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起导下臂丛神经阻滞中穿刺针弓|导技术的应用研究

2019-08-21陈贵金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17期
关键词:臂丛神经阻滞超声引导

陈贵金

摘要目的:研究穿刺針引导技术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中的应用意义。方法:收治行臂丛神经阻滯麻醉患者71例,随机分成两组。常规组采用常规麻醉方式,研究组采用穿刺针引导技术。比较两组麻醉起效耗时、镇痛维持时间和麻醉效果。结果:研究组感觉阻滞起效耗时、麻醉起效耗时明显比常规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镇痛维持时间明显比常规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麻醉效果优良率明显比常规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穿刺针引导技术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中的应用可缩短麻醉起效耗时,延长镇痛维持时间,改善麻醉效果。

关键词 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穿刺针引导技术

在上肢手术中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为使用最为广泛的麻醉方式,在超声引导下可直视穿刺针进针状况与针尖位置,为麻醉的安全性、有效性提供保障"。但是超声引导虽然可获取相对满意的麻醉效果,但如果在穿刺过程中针尖偏移超声引导平面将导致穿刺次数增加、穿刺时间延长田。为研究更有效的麻醉方式,收集71例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穿刺针引导技术的应用意义,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患者71例,均符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指征,排除药物依赖史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34例,男20例,女14例;年龄19~72岁,平均(46.9+6.8)岁;其中前臂手术18例,腕部手术16例。研究组37例,男22例,女15例;年龄20~71岁,平均(46.8±6.7)岁;其中前臂手术20例,腕部手术17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两组患者均监测生命体征,常规吸氧,开放静脉通路,协助患者采用仰卧体位,双臂自然摆放,采用同样的麻醉药物与麻醉剂量。常规组应用常规麻醉方式,将耦合剂涂抹在探头上,对超声声像进行确定后盲探穿刺,操作医师把针刺进前中斜角肌间沟,在有异感后行臂丛神经阻滞,使用1%利多卡因+0.375%盐酸罗哌卡因20mL神经阻滞。研究组在麻醉中应用穿刺针引导技术,使用超声探头(25mm线阵)扫描臂丛神经与周围组织,然后将无菌手套套在探头上,把阻滞针放置在探头一侧,和探头平行,且与患者皮肤保持45°的夹角,在超声引导下确定麻醉位置,促使穿刺针至臂丛神经,连接穿刺针和注药延长管,注人麻醉药物。

研究指标:(1)感觉阻滞起效耗时、麻醉起效耗时、镇痛维持时间。(2)麻醉效果:①优:患者在麻醉后手术部位无疼痛感,肌肉为松弛状态,且术后未出现恶心与体动;②良:麻醉后仍能感觉到轻微的疼痛,肌肉为松弛状态,且术后未出现恶心与体动;③差:麻醉后仍能感觉到较为明显的疼痛,为维持麻醉效果需要使用局部麻醉药物,术后表现为恶心与体动。优良率=(优+良)例数/总例数x100%。

统计学方法:数据使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司表示,采用l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两组感觉阻滞起效耗时、麻醉起效耗时、镇痛维持时间比较:研究组感觉阻滞起效耗时、麻醉起效耗时明显比常规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镇痛维持时间明显比常规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麻醉效果比较:研究组麻醉效果优19例,良17例,差1例,优良率97.30%;常规组优15例,良13例,差6例,优良率82.35%。研究组明显比常规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4.453,P<0.05)。

讨论

上肢手术臂丛神经阻滞的关键为神经定位是否准确。常规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为盲探穿刺方式,对麻醉操作人员临床经验依赖性较强,穿刺难度大,阻滞成功率不高,特别是解剖标志不清晰或依从性不高的患者,阻滞成功率仅为80%左右,且容易忽略患者体质差异与解剖变异情况,难以保障安全性,术后麻醉不良反应也较多回。对其进行改善十分必要。

本研究结果提示穿刺针引导技术可加快麻醉起效速度,延长麻醉维持时长,改善麻醉效果。穿刺针引导技术能弥补盲探穿刺弊端,依据超声获取影像资料,对穿刺神经部位、臂丛神经粗细、臂丛神经和周围组织情况进行准确定位,能够准确调整穿刺针角度,防止伤害神经周围血管,将麻醉药物准确输入臂丛神经中4。另外,该麻醉方式可在超声影像下确定药物麻醉起效的范围,以达到最理想的麻醉效果,减轻患者痛苦。在实际操作中需注意调整引导器和穿刺针距离,便于穿刺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穿刺针引导技术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中的应用可缩短麻醉起效耗时、延长维持时间、改善麻醉效果。

参考文献

[1]申治国,薛建军,贺隶国,等.超声引导下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观察[J].海南医学2016,27(13):2147-2149.

[2]苏杰,李茹.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用于手外科手术的研究[J].现代仪器与医疗,2017,23(3):60-61.

[3]江云,韩传钢.超声引导小儿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中的临床应用[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6,29(3):192-194.

[4]吴卫东,韦宁仙,毛丽芬,等.超声引导下腋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手术中的应用[J].江苏医药,2017,43(17):1280-1281.

猜你喜欢

臂丛神经阻滞超声引导
B超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评价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对上肢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观察及对血清IL—6和IL—10的影响
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诊断肝脏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的效果分析
超声引导下不同硬化剂注射治疗肝囊肿的临床效果评价
超声引导下三种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手术中的效果观察
臂丛神经阻滞复合丙泊酚麻醉下手法肩关节松解的临床观察
臂丛神经阻滞复合丙泊酚麻醉下手法肩关节松解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