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类书籍装帧中设计元素的传承
2019-08-21李红
【摘要】我国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人文历史底蕴差异直接丰富了华夏文明的根基,在这些人文信息的传承过程中,书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民族类书籍的装帧效果中很多极具民族化的信息一直是彰显图书价值的亮点。
【关键词】民族 书籍 设计元素 装帧
文明是由不同的人文碎片叠加起来所构成的,在这其中哲学思想、政治因素乃至宗教元素都成为丰富文明的重要支撑,而能够完整记录这些文明前行的最佳方式就是书籍。因此,纵观人类文明史,四个文明古国也好,新兴的资本主义社会也罢,都对书籍的发行高度重视。
一、民族类书籍的设计重点
与传统图书明显不同的是,所有介绍民族信息的书,其整体内容无论是从可读性上还是从信息的延续性上来说都极具特别强烈的民族色彩,在这些信息中可能有很多与大众化的约定俗成的内容之间有比较明显的差异,特别是借助图片这种表述方式,能够将诸多诘屈聱牙的概念性元素比较直观地显现出来之后,这些书籍的相关内容从整体上来说就比较完整了。基于此,这些民族类书籍的装帧设计重点中,确保信息的完整性与连贯性就成为设计人员关注的重点。毕竟这些信息中碎片化信息的确较多,如何较为完整地显现这些信息,如何在比较恰当的位置放置图片内容,如何在较为完整地凸显书籍主题思想的基础上来完成封面设计,这些都是民族类书籍在出版发行初期的规划中主编和责任编辑极为关注的课题。
从封面设计来看,要想把丰富的民族信息完全体现在封面上显然并不现实,毕竟这种集中展示的方式所需要的篇幅较大,封面只能够提炼其中的一个点来进行展现;从插图的配比上来看,尽管插图对于书籍信息能够起到比较好的補充作用,但是除了专业性图册之外,很少有采用全图册的方式来补充插图、插画的,因为插图只能够是这些图书主题信息的有效补充,不能够试图完全依赖这些信息来彰显主旨思想,那样就会容易让读者产生较多的认知歧义。
二、民族类书籍装帧设计中的难点
随着民众多元化视角的不断拓展,社会大众对于具有差异性的民族文化信息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在这个基础上所编撰、出版、发行的民族类书籍就逐渐地增加,希望以此来满足消费者的阅读需求,但是从终端消费市场的信息统计来看,读者对部分书籍的认可程度明显偏低,在对图书内容进行综合分析之后发现,其中装帧设计的缺失成为“硬伤”。
1.过度渲染民族元素,忽视图书信息的完整性
相较于完全开放的汉族文化而言,民族文化的确有其独到的魅力,同时也的确让这些民族文化信息披上了一抹神秘的色彩。有些编辑在进行组稿的时候就抓住这种元素大肆渲染。
其实这种噱头炒作完全忽视了图书信息的完整性,毕竟这些过度娱乐化的内容仅仅是这些海量图书信息中占比例极小的一个层面,将其无限度地放大只能够导致图书的其它信息被弱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了图书信息的完整性。
2.过度渲染个性化元素,忽视了图书信息的严谨性
一些编辑为了迎合读者所谓的猎奇心态,在针对民族类图书的装帧设计中大量地融入了异形图案封面设计、民族工艺品点缀等方式来凸显这些图书的与众不同。客观地讲,适度的包装的确能够提升这些图书在终端销售市场的影响力,但是不要忽视这些图书信息的内容是比较完整地反应民族文化,一味地过度渲染这些个性化元素,已经造成了一种本末倒置的局面出现,严重干扰了图书的正常出版发行秩序。
三、民族类书籍装帧中设计元素的优化措施
包装,是书籍装帧的一个必要措施,不过,任何一种包装都必须要讲求适度,因此在民族类书籍装帧的设计过程中既要有创新和发展,同样也必须要有文化的传承。
1.在确保图书信息完整性的基础上强调民族文化
任何一本图书都有比较鲜明的主题,这个主题是贯穿整个图书信息主旨思想,因此图书的装帧效果也应当完全围绕着这个主题来完成,这样就能够较好地确保图书信息的完整性了。
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少数民族风情录》就是其中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全书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广西域内少数民族的人文、历史和社会风貌,内容极为翔实,然而封面设计却特别简单,以淡蓝色为主色调,选择“回字纹”和“波浪纹”作为装饰,这或许在读者看来过于简单,但是能够通读完书籍信息内容之后就会清楚地了解到“回字纹”在壮族人文信息中所蕴含或者代表的吉祥寓意,编辑这种精巧地寓意既能够充分地营造良好的少数民族文化底蕴,同时也增加了诸多的吉祥寓意在其中,同时还让封面信息与书内的主要内容遥相呼应,的确是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在充分尊重个性化元素内容出现的基础上强调图书信息的严谨性
涉及民族人文文化的书籍,其史学研究价值是比较高的,所以针对这些图书的装帧设计要想凸显其特色,一些个性化的元素的确是必要的,但是绝对不能以偏概全地去进行规划,必须要确保图书信息的严谨性基础上才能够开展相关工作,这样才是一个从事图书出版发行工作的专业人员应当具备的基本业务素养。
为了庆祝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编撰出版的《广西世居民族服饰文化》一书中从“我的家乡”“我的民族”“我的兄弟民族”三个方面详细地诠释了广西地区的少数民族文化,其中大量的信息其实都是极具个性化色彩的,编辑在这个过程中比较精巧地采用了“一图配一文”的方式,让读者完整地了解与文字内容完全对应的信息,不仅方便了读者阅读,同时也体现出书籍装帧上的一种技巧。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一带一路”政策的稳步推行,越来越多的“中国元素”将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有效地宣传少数民族文化、人文信息是图书出版发行工作者需要正视的课题,而在这些书籍的装帧效果设计上如何迎合市场则需要审时度势地分析,将少数民族元素和地域文化创造性地融入设计,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民族精神,提高人们对于民族文化的认识,使这些宝贵的民族文化财富得以传承与发扬。
参考文献:
[1]吴悦.民族类书籍装帧中设计元素的传承——以广西地域民族元素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9(04):48-49.
[2]王雪竹.在书籍装帧设计中勾勒出民族文化符号[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12):152-153.
[3]金懿.中国传统文化在书籍装帧设计中的运用[J].戏剧之家,2018(18):153.
作者简介:李红,女,1979年3月出生,汉族。籍贯 :海南文昌,学历:大学本科,职称:讲师,单位 :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着眼传统文化艺术,探索新时代艺术形式,立志为中国艺术设计、书籍装帧设计、民间工艺美术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