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昆虫生态故事会的高校昆虫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研
2019-08-21李超
李超
摘 要:文章从昆虫生态故事会的课堂活动设计与实际使用效果分析两方面,对该活动的具体使用方法与学生学习效果进行分析归纳,为“昆虫生态与预测预报”课程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进一步促进教学水平与效果的提高。
关键词:昆虫生态学;生物关系;课程教学;活动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9)21-0007-01
一、背景与目的
传统的“昆虫生态与预测预报”课程教学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辅以课堂讨论与练习等方式进行。同时,使用的统编国家规划教材中列出的案例以南方昆虫种类及相关研究成果为主,与本校学生成长环境存在一定的距离,导致其在理解消化课本知识方面有一定的困难和难度。此外,目前学生也缺乏实际运用课本知识的途径,仍停留在对知识点的识记与理解上,没有将学习的昆虫生态学知识融会贯通。
为进一步提高课程教学学生参与度,增进课堂师生互动,丰富课程教学形式,笔者自2016年开始承担“昆虫生态与预测预报”教学任务后,一直致力于该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在2016~2017学年、2017~2018学年曾两次尝试以课堂故事会的形式帮助学生综合理解运用昆虫生态学的知识要点。到了2018年,终于获批立项“‘昆虫生态与预测预报课程改革”教学研究项目,得以将前两年的尝试系统总结归纳并不断完善。
二、昆虫生态故事会设计
其一,故事会内容。故事剧本要涵盖不少于5种昆虫种类和5种昆虫生态知识点。昆虫种类:应准确具体,标注学名。昆虫生态学知识点:可以涉及教材中的任意知识点,也可涉及教材之外的其他昆虫生态学知识点,但知识点需与列入的昆虫种类有直接联系,以串起整个故事情节。
举例:蚂蚁帮助蚜虫驱赶天敌瓢虫(瓢虫对蚜虫是捕食关系),所以蚂蚁“放牧”体现了一种互利共生关系。
其二,汇报形式。课堂汇报以小组形式开展,每一教学班按人数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人数以5~6人为宜。小组内需有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包括组长、汇报人。
其三,考核与评分。评分为百分制,分别从故事的科学性、完整性、新颖性和汇报过程四个方面进行打分,每部分满分25分,合计满分100分。
科学性:能准确表述昆虫名称(学名)、昆虫生态学知识要点。要求昆虫种类学名准确无误,昆虫之间关系真实存在,不得杜撰。昆虫种类名称完全正确,具体到种名。完整性:包括不少于5个昆虫种类,不少于5个昆虫生态学重要知识点,其中生物关系不少于3种。新颖性:所列昆虫种类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否恰当,在情节串联上是否合理。汇报过程:PPT制作、视频等多媒体材料的运用情况,汇报者表达是否清楚,仪态是否具有感染力,逻辑结构是否清晰。邀请1~2名昆虫学科教师和2~3名昆虫学研究生助教组成3~5人评委小组,对昆虫生态故事会进行打分。
其四,活动后记与材料提交。各小组汇报结束后,根据评审提出的问题与意见进行进一步完善,课后将故事讲稿、PPT、视频、小组分工以及活动感想与建议等相关材料提交给任课教师存档。
三、“昆虫生态故事会”课堂使用总结
在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昆虫生态与预测预报”课程教学过程中,“昆虫生态故事会”作为其中的测试内容,在植物保护与动植物检验(植物检验方向)两个专业、三个教学班中开展,参与学生人数为105人,其中汉族学生62人、少数民族学生43人。具体使用效果总结如下。
1.昆虫故事会的内容分析
故事会中出现频率最多的昆虫是瓢虫、蚜虫、蚂蚁,捕食、竞争、寄生、互利共生等生物关系运用最多。部分素材来源于昆虫科普读物中的小故事,来源于害虫防治实际的例子较少,表明学生自主思维能力不强,比较依赖教师课堂所讲的例子或现成资料中的故事情节,原创昆虫故事较少。在报告形式多样化方面,所有小组的汇报均能采用PPT与讲稿结合的方式进行,部分小组配有剪接视频与现场表演,形成了昆虫舞台剧的新颖形式,表明学生在多媒體技术的运用与表现力方面的想象力较强。后续的教学改进中应进一步考虑如何提高学生对昆虫生态学知识点本身的运用与理解。
2.改进措施与下一步计划
(1)进一步修订完善“昆虫生态故事会”课堂活动方案。加强“昆虫生态故事会”中对学生知识点的考核力度,力争做到能真实反映学生对昆虫生态学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情况。完善故事会的表现形式,进一步规范相关材料的提交形式与要求,如PPT、讲稿内容等的具体评价要求。(2) 提高学生对“昆虫生态故事会”的参与度,完善评分细则。将“昆虫生态故事会”的评分细则进一步完善,优化其占总评成绩的比例,提高学生对该活动的重视程度与参与度。少数小组汇报时流于形式,应付交差的现象依然存在。(3)下一步计划。在后期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开展该活动,并逐步扩大使用范围,覆盖到整个植物保护方面,吸引相关专业的学生参与,形成一项特色活动,争取能纳入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中。
参考文献:
[1]张孝羲.昆虫生态及预测预报[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2]钟海青.教学模式的选择与运用[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刘廷辉,李瑞,董建臻.昆虫生态及预测预报实验课程改革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