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促学在物理课堂教学的构建探究
2019-08-21范存文
范存文
【摘要】问是一门艺术,更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载体。在以问促学的教学创设中,优化物理教学环境、创新物理教学方法,实现有效物理教学的构建。本文从问题探究式教学、问题生活式教学、问题实验式教学等方面,具体论述了新课改下以问促学在物理课堂教学的构建策略。
【关键词】初中物理 以问促学 有效教学 构建策略
一、以问为载体,构建问题探究式教学课堂
在传统物理课堂,教师的“问”缺乏引导性,学生的“答”缺乏积极性,导致课堂以问促学的教学效果不显著。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之下,教师要善于以问为载体,通过构建问题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在问题分析、解决的过程中,实现知识内化。首先,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在开放式的课堂空间,创设“问题+探究”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其次,以生为本,在探究式教学情境中,通过问题因子,搭建自主学习空间,盘活僵化的物理课堂;再次,教师要善于抓住问题因子,在问题情境中,通过问题分析引导,强化学生自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
案例:在“浮力”的课时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导入,以问为载体,通过问题情境的生成,盘活僵化的物理课堂。
(1)趣味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初中生处于个性发展的特殊期,在问题探究式情境的创设中,引入新课,为课堂教学的构建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
a.什么是浮力?
b.它有方向吗?
通过问题引导,配合图片及PPT展示,让学生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之下,对浮力充满了兴趣,为教师探究式教学的组织实施,创设了良好的课堂条件。
(2)互动探究,知识构建
学生对浮力有力认知与理解,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教师依托互动式探究空间,构建物理知识。
a.浮力大小等于什么?
b.浮力大小与什么有关?
梯度性问题的设计,让学生从知识的认知到知识的探究中,强化对知识的深入理解。探究式问题情境,旨在从问题因子中,强化对浮力知识的全面学习,实现知识内化。
二、以问为依托,构建问题生活式教学课堂
物理知识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在以问促学的教学视域之下,将生活元素融入到物理知识之中,拉近学生与物理学科之间的距离。在熟悉的生活元素中,学生能够立足生活经验,对抽象的物理知识有具象化的认知,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首先,教师要从生活元素中,寻找与教材内容相契合的生活现象,通过问题生活式教学,激活物理课堂,为学生的学提供良好的环境空间;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熟悉的生活元素出发,将生活元素中的物理知识以具象化的形式呈现,更好地强化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
案例:在“光的折射”的教学设计中,教师的“问”基于生活元素,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构建开放式物理课堂。学生从生活认知中,感受物理知识,拉近与物理学科之间的距离,有效激活了物理课堂教学。
师:在日常生活中,你有发现这样的现象:放在水中的筷子被“折断”?
生:看到过,筷子好像断了一样。但把筷子拿起来,筷子是没断的,觉得好神奇。
面对学生的好奇,教师进一步构建以问促学的课堂情境,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之下,对“光的折射”的知识进行探究,为新课知识的导入及教授,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
师: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呢?
生:水面反光;杯子有问题;这是魔术……
学生的思考点显然源于生活经验,但与知识的本质有所距离。教师与学生共同惭怍,完成“水杯中的铅笔被折断”的实验,让学生在操作中,实现对问题的分析与理解。
在实验操作的基础之上,教师深入教学构建,导入“折射率”知识点,并与学生一起,完成如图3所示的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光的折射,从“折射率”的物理知识,实现对生活现象的科学解释,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三、以問为基础,构建问题实验式教学课堂
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构建以问促学教学的重要基础。教师要转变传统验证式实验教学,在探究式实验教学的生成中,引导学生在问题实验式教学中,强化对物理知识的有效学习。首先,教师要以探究式实验教学为导向,通过问题因子,引导学生在问题的探究分析,通过实验操作,完成对知识的理解学习;其次,实验教学要注重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通过实验探究,实现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并在实验中感受到物理知识的存在,培养学科情感。
案例:在“大气压”的实验教学中,教师通问题实验式教学创设,引导学生通过实验问题分析,强化对大气压的理解学习,并真切的感受到“大气压”的存在。
实验:a)实验操作:将酒精棉点燃,放入到易拉罐之中,并迅速将易拉罐盖口;b)实验现象:听见“砰”的一声,易拉罐变瘪了
问题:怎么会出现“砰”的一声?易拉罐变瘪了?
学生带着在实验操作中,得到实验现象,并在问题的引导之下,抓住物理知识要点,展开分析探究,进一步对“大气压”知识有所认知及理解,为相关大气压的知识导入创设良好的课堂条件,有效提高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优化与调整,应转变传统单一的教学形态,在以问促学的教学视域之下,实现开放式物理课堂的构建。
参考文献:
[1]孙玉燕.“以问促思”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J].内蒙古教育,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