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在老年高血压管理中的效果评价

2019-08-21赵丽霞李畅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9年4期
关键词:社区管理老年高血压

赵丽霞 李畅

【摘要】目的:探究老年高血压患者社区管理中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自我院2017年10月-2018年10月社区慢性病患者中选取16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83例,对照组老年患者社区卫生管理工作中实施基础护理,研究组患者社区卫生管理工作中实施慢性病管理模式,分组对比患者管理护理前后血压控制情况以及患者对卫生管理工作的满意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血压测量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管理后血压控制效果好于对照组,且对护理工作满意情况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管理中社区管理模式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治疗及护理管理质量,提升患者血压控制效果,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升患者对各类护理管理工作的满意率,平衡患者血压水平。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社区管理;社区慢性病管理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发展,各类老年疾病的发病率也在不断升高,高血压是老年疾病中占比较大的一类,如治疗及控制效果不佳将会对患者肾脏、心脑血管、主动脉夹层等造成严重影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加强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管理是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中的重点,自我院2017年10月-2018年10月社区慢性病患者中选取16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探究老年高血压患者社区管理中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自我院2017年10月-2018年10月社区慢性病患者中选取16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83例,对照组男44例,女39例;年龄44-86岁,平均年龄(62.3±1.2)岁;患病时间1-12年,平均患病时间(4.4±1.1)年;研究组男45例,女38例;年龄45-87岁,平均年龄(63.3±13)岁;患病时间1.5-12年,平均患病时间(4.5±1.2)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符合临床研究要求。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及患者家属均知晓本次研究,自愿参与并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所有患者均符合WHO中关于老年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排除标准:合并其他系统疾病情况;存在冠心病、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患者或患者家属拒绝参与本次研究;患者存在恶性肿瘤;患者存在精神异常或者有精神病家族史。

1.2方法

对照组老年患者社区卫生管理工作中实施基础护理,根据患者的基本病情状况进行治疗及护理,严格按照医嘱要求检测患者各项生命指标,进行基础治疗护理。研究组患者社区卫生管理工作中实施慢性病管理模式:①加强健康教育:定时组织患者进行疾病与健康方面的学习,宣传老年高血压疾病相关知识内容,提升患者及家属对相关健康知识的了解和认识。首先,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指导患者日常饮食中以易消化食物为主,指导患者加强对各类鲜果蔬菜的摄入,饮食清淡,减少油腻、辛辣以及寒凉等食物的摄入,适量饮水,避免大便干燥情况,另外增加瘦肉、牛奶等高蛋白食物的食用,确保患者营养摄入的平衡,提升患者自身免疫力。其次,提升患者血压监测意识,指导患者掌握血压测量方式,叮嘱患者定时测量血压,了解血压控制效果,。另外,需要详细向患者介绍戒烟及戒酒对患者疾病控制的重要性,同时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运动意识,促进患者自身免疫力的提升。②完善管理系统:根据患者的病情状况以及血压控制情况完善管理系统,制定相适合的健康计划,同时确保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详细记录社区内每位患者的基本情况,确保患者基本资料的完善和全面,根据患者基本情况定时进行电话及上门回访,了解患者的病情状况。⑧组织社区宣讲:在社区管理中定时举办社区宣讲,根据社区条件以及患者基本情况组织宣讲活动,在社区内设置专门的健康教育宣讲室,以便解决患者日常遇到的各类治疗及康复问题,叮嘱患者定时进行检查,促进患者血压控制效果的提升。

1.3观察指标

统计166例患者护理前后血压测量结果,分组计算护理前后血壓测量均值,分组进行对比;统计166例患者对社区卫生工作的满意情况,总满意例数为非常满意例数患者人数与基本满意例数患者相加,分组计算满意率后进行组间对比。

1.4统计学意义

此次研究数据应用SPSSl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计数资料表示为(均数±标准差)(X±S)、(%),以t、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166例患者护理后血压控制情况

两组患者护理前血压测量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压测量结果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对比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2.2对比166例患者对社区卫生工作满意情况

研究组83例患者对社区卫生工作满意率为97.59%,研究组83例患者对社区卫生工作满意率为80.72%,两组患者对社区卫生工作满意率对比来看,差异对比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生活环境的不断变化,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发病率也在不断升高,如未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和控制容易诱发多种其他系统疾病,需要加强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管理。老年高血压疾病属于心血管疾病中的一种,有关研究中指出,其发病主要与患者不良饮食生活习惯、吸烟、饮酒、精神压力过大以及遗传因素等有主要关系。高血压疾病的发生不急会对患者心血管疾病造成影响,还会对患者肝肾系统、脑组织以及各项循环系统造成影响,临床中针对高血压的治疗主要以降血压为主,平衡患者血压过高情况,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国家相关政策对社区卫生管理的投入也在不断增加,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也在不断完善,其在各类慢性疾病管理中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加强了对患者生理状态、心理环境以及社会关系的管理及服务,有效提升了社区医疗服务以及护理工作的效果,加强了对患者的关注和重视,社区护理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加强了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提升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识及了解程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按照要求进行疾病抵抗及预防,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防止患者疾病恶化等不良情况的发生。

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护理前血压测量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管理后血压控制效果好于对照组,且对护理工作满意情况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老年高血压管理中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实施能够有效提升对患者血压的控制,缓解患者血压升高情况,同时能够提升患者对社区管理模式的满意度,有利于老年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

综上可知,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的实施在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进行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猜你喜欢

社区管理老年高血压
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和全身麻醉在高血压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临床价值
氨氯地平与松龄血脉康合用治疗老年高血压临床观察
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的效果探讨
缬沙坦分别联合氨氯地平和氢氯噻嗪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疗效对比
不同脉压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分析
糖尿病互助小组在社区中的应用效果
探析中国中小城市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探析中国中小城市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城市化进程中的周口川汇区农村新型社区管理研究
基层团组织凝聚青年参与社区志愿服务路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