益相关者提供更多需要的信息。将两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能够提高企业资金、设备、原材料的利用率,促使企业从粗放式经济向集约型经济模式转型。

(3)加強资本管理。在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公司体制下,由于信息不对称并由此产生的代理问题和道德风险问题,迫使公司的所有者需要对经营者进行有效的监督。公允价值计量的方式真实的反映了经营者的业绩,同时体现出企业的风险和经济后果。从而使得所有者的监督更加有效。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使用公允价值计量的财务信息,更加如实地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信息,有利于管理者全面的了解企业的现实状况。也可以及时反映企业潜在的经营风险,帮助其做出合理的经营决策。对于债务人来说,历史成本计量方法使得企业的资产负债账面价值偏离市场价值,对于评估企业的偿债能力,破产风险作用存在很大的局限。而公允价值是基于市场价格的价值,是市场对于资本、债务的公允的衡量,可以揭示企业因公允价值变动带来的利润或损失,从而帮助债务人对企业的偿债能力做出更加准确的判断。因此,企业应以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计量基础,建立相应的会计制度可以满足多个主体对于会计信息的不同方面需求。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并提高整体资源利用效率,降低企业的资金运作风险,制定合理的融资结构,降低企业的债务资本,从而帮助企业更好的实现资本管理。

(4)内部外部监管。政策要求加强有效监管,从而使得市场有效反映价格。从企业会计角度来说,监督包括内部控制和外部监管两个方面。从这两方面入手,能够帮助公允价值的信息披露更加真实、有效。现今我国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尚不完善,有关筹资风险、投资风险、流动性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评估的可靠性和真实性亟待解决。健全的内控系统要求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能够降低盈余管理的风险并且使公允价值计量能够及时的反映企业的资产和债务变化,由此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精确性。在外部监管方面,加强市场价格监管,形成长效监管机制,提高披露的准确性、可靠性。有效杜绝企业管理层滥用准则侵害所有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权益。发挥国家审计机关、部门的监督作用,监控公允价值计量的使用情况,尤其是垄断企业,以防止他们利用公允价值计量获得超额利润。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A].财会〔2014〕6号,2014

[2]黄学敏:《公允价值:理论内涵与准则运用》[J].《会计研究》2004(6)

作者简介:刘美林(1995—),北京人,北京工商大学,研究生,审计与风险控制。

猜你喜欢

公允实务准则
信托公司在破产重整实务中的机会
基于SQDIP的配送中心仓储绩效管理实务
居住权登记 实务分析
我国公允价值问题的应用研究
浅谈公允价值在会计实务中的作用
新审计准则背景下审计教学面临的困境及出路
对公允价值会计的认识误区分析
探析夹逼准则在求极限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