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案例分析与启示

2019-08-21薛璟

成才之路 2019年21期
关键词:资助育人案例分析精准扶贫

薛璟

摘 要:文章结合实际对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一则案例进行探讨,指出高校资助育人工作要做到一个都不能少、精准扶贫、经济扶贫和精神扶贫双管齐下,让学生成长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关键词:资助育人;案例分析;精准扶贫;人才

中图分类号:C961;G64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9)21-0006-01

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决定性进展,60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4%以下。在精准脱贫的攻坚战中,教育扶贫、学生资助是重要的一环,是阻断代际贫困的重要途径,是实现教育公平、发展机会公平的重要保障。本文对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一则案例进行探讨,以期更好地做好大学生资助工作。

一、案例简介

小J来自农村,2013年大一入学时,携带一份县里出具的贫困证明,只身一人来学院,在新生报到处,与其他被家长前呼后拥围在中间的同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下子引起了笔者的注意。在帮小J通过绿色通道办理了入学手续顺利入学后,他表示感激,但还是显得很内向。经了解,他的父亲身患重病没有劳动能力,他的母亲在他年幼时改嫁后再未有过联系,家庭经济非常困难,他仅靠村里的低保和自己放学后打工维持生活,坚持完成了学业并考上大学。了解他的大致情况后,笔者向小J介绍了大学生资助政策以及学校的一些相应帮扶措施,让他入学后安心学习,并为他提供了勤工助学岗位申请的渠道和方法,以解决后顾之忧。在看过小J档案后,笔者发现小J高中时成绩非常优秀,在班级中一直名列前茅,但是却没有担任什么班委职务,于是鼓励他去竞选学生干部,锻炼自己、服务他人,可是得到的回答却是“我不想当”。这让笔者有点意外,考虑到作为新生的小J对大学生活仍处于适应阶段,故没有草率说教,而是暗暗对他进行持续观察。针对小J的家庭情况,学院通过了他关于国家助学金的申请,并为他提供了勤工助学岗位。半学期后,小J的期中考试成绩在班级中排名第一,做到了学习打工两不误,但是参与集体活动不多,表现较为淡漠。为了全方位了解小J的学习、生活情况,笔者向小J同寝室同学和班级干部进行了摸底。据同学反映,小J平时学习认真,同学向他请教问题也愿意帮助,但在宿舍里有时对班委、学生会颇有微词,认为组织一些活动是他们捞取“政绩”的手段。了解到这些情况后,笔者找小J谈话,说学院要组织预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参观廉政教育示范基地,请他作为笔者的助手帮忙组织协调,并要求小J做好参会学员信息记录以及收集观后感。参观中,笔者观察到小J一直在认真聆听海瑞、汤斌、林则徐等崇文厚德、勤政为民的故事。活动后,笔者决定利用收材料的机会与小J进行一次深入谈话。笔者肯定了小J的组织协调能力,并鼓励他主动参与班级建设。这次,小J向笔者打开了话匣子,表示这次参观活动他很受触动,以前在打工时听到过一些关于社会上拉关系、走后门、找靠山、请客送礼的传闻,同时对大学学生会存在“官场化”的误解,这次通过与学院预备党员们深入接触,发现他们积极向上、真心实意为同学们服务,想到自己也是受到学校、社会资助的人,深受感动。小J提出,希望能加入学校的义务讲解员队伍,成为一名廉洁讲解员。笔者对小J的重新认识感到非常欣慰,告诉他,这是义务劳动,可能会占用到他打工的时间。小J表示,不影响,保证能兼顾好学习、打工以及学校活动,也到了回报的时候了,而且自己还有点内向怕生,正好可以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一学期后,小J拿到了二等奖学金,在班委换届选举中当选了班长,同时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大二,小J凭着优异的成绩和出色的工作获得了国家励志奖学金,同时还获得了“江苏省三好学生”的荣誉称号,大三时成为了中共预备党员。如今,小J已经毕业,在工作岗位上认真工作,仍然时常回到学院指导学弟学妹学习生活,并且继续着他的义务讲解员工作,向广大师生讲解苏州历史上清正廉洁、爱民惠民的清官典故,传播廉洁修身的声音,践行党员承诺。

二、案例分析

本案例中,学院和辅导员在为小J提供绿色通道、助学金、勤工助學等经济帮扶手段帮助其解决生活困难的同时,还关注其思想层面,做好思想引领工作,培育其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为其提供展示和发挥自己能力的平台,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其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三、经验启示

(1)一个都不能少。辅导员要熟悉各类奖助学金和勤工助学岗位的情况,对各类助学政策进行广泛宣传,使经济困难学生得到相应的帮助。(2)精准扶贫。辅导员应多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和日常行为,深入宿舍、课堂、学生活动中,熟悉每一个学生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并对他们做到精准扶贫。(3)经济扶贫和精神扶贫双管齐下。辅导员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结合学院特色,充分发掘育人资源,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使学生成长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莫秋树,梁慧卿.高校贫困生能力资助模式的构建探索[J].广西教育,2015(19).

[2]胥青.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高校实践育人体系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5(34).

猜你喜欢

资助育人案例分析精准扶贫
父亲缺失案例分析
冷库建筑火灾特点及调查方法研究
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让语文课堂评价语绽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