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企业信用风险原因探究
2019-08-21朱晔
【摘要】近年来全球风云变幻、经济低迷,债款违约拖欠风险正日益升高,但是由于国内出口企业信用风险意识薄弱,信用管理措施欠缺,容易陷于大量海外应收账款不能收回而成为坏账的困境。为了探究导致国内的出口企业信用风险的原因,使其意识到自身在信用管理方面的欠缺,本论文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研究思路,利用理论分析和调查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来探讨中国出口企业信用管理的缺陷和导致信用风险原因,希望出口企业能够加强自身信用管理,减少在风云变幻的全球经济政治形势下由于信用风险所带来的损失。
【关键词】出口企业 信用风险 信用管理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加入WTO以来,中国的出口贸易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增长。但是在我国进出口贸易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外贸出口的风险也在加大,大量出口企业陷于海外应收账款不能收回而成为坏账的困境,给中国出口企业以及中国经济造成了不小的损失。据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统计,我国出口商平均坏账率约为1%。
(二)问题提起
资料显示,中国企业的赊销比例为20%,美国企业则高达90%;中国企业逾期账款时间平均为90多天,美国企业只有7天;美国企业平均坏账率仅为0.25%到0.5%,比中国企业少10倍到20倍;中国企业每年的无效成本占销售总额的14%,美国企业只有2%-3%。这四大现象暴露出我国企业信用管理的薄弱。信用危机不仅使许多企业经济效益低下,陷入长期亏损的困境,而且导致整个经济体系的交易成本增加。那么导致信用危机的产生的原因有哪些呢?企业是否能够从这些原因中找到提高自身信用管理方面的对策呢?
二、出口企业的信用管理现状
(一)造成出口企业信用风险的直接起因
我们要弄清在如今经济环境低迷的大环境下造成我国出口信用风险的原因和信用管理方面的缺陷,然后才能够对症下药,找到信用管理的对策。
顾露露(2007)将出口贸易风险分为外生风险和内生风险,其中外生风险是企业不能左右的风险,在此不予详述。内生风险是指企业经营層面上的风险,包括出口贸易合同风险、海上货运风险、出口贸易结算风险以及国际贸易欺诈风险。国际贸易欺诈和其他内生风险的主要区别在于它的主动性和故意性。
胡小娟(2002)将国际贸易风险按性质分为静态风险(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带来的风险)和动态风险(经营管理状况和市场资金需求变动或经济发展、经济体制改革以及国际市场变化无常等引起的风险),当今由经济环境导致的一系列出口信用风险就属业动态风险。
表1中数据表明我国对外贸易的货款拖欠50%以上是由客户的恶意欺诈引起的。国际贸易欺诈风险是由于欺诈事故而导致的国际贸易风险,经济环境的低迷让许多海外企业陷入困境,资金链断流甚至倒闭破产,于是这些外贸企业将风险和亏损转嫁给中国的出口企业,造成有意欺诈的拖欠款。因此,针对此种情况,出口企业应该从提高自身风险意识和加强信用管理来着手,避免这种有意欺诈的拖欠款和交易失当带来的信用风险。
(二)造成出口企业信用风险的其他原因
(1)贸易地位不平衡造成信用不平衡。从大环境上来看,中国的出口企业同质化竞争严重,出口优势不在技术、质量,而在于价格低廉,他们为了争夺市场、客户和订单,在进行价格战的同时伴随着优惠的信用条件和灵活的付款方式,这样形成国外买方市场相对优势的地位,贸易地位的不平衡导致国际双方买卖信用的不平衡。
(2)贸易依赖性强。从表2可见,中国2018年的外贸伙伴的前四位依次是:欧盟、美国、东盟和日本。全球经济变幻莫测的外部环境变化使得这些贸易伙伴的信用风险大打折扣,以至于造成有款收不回的尴尬境地。可见,国内出口企业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依赖也是导致信用风险大增的原因之一。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统计
(3)信用管理薄弱。从企业自身来看,中国的出口企业在信用管理方面存在明显缺陷。这是造成低迷的经济环境下我国出口企业信用风险的最主要内部原因。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
(三)出口企业的信用管理现状及其不足
(1)缺乏独立的信用管理部门和专业的信用管理体系。国内出口企业的信用管理制度不完善,存在着缺乏外贸经营管理人才以及专业机构、人才从事信用风险管理工作。据商务部一项研究报告统计,中国从事进出口业务的企业只有11%建立了自己的海外信用监管体系,而这11%中又有93%是具有外资背景的跨国企业。由此可以看出,缺乏建立信用管理体系,没有完善的信用管理部门是引发我国企业出口信用风险的重要原因。缺少独立信用管理职能的企业就像是没有守门员的球队,没有能力有效地控制交易决策中的信用风险损失。这样的企业面对交易对象可能带来的付款风险则经常是束手无策,其结果是呆账、坏账比率增高,因此,对于处于买方市场环境下的出口企业来说,设立信用管理部门,强化信用管理职能已经成为一项必然选择。
(2)信用风险意识不强,防范手段过于简单。 缺乏客户资信方面的资料。许多企业因为对方是大公司、知名企业或是贸易上的老伙伴而放松了对其进行资信调查。面对同质化竞争严重的现状,为了维护与客户的关系,拉到订单,很多出口企业放松对客户自信的调查和对客户信息的收集,还有的企业因为对方是大企业,老客户,而放松对其进行严格的资信调查,其结果导致因客户资信状况不好而造成的大量损失。投保率低,放账交易所占比例大。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复杂化使得出口贸易的信用风险增加,此时,信用保险作为管理及识别信用风险所造成的应收账款坏账风险的工具之一,显得尤为重要。全球信用保险巨头科法斯执行总裁Xavier Durand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专访时表示,最近几年尤其是在新兴市场上的债款违约拖欠风险正日益升高,信用保险的重要度不言而喻。尽管信用保险在欧洲被企业广泛采用,特别是在一些发达国家,例如法国和德国,信用保险的覆盖率高达30%。但反观中国企业,有信用保险投保意识的企业并不多。据科法斯估计,在中国仅有2%的出口业务购买了信用保险,而使用信用保险来保护其应收账款的公司比例甚至不足5%。这说明很多国内出口企业至今没有认识到海外欠账的风险,没有建立应收账款管理制度或者有制度没有落实,企业还未充分重视信用保险的作用。
据统计,中国只有大约20%的出口企业使用信用证,80%都是放账交易,且放账期限越来越长。而且目前由于90%以上的中国出口企业都没有办理出口信用保险业务,大部分中小企业对于国际收账风险只能“听天由命”。欧美国家的买方付款期一般在交货后90天,有的长达120-180天,拉美地区甚至长达360天。与此同时,进口仍以对外开立信用证为主。这种信用净流出的失衡状况,给我国国际贸易带来巨大负面影响。由结算风险带来的损失案件也屡见不鲜。
(3)经营者自我保护手段薄弱。没有正确的选择结算方式和结算条件,对贸易合同不加严格审查,对于信用销售过程中出现的购货方不按期支付应付账款本身这一违约违法行为缺乏必要的保护手段和追讨手段。
双方的合同是信用的根据和基础,合同中的每一项内容,都有可能成为日后信用问题的原因,合同也是解决欠款追收的最主要文件。但是在我国外贸公司签订的合同中,很多订立不规范,甚至只剩合同双方、产品及价格,合同文本格式统一,墨守陈规。这些做法都是非常危险的,存在巨大的信用风险。
根据邓白氏公司的统计,发达国家的应收账款账龄不超过60天,中国出口企业忽视对应收账款的账龄管理,绝大部分是一年以上,甚至多为4-5年。有些出口企业怕得罪客户,不愿严格按照货款到期日收款,只是一部分客户形成了惯性拖欠,还有一些销售人员缺少贷款催收经验,使账款拖欠时间过长,延误了最佳催讨时机。由于我国出口企业同质化竞争严重,它们以销售额作为主要目标,把维护客户关系放在第一位,甚至不惜以牺牲公司的贷款回收为代价。
一些出口企业主要采用“资金回笼率”这一指标进行应收账款管理考核,然而,这一指标仅仅反映了贷款回收的数量,却没有反映出应收账款的质量。长期以来,我国出口企业的财务管理中,往往只注重一般的记账式管理,而在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方面,缺少足够的重视和有效的方法。这些现象说明很多国内出口企业至今没有认识到海外欠账的风险,没有建立应收账款管理制度或者有制度没有落实,企业的风险意识还有待加强。
三、研究结论及展望
笔者通过调查研究,认为中国出口企业面临着较大的信用风险,因海外企业有意欺诈的拖欠款,产品质量、数量或交货期有争议以及我方出口企业交易严重失当及管理失误等原因造成的信用风险给我们出口企业造成了很大损失,这也折射出我国出口企业信用风险管理体系的缺失:①信用管理制度不完善,国内出口企业存在着缺乏外贸经营管理人才以及专业机构、人才从事信用风险管理工作。②信用风险意识不强,防范手段过于简单。③经营者自我保护手段软弱无力。还有贸易地位不平衡造成信用不平衡和贸易依赖性强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中国国内出口企业之间恶性竞争、风险意识不强、企业内部风险管理不善等问题亟待解决。
在以后的研究中,笔者希望结合投资组合理论、全程信用管理模式等理论,对出口企业如何提高内部信用管理这一问题加以探讨。希望国内出口企业明晰造成信用风险的原因,对症下药,完善自身的信用风险管理,减少因信用管理不善而带来的损失,在危机中发展自己,壮大自己,使中国真正从贸易大国变成名副其实的贸易强国。
参考文献:
[1]顾露露.中国中小企业出口贸易及风险研究[M].北京:中国时政经济出版社,2007.
[2]谢旭.全程信用管理实务与案例[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7.
[3]邬辉林.中国出口企业海外应收账款追讨的法律实务[D]. 2008.
[4]任碧云.信用风险的经济学解析[J].晋阳学刊, 2003.
[5]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网站 2018年12月进出口商品主要国别(地区)总值表(人民币值), 2019-1-14.
作者简介:朱晔(1987-),男,硕士学历,中国注册会计师,目前就职于安永华明會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上海分所审计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