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信息化教学模式,开发德语多元化课程
2019-08-21侯宇晶王琥
侯宇晶 王琥
【摘要】近年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以及智能化技术发展迅猛,不仅对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方式产生巨大的影响,也引发了高校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学习方式和教学环境等支撑环境建设的变革。因此,基于以上技术的数字校园已成为21世纪高校建设发展的趋势。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着力于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加大了对教学基础设施的投入,对学校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整体规划,实现所有教学楼网络覆盖,大大提升了学生学习的感知度和教学环境质量。“智慧校园”建设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单调。智能手机也不再只是娱乐工具,教学质量得到了极大提升。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 多元化课程 教学质量提升
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中德应用技术学院在德语教学改革摸索中,抓住机遇,应对挑战,以“智慧校园”建设为契机,借鉴信息化教学模式开发德语多元化课程,逐步实现了中德合作项目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一、借鉴信息化教学模式,转变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
到课率低、学生课堂表现不佳、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一直困扰着传统的德语教学。如何把学生调动起来,让他们课上课下都能积极主动且有效地学习,一直是中德学院全体教师在思考的问题。我们有幸了解到“雨课堂”。它是一款智能教学工具,覆盖了课前、课上、课后的每一个教学环节。“雨课堂”将PPT、MOOC和手机微信融为一体,把手机“从低头的工具”变成了“抬头的利器”,预示着高校信息化教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的特征就是“互联网+黑板+移动终端”。
中德学院2017年开始全面推广“雨课堂”技术,将手机微信与教学课件相结合,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从而实现了课堂翻转。课件不再是简单的老师放学生看,而是变成了信息集散的平台,将课前-课上-课后的每一个环节都赋予学生全新的体验,最大限度地释放教与学的力量,实现学生由被动学变主动学。经过近两学年的推广和实践,学生的到课率提升了17%、课堂参与度提升了25%、期末考试通过率提升了19%。
二、创新引领课堂革命,注重形成性评价,推动混合式教学
中德学院借学校大力推动内涵建设发展之际,充分发挥欧标德语教学团队的示范带头优势,着力打造在线德语精品课程,将在线教学与传统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实现“线上+线下”教学的有机结合,把学生的学习由浅到深地引向深度学习。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及时掌握学生的情况,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更加注重形成性评价。通过形成性评价,教师可以随时了解学生学习的进展情况,获得教学过程中的连续反馈,为教师随时调整教学计划、改进教学方法提供依据和参考。形成性评价也大大地激励了学生的热情,每个学生都能在点滴进步中发现自我,也能在小失败中及时发现问题并改进。
三、逐步实现分级教学,引入外部评价,合理构建德语多元化课程体系
学校在与德国大学的合作中,加强与德国语言学校和歌德学院的合作。德语教学逐步实现了按照欧洲语言体系标准执行的分级教学。整个培养方案中德语教学共有四级:欧标A1、A2、B1、B2,其中B2属于中级水平,只对本科项目学生做要求。分级教学可以让教师掌握学生的真实能力和知识储备情况,学生不必像以往一样追着学,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级别的学习要求,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继而让学生达到在不同的起点上各自进步的目的。学生每一阶段的目标性强了,自然学习的动力就足了。
我院德语课程通过明确的阶段性培养目标,利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眼球,提高学生的关注力,设置环环相扣的学习情景,针对一个目标,滚动练习综合提升,让学生浸入在德语的环境中,自发地学德语。改变德语教学模式的同时,中德学院研发“语言+专业”的融合课程。
四、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方法与路径
(一)落实学校办学理念,全面提升德语教学质量
学校将从规模扩展和空间拓展为特征的外延式发展,逐步转变为提高质量和优化结构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中德学院德语教学也由最初的求量转变为求质,着力打造德语精品课程。
(二)广泛吸收各方资源,全面落实信息化教学目标
中德学院积极推行“走出去”战略,多次派德语老师参加全国信息化教学大会、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的各类研讨会,广泛吸收各方资源,在教学中全面应用信息技术手段,使教学的所有环节数字化,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三)学习德国先进教学理念,全面开发德语多元化课程
我院寒暑假多次派德语老师到德国大学进修,学习德国在德语教学上先进的教学理念,取长补短,提高我校的德语教学质量。另外,我院也搜集了大量的專业课程(德语)方面的资料,为德语多元化课程的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
五、总结
通过长期探讨与实践“雨课堂”、“云班课”等信息化教学手段,我院达成了开发德语多元化课程的共识,并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我院围绕中德合作项目中每个专业的目标定位,确保各专业课程与德语课程相结合,形成有机整体。如我院开设的《企业管理学基础》,该门课程为中德双语课,需在16学时内用德语向学生清晰地描述企业管理学的基本框架,旨在明确培养应用型能力的教学目标,教学实施的针对性强,学生发展成效显著。
中德学院逐步实行浸入式教学,“线上+线下”教学双管齐下,让学生随时随地可以想学就学。德语和专业课程有机整合,设置环环相扣的学习情景,实现了由杂乱性到条理性的升华,为学生打造学习闭环,实现全方位覆盖德方大学要求。通过一系列的措施,老师们加深了对信息化、智能化教学理念的理解,为加快推进我校信息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奠定了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侯宇晶. 德语互动教学中的社会语境研究. 中国高校科技. 2017年12月
[2]王琥. 高校德语阅读课的设置及教学分析. 商情. 2018年10月
[3]包磊. 网络学习空间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策略研究. 中国电化教育. 2019年4月
作者介绍:侯宇晶(1985年7月 山东烟台 讲师 研究方向:德语教学法及德国教育政策研究);王琥(1989年8月 重庆江津 助教 研究方向:德语教学法)
项目名称:《基于“雨课堂”智慧教学方案下德语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探索》重庆邮电大学一般项目 项目编号:YTJG20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