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需求侧的大学生创业胜任力模型构建

2019-08-21高园陈小燕汪洁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9年14期
关键词:信度胜任要素

高园,陈小燕,汪洁

(1.海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海南海口 571158;2. 海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海南海口 571158)

2015年11月,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概念,要求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1]。供给侧包含了资本、技术、劳动力和制度四大要素,是决定经济中长期增长潜能的关键。由于高等教育承担了为社会提供劳动力的重任, 而劳动力又是驱动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 会直接影响到制度创新、资本效率和技术升级,因而可以说高等教育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特别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作为高等教育教学灵魂的创业教育,更要关注如何能在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实现创业型人才供给侧与需求侧的协调与配适。 因此必须研究人才需求侧, 了解社会对创业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标准要求, 进而对高校创业课程设置、 人才培养方案、实践教学等人才供给侧结构进行改进。 对此,从需求侧着眼,运用人力资源胜任力模型的相关理论,构建大学生创业胜任力模型, 从而有的放矢地开展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使之与市场要求相适应是当务之急。

1 文献综述

“胜任力” 一词最早是由哈佛大学Mc Clelland 教授于1973年正式提出的,他将胜任力定义为“影响工作绩效的个人条件及行为特征”, 具体体现为知识、技能、能力、特质或动机的集合[2]。 由他建立的胜任力“冰山模型” 对担任某项工作应具备的胜任特征进行了明确的说明,成为素质测评的重要依据[3]。 该模型水面下的部分是潜在的胜任力要素, 包括自我概念、 个性品质、内驱力和社会动机等,是将绩效优异者与绩效普通者区分开来的关键因素。

1993年,Chandler 和Hanks 将“胜任力”概念引入创业研究中,提出了创业胜任力,把它定义为识别、预见并利用机会的能力, 认为创业胜任力会随着创业者对市场的熟悉而加强[4]。 其后,Thomas 等人提出了创业者胜任力特征的六维结构模型,即机会胜任力、关系胜任力、概念胜任力、组织胜任力、战略胜任力和承诺胜任力,这一模型是目前运用最广泛的一个特征结构模型[5]。

国内创业胜任力研究的代表人物王重鸣构建了由机会要素、关系要素、概念要素、组织要素、战略要素、承诺要素、 情绪要素和学习要素8 个维度构成的创业胜任力模型[6]。 之后,其他许多学者也对创业胜任力进行了相关研究,如:仲理峰等构建了由主动性、信息寻求、自信、捕捉机遇、组织意识、指挥、自我控制、权威导向、影响他人、仁慈关怀和自主学习11 个维度的创业胜任力模型[7];木志荣认为大学生创业胜任力可分为创业素质和创业技能两个维度, 并在每个维度上划分了具体的结构要素[8]等。

2 研究设计

设计问卷之前, 先分别在海南师范大学大四学生和海口市企业家协会成员中随机抽取10 名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和20 名创业成功人士,通过访谈法得出其认为能体现创业胜任力要素的词条各约50 项。 然后,将二者进行对比、归类,将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条提取出来,最终得到22 项条目,并依此构建了初次模型。

该研究采取问卷调查法收集相关数据信息。 调查问卷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被访者个人基本信息,包括身份、性别、年龄等;第二部分是以利克特五级量化评分法列出来的22 项大学生创业胜任力词条表 (打乱顺序排列)。 调查结束后,将收集到的全部原始数据都输入SPSS 17.0 统计学软件包进行处理,采用信度分析和因子分析等实证方法构建基于需求侧的大学生创业胜任力模型。

考虑该研究的创新点在于关注市场和社会, 即需求侧对于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要求, 因而选取调查对象时社会成员的比重要明显大于在校大学生和大学教师的人数。 问卷共发放500 份,回收有效问卷468 份,有效率达到93.6%。 其中: 普通市民172 份, 占比36.8%;创业人士190 份,占比40.6%;在校大学生80份,占比17.1%;大学教师26 份,占比5.5%。

3 模型构建

3.1 信度分析

该研究采用克朗巴哈系数(Cronbach's Alpha)来检验信度,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K 代表项目个数,Ri2代表每个项目的得分方差,Rp2代表总分方差。 信度系数ɑ 以0.8 为标准,越接近0.8 表示问卷内部信度越好。 由表1 可知该问卷克朗巴哈系数为0.785,内部信度较高。

表1 信度测量

3.2 因子分析

该研究利用因子分析对22 项条目进行降维与分类, 选择常用的KMO 统计指标来测定样本的充足度。将调查问卷得到的原始数据输入SPSS 17.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 求出KMO 值为0.817 (见表2)。 由于0.817 大于0.7,说明适合做因子分析。

表2 KMO 和Bartlett 的检验

对22 项条目(即大学生创业胜任力要素)进行因子分析后,提取了3 个公共因子(见表3),它们对样本的累计贡献率达86.44%, 可以用来代替22 个原始变量,并进行充分的概括与合理的解释。

表3 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及共同度

3.3 要素分类

为了使结果更具学理性,该研究还通过文献法、专家咨询法等,对上述22 项条目进行了重新归类与整理(见表4),以体现各条目之间的相关性。

3.4 构建模型

通过以上实证分析与理论综合, 得出基于需求侧的大学生创业胜任力模型(见图1)。 该模型主要参考了需求侧(即社会成员)的调研数据,结合了部分供给侧(即在校师生)的相关数据,所构成的三维度模型能突显基于需求侧的创业胜任力特征。

图1 基于需求侧的大学生创业胜任力模型

4 结论

基于需求侧的大学生创业胜任力模型由基本素质、职场能力和知识储备三个维度构成。基本素质主要包括智商、情商和逆境商:智商主要取决于先天的个人条件,受遗传影响较大;情商和逆境商与个人性格特征及成长环境关系密切,但也可通过后天的强化培训得到提升。 职场能力涉及影响力、把控力和创新力:这是具备创业胜任力的关键因素, 虽然与先天条件有一定关系,但主要可通过后天的经历累积和训练获得。知识储备分为专业知识与综合知识:创业领域的相关知识、市场营销、经济管理、政策法规、财务金融等都需要在后天习得,学习不仅集中在大学阶段,还应贯穿创业人职业生涯的始终。

鉴于此,高校要为社会输送高素质、高竞争力的创业型人才,就应该关注基于需求侧的大学生创业胜任力培养。 一是要提升学生的基本素质,通过团建、心理辅导、拓展训练、职业生涯规划等让学生具备创业者的人格素养。二是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职场能力,通过创业训练营、模拟沙盘、小组活动等进行强化。 三是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满足不同创业意向学生的多元化需求,允许跨专业选修创业课程,普及全校性创业公选课等,锻造一专多能的创业苗子。

猜你喜欢

信度胜任要素
《广东地区儿童中医体质辨识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基于胜任力理论模型的冰雪人才培养新策略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提升历史教师胜任力应关注三维素养
基于胜任能力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方法探讨
也谈做人的要素
科技成果评价的信度分析及模型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