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论信息化时代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9-08-21孟祥征

大经贸 2019年6期
关键词:企业审计信息化信息技术

孟祥征

【摘 要】 科学技术的进步加快了社会发展的步伐,当前信息技术凭借其无可替代的优势覆盖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现阶段各行各业都把信息化建设看做是企业发展的首要目标,不断加大对信息技术使用的投资力度,使其在企业生产制造、对外经营、对内管理等方面大放异彩。做为企业管理的重头戏,财务审计也离不开对信息化的需求。有关部门曾明确提出信息化建设对审计工作的开展至关重要,必须要加深对信息化的认识程度,加快审计工作信息化的建设速度,帮助企业适应市场竞争。本文浅析我国审计工作的开展环境和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力求我国审计工作的良性有序开展增添助益。

【关键词】 信息化 信息技术 企业审计 建设速度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信息化时代悄然而至,默默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让我们对其形成高度依赖。企业财务管理是信息技术使用的重点部门,其应用程度不断加深。社会各界对信息技术在财务管理和审计工作中的使用都愈发重视。严格的内部审计能有效降低企业财务舞弊事件发生的几率,监督企业的日常经营行为。信息化改变了传统的审计工作模式,开创了一个全新的领域。作为一个新兴领域,人们对它的认识和使用还存在一些问题,不能完全发挥其特点,为提升信息化时代下审计工作的效率,我们要积极探索破冰前行。

一、信息时代的涵义

信息化时代就是信息产生价值的时代。信息化是社会生活发展的大方向,是当前阶段最先进的生产力。信息革命的浪潮起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叶,第一台计算机的问世是主要标志,它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立足于知识创造和开发。人类社会正在向信息时代过渡,在文明进步的浪潮中,社会形态正在由工业化向社会化过渡。本次过渡的最大区别在于体能和机械能不再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而是以智能为主。知识是信息化产生的主要形式,它以最小的付出收获最大的经济效益。信息资源可以共享、可以增值、可以无限制重复使用。在信息化时代,人力资源比货币资本更为重要。

信息技术的主要特点有:全球化、非群体化、综合性、竞争性和渗透性、开放性。它消灭了时间和距离的概念,加速了全球化的进程。在信息技术的冲击下,国与国之间的界定不再明显,网络将全球变成了一个公共平台,使交流更加个性化。信息技术是多种技术的结合产物,政府干预、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是信息化发展的基本路径。它引发了各个领域的变革,给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带来了巨大影响,是企业创新的原动力。

二、信息技术对审计工作的影响

1、对审计线索的影响

通常我们将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可能引出违纪行为和违纪事实的线索称作违纪线索,它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早期的财务账目均由会计人员手工记录,涂改痕迹不易消除,审计人员可按照固定的查找方式进行找错。在信息技术背景下,财务数据的处理转由计算机完成,账目修改不会留下任何痕迹,增大了审计线索查找的难度。此外,计算机的做账时间可以随意设置,这也为账目串改提供了便利。

2、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

对企业内部控制情况的审核和评价是对审计工作的主要构成。信息技术的应用改变了控制行为的性质但并未改变控制目标。审计人员要善于发现企业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风险隐患。在传统的财务管理中,业务记账通常需要经过多道审批有多重把关,信息技术在简化记账过程的同时也降低了审核机制的权利。

3、对审计内容的影响

信息技术改变了审计工作的部分内容。审计工作的开展除以财务账目为目标外还要注意防范财务系统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考虑到计算机记账的特点,为保正报表、账目的安全,在账目审计开始之前应先对信息系统进行审计。

三、信息化时代下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1、相关法规出台滞后

我国第一部针对信息化会计管理工作的法规颁布实施于1989年,是会计工作信息化开始实施的标志,其中某些制度的设立早已无法满足当前审计工作的需要。虽然审计署也陆续出台了一些补充法则和规定,但缺乏实际经验,指导效果不明显。信息化起步晚也是造成配套法律法规不健全的主要原因 ,使审计工作的实施受阻。

2、缺少通用软件

商品化通用软件是财务记账的主要工具,大多数企业都选择从市场上购买 ,也够部分企业选择自主研发。如金蝶等流行的财务软件其组成结构复杂,除核算功能外还兼具管理功能。但大多数的财务软件在开发时没有预留信息化审计测试通道,无法妥善保留审计痕迹。随着财务软件企业间竞争程度的加剧,审计软件的通用性受到了极大限制,这无形中加大了审计工作的难度,还会造成额外的资源浪费。

3、人才缺失

会计专业在我国各大高等院校中十分常见,甚至还有不少专门教授会计技能的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化是目前会计专业的必修课程,培养出很多信息化的会计人才。目前在信息化审计人才培养方面还留有大量空白,各大院校对审计人才的培养还停留在原始状态。为弥补这一缺失,各审计部门都在不断完善后期教育,力求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但这还远远不够,无法满足信息化建设的需要。低下的信息技术水平将无法有效识别和评价潜在的审计风险,更谈不上信息系统的研发与维护。为保持信息化时代下审计工作的长期开展,既熟悉审计工作又精通计算机技术的人才是不可缺少的。

四、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1、加快法律法规建设

前面提到在信息化背景下审计工作的相关法规政策尚不健全,1989年出台的《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还存在很多漏洞,无法满足新背景下审计工作的需要。为使审计工作更加规范化、透明化,急需出台更为科学合理的审计标准和准则。新准则要对原有的审计概念和审计流程做出改变,要突出审计工作的客观性原则和公正性原则,并将干预审计的行为列入法律范畴。

2、加紧通用软件的研发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会计审计的范围已覆盖至计算机领域,这也强调了计算机对传统审计工作的辅助作用,審计软件要能适用各种类型财务软件。审计部门应在国家要求的基础上,制定软件开发指导条例,进而规范审计软件开发行为。政府可以采取现金补贴或税费减免的方式来激励软件开发公司的研发热情。对研发出来的新品要严格审查,确保审计软件的通用性。

3、健全财务软件功能

在实际研发过程中,除管理功能和通用性,还要注意研发软件的可行性和可用性。软件研发公司可邀请经验丰富的审计人员参与研发过程,虚心接受审计人员就评审各阶段软件指标给出的意见,这样更有助于实际应用过程中审计线索的追踪。财务软件的反向功能要符合国家财务部的要求,必须能够客观反映经济事项的发展轨迹。各软件开发公司不能只满足于现有软件的功用,要不断创新改进,争取早日实现审计线索追踪和审计證据的获取。

4、建立风险防范意识

审计信息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审计结果,严重者威胁审计人员的职业生涯。信息化的使用增加了审计风险的来源。除固有风险外,还新增了软件使用和维护等风险。这些新增风险具有隐秘性强、破坏力大和不受控制的特点。审计人员必须时刻保持高风险意识,在执行审计任务时充分考虑可能出现的风险状况,公平客观地处理潜在风险,使审计质量和审计效率得到提升。此外,还要组织专门人员定期对信息系统进行安全维护,确保审计系统的安全。

结束语

综上所诉,信息化的融入改变了原有的审计方式,使传统的审计工作更加科学化、合理化。针对信息化背景下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我们要抱有严谨的态度努力寻求突破。审计人员在不断提高审计水平的同时还要提升对计算机的使用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快速推动审计工作信息化的普及。

【参考文献】

[1] 李亚珍.略论信息化时代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9(06):201-202.

[2] 刘任红.大数据时代审计信息化面临的问题[J].中国集体经济,2019(7):57-58.doi:10.3969/j.issn.1008-8725.2005.07.040.

[3] 陈芳.大数据时代审计信息化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J].时代金融,2018(24):160+165.

[4] 应晓霞,彭兰香.大数据时代审计信息化风险与应对策略研究[J].财会研究,2017(10):127-131.

[5] 金蔷珍.新时代审计管理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9(07):67-68.

[6] 翁一菲.信息化时代审计对会计实务的影响探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5(15):319.

猜你喜欢

企业审计信息化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浅谈新形势下企业审计的转型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