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养老院老年人身体活动动机类型的聚类分析
2019-08-21刘爽刘蕾
刘爽,刘蕾
(1.沈阳医学院护理学院2015级护理本科1班,辽宁 沈阳 110034;2.护理学院)
随着年龄的增加及身体机能的下降,各种慢性病的发生率有所增加[1]。对于老年人来说,其身体功能下降及慢性病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但规律的身体活动可减缓负性事件的产生,如维持身体功能、降低慢性病的发生风险及控制其进展、改善情绪和认知、提高幸福感[2]等。尽管身体活动的益处显而易见,但缺乏身体活动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导致死亡的第四大危险因素,许多国家缺乏身体活动的人数不断攀升[3]。MacRae等[4]指出,尽管老年人具有不用协助即可自由活动的能力,却处于久坐的状态。即老年人具有活动的能力,缺乏活动的动机。动机是个体活动的始动因素及维持活动持续性的重要因素,能够促进个体自发开展及维持身体活动[5]。因此,提高老年人身体活动水平应从个体动机入手。
目前的文献关注在动机的质量方面,大多数研究以变量为中心,使用回归分析或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来评价每个动机调节的效果。虽然这些策略是正确的,但是没有考虑不同类型的人会呈现不同配置的动机[6]。动机是一个动态的结构,个体可在同一时间有几种动机调节结合在一起。如果使用以变量为中心的方法来分析数据,可能会导致一个个体同时有不同动机共同运作等相关信息的丢失。因此,以人为中心的研究方法,可以促进我们理解动机调节在个体中是如何并存的,从实践角度来看,以人为中心的研究方法能为干预组提供个体化的身体活动干预措施[7]。因此,我们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区分养老院老年人身体活动动机的类别,以提供个体化的干预方案。
1 资料与方法
1.1 社会人口学资料 本研究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从沈阳市铁西区、于洪区、皇姑区、沈河区、和平区、大东区、浑南区、沈北新区的养老院抽取355名老年人进行调查。其中男132人,平均年龄(78.2±8.9)岁,女 223人,平均年龄(84.8±8.1)岁;未上过学215人,小学88人,初中49人,高中及以上 3人。入选标准:(1)60岁及以上;(2)在养老院居住6个月以上;(3)无需协助,能自行行走;(4)意识清楚,具有自理能力,按简易智力状态 检 查 量 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检测,MMSE≥20分;(5)具有语言交流能力;(6)自愿接受调查。排除标准:(1)有严重认知障碍或精神病;(2)急症或重大疾病。
1.2 研究工具
1.2.1 锻炼行为调节量表-2(Revised Behavioral Regulation in Exercise Questionnaire-2,BREQ-2)本研究采用根据Markland等[8]修订的BREQ-2来评判动机的种类和水平,主要包括无动机、外在调节、内摄调节、认同调节和内在调节5个维度,19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依次赋分0~4分。内在调节(4个条目)、认同调节(4个条目)、内摄调节(3个条目)、外在调节(4个条目)和无调节(4个条目)的得分为各维度条目的平均分,每个维度平均分为0~4分。自主型动机包括内在调节和认同调节,分数为两种调节得分的平均分;控制型动机包括内摄调节和外在调节,分数为两种调节得分的平均分;无动机为无调节的分数。
1.2.2 身体活动测量 本研究使用欧姆龙HJ-302计步器来测量养老院老年人的身体活动,佩戴在前胸口袋,用专用架子固定,测试前在计步器内输入被测试者的年龄、身高、体重、性别等,佩戴7 d,睡觉或洗澡时摘下。能测量总消耗量及安静时代谢量、步数与时间、步行距离与步行时间、活动量与活动强度。以WHO推荐的老年人身体活动判定标准:每周至少进行150 min中等强度有氧身体活动,或每周至少75 min的高强度有氧身体活动。若低于此标准为身体活动不足。
1.2.3 其他变量 用内部动机量表[9]来测量老年人的活动体验,包括享受、胜任感、感到重要性、压力感、选择感和价值感6个维度,45个条目。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依次赋分1~7分,取平均分为最后维度或总量表得分,平均分为1~7分。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Epi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7.0进行聚类分析。显著性水平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聚类分析使用非层次聚类和层次聚类结合的方法。层次聚类法使用Ward′s方法,进行聚类分析之前,对数据进行标准化,使得不同数量级的数据之间可以比较。非层次聚类法使用K-均值聚类分析,每类首先得出初始聚类中心,然后根据算法得出最终聚类中心。集群的数量来自输出聚类过程表。
根据Hodge等的推荐,Z值<-0.5为低动机,-0.5~0.5为中度,>0.5为高动机。
2 结果
在本次聚类分析中,第一类别为自主型动机,具有高的认同动机和内在动机,中等程度的内摄动机以及低度的外在动机;第二类别为控制型动机,具有高的内摄和外在动机,中等程度的认同动机和内在动机;第三类别为低动机,具有中等程度的外在动机,和低度的认同、内在和内摄动机。本研究结果显示,四个类别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四种动机的Z值和原始分数见表1。
不同类别动机间的社会人口学资料、身体活动水平的比较见表2。由表2可以看出,自主型动机越高的养老院老年人文化程度越高。不同动机类型的养老院老年人的活动目的不同,经过进一步检验发现,自主型动机类别的养老院老年人在享受、胜任感、感到重要性、选择感和价值感得分较高,而压力感得分较低。与低动机类别的养老院老年人相比,拥有控制型动机者在享受、胜任感、感到重要性、压力感和价值感得分较高,选择感得分低。
表1 老年人身体活动类型的聚类分析
表2 老年人身体活动类型的聚类分析
3 讨论
自我决定理论(Self-Determination Theory,SDT)为理解动机提供了理论的框架,有文献证明,SDT特别有助于理解身体活动动机[10]。SDT提出动机连续体这一概念,多种动机类型在一个连续体上,每个动机都有其相应的位置,相互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根据不同程度的自我整合,自我决定理论将外在动机划分为外在调节(如为了获得绩效奖励,符合预期或者避免惩罚)、内摄调节(如参与身体活动是迫于外界的压力,以避免内疚或羞愧,提升或者保护自我)、认同调节(如能从活动中获得益处)和整合调节(如进行身体活动能反映个体的价值和获取更大的目标)四种类型。其中内部动机、整合调节、认同调节称为自主型动机,内摄调节、外在调节称为控制型动机[11]。自主型动机能够促进个体形成并长期维持健康行为;控制型动机能促进个体形成健康行为,但不能长期维持健康行为[12]。因此,许多干预研究聚焦在个体的自主型动机与身体活动的相关性及促进自主型动机这个高质量的动机变量上。目前研究重点为动机的质量,未考虑不同类型的人会呈现不同配置的动机[6],因此会导致个体同时有不同动机共同运作等相关信息的丢失。
研究结果中有三种聚类类别形成:由高自主动机和低到中度控制动机组成的自主型动机;由高控制动机和中度自主动机组成的控制型动机;由低到中度控制动机和低度自主动机组成的低动机。由表2可以看出,自主型动机类别的养老院老年人在享受、胜任感、感到重要性、选择感和价值感得分较高,而压力感得分较低。自主型动机类别的人群与其他两类相比,其呈现出对活动的兴趣,拥有更多的选择权以及自信,他们能够胜任这些锻炼活动项目,更加投入到活动中并把活动作为价值感的体现。另外,与低动机类别的养老院老年人相比,拥有控制型动机者在享受、胜任感、感到重要性、压力感和价值感得分较高,选择感得分低。与低动机动机类别的人群相比,控制型动机人群更加积极一些。控制型动机人群展现出更少的选择感和更多的压力,压力和责任感很可能与控制型动机的强制本质有关。
本次研究结果呈现了以人为中心的动机分类方式,为今后个体化身体活动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