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能源战略转型构建安全高效绿色能源保障体系
——两会代表、委员共谋能源行业转型发展新思路、新举措
2019-08-21李干杰
我国是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能源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确保能源安全是我们重要的工作任务。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国推动能源革命和转型升级发展的关键时期。两会期间,许多代表、委员围绕政府工作报告关于能源领域工作部署,就如何构建安全、高效、低碳、可持续的能源保障体系,积极建言献策,以期推进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提升我国能源的自主保障能力。
生态环境部部长 李干杰
抓好“四个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去年,国务院印发了《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蓝天保卫战开展以来,总体进展和成效不错。后续蓝天保卫战总的思路要求非常明确,就是抓好“四个四”:一是扭住重点区域、重点时段、重点行业、重点因子“四个重点”;二是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用地结构“四大结构”;三是强化督察执法、科技创新、联防联控和宣传引导“四项支撑”;四是实现PM2.5浓度明显下降、重污染天数明显减少、大气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人民群众的蓝天幸福感明显增强“四个明显”。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安徽理工大学校长 袁 亮
废弃矿井仍有很大开发价值
目前已关闭矿井中仍赋存煤炭资源量约420亿吨,非常规天然气近5000亿立方米,而且,地下空间、矿井水、地热与旅游开发等资源也非常丰富。根据中国工程院重点咨询项目“我国煤炭资源高效回收及节能战略研究”预测,到2030年,我国去产能矿井数量将达到1.5万处,如果以单个煤矿地下空间60万立方米计算,地下空间约为90亿立方米。充分利用废弃矿井中的能源资源,不仅能减少资源浪费,提高去产能矿井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同时,可为废弃矿井企业提供一条转型脱困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路径,进而推动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建议进一步加强废弃矿井资源开发利用力度,应将其纳入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统筹部署、科学规划。同时,建议出台废弃矿井伴生资源系统专项扶持政策。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何满潮
变革采煤方法,提升安全经济效益
目前,我国大多数煤矿仍采用传统非平衡开采的121工法和111工法,不仅要面临冲击地压的风险,还存在严重的煤炭资源浪费问题。在煤炭行业推广应用先进技术,尽快实现产业升级换代十分必要。在具体做法上,一是可通过修订煤炭开采规范,推广应用平衡开采的110工法,分批减少传统非平衡开采的121工法,提高煤炭资源回采率。二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科技部立项推进N00工法开采理论及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创新。三是相关部门出台配套煤炭资源税收政策,对因采用新技术多采出的煤炭,给予税收优惠。
全面更新采煤知识
现在学校教的采煤技术是1706年由英国人提出的,叫作“121系统”,就是采1个工作面的煤 ,需要打2条巷道,留1个煤柱。2009年,我国就提出了110工法,即采1个工作面的煤,利用矿山压力自动形成1条巷道,没有煤柱。2016年,我国又提出N00工法,采煤不再需要留巷道和煤柱了。现在我们都有无巷道开采的技术了,学生还在学怎么快速打巷道,技术知识已经落伍。这种现状要及时得到改变。建议教育部全面更新采煤知识系统。高校要积极“走出去”,加强与国有大型煤炭企业合作,提升行业技术水平。当前社会对煤炭行业有很多偏见,需要用科技创新推动行业快速发展,改变行业形象,吸引技术人才。
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发展改革委主任龚明珠
稳步扩大煤化工示范成果
内蒙古资源类产业比重高,“一煤独大”的问题尤为突出。对内蒙古来讲,做好现代能源经济这篇大文章,首先要做好煤炭这篇文章。只有把发展重点放在转化增值上,才能赋予煤炭产业新的活力。我国第一条煤制油生产线就诞生在内蒙古,去年内蒙古煤制油、煤制气产能分别达到103万吨和16亿立方米,占到全国的1/5和1/2,生产技术也走在前列。我国国情决定了煤炭在较长一个时期内作为主体能源的地位不会改变,而要满足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和污染减排要求,必须从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上想办法、找出路。在这方面,内蒙古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也有成熟的技术能力。今后着力点是提高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推广煤炭清洁利用技术,鼓励企业开展煤炭清洁加工、分级分质利用,加快能源外送通道建设,稳步扩大煤制油、煤制气等现代煤化工示范成果。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 舒印彪
培育能源电力创新能力
科技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能源电力是当前全球科技创新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想要在新一轮能源科技革命中保持领先、赢得主动、赢得未来,必须依靠科技创新。目前我国已自主掌握了电力行业绝大多数关键技术,在国际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科研成果转化不够、产业链黏合力不强、上下游联合攻关动力不足等问题。建议围绕基础性、关键性技术,加大投入,培育创新能力;加强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提升协同创新能力,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在重点领域牵头,深化上下游产学研用相结合;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加快培育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
全国人大代表、淮北市市长 戴启远
用绿色引领资源枯竭城市转型
绿色发展是大势所趋,资源枯竭城市在进行绿色转型中,要念好“绿字经”。淮北已累计生产原煤10多亿吨,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重要贡献,但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开采,淮北煤炭资源日益枯竭,城市与产业、生态与环保、发展与民生的矛盾凸现。近年来,淮北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不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力争实现从“高碳产业”转向“低碳经济”,坚持工业立市、产业兴市战略,围绕铝基、硅基、碳基、生物基、高端装备制造、大数据“四基一高一大”产业发展方向,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华电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 温枢刚
稳妥推进淘汰落后煤电产能工作
要通过推动热电联产项目的改造实施,实现电能对散烧煤的替代;要通过推动多能互补、分布式能源的应用及煤电灵活性改造,实现电能在能源重点消费比重的提高。持续推进从规模扩张向注重效益提升转变,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实现效率变革。注重向发展质量要效益、向存量运营要效益、向管理提升要效益,用低能耗、低排放和高效率赢得市场竞争优势。在存量资产优化上,加快“腾笼换鸟”,按照国家关于化解煤电过剩产能的要求,稳妥推进淘汰落后煤电产能工作,把更多的精力放到低能耗、低排放、高效率的绿色能源发展上。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化股份公司总裁马永生
宏观统筹规划,促炼油产能有序发展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原油加工量突破6亿吨,全国总产能已达约8亿吨,炼油行业产能过剩的风险正在集聚。国家要统筹规划炼油行业,不能无限制发展。实际上,去年好多企业的开工率只有百分之六七十,从提高能效和经营效率角度来讲,很不经济。另外,它占用了大量的资源,很多资源是社会性的资源,有调整的必要。中石化是全球最大的炼油商,正在进行转型发展,积极探索一些新的发展路径,比如炼油向化工转型,即消纳这部分过剩产能,也为国家盘活资源发挥力量。
全国政协委员,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裁 梁永岑
积极布局铁路建设,应对取消“汽运煤”经营困境
一直以来,天津港承担着来自山西、内蒙古两个煤炭主产区“西煤东运”、散煤暂存的任务,煤炭年吞吐量在1亿吨左右。2017年4月,天津港停止接收“汽运煤”,每年减少柴油车运输200万辆次以上,煤炭年吞吐量减少了3500万吨左右,相应地,铁矿石的年吞吐量也减少了3500万吨左右。面对货物吞吐量的减少,天津港内部加强了铁路线路建设,同时建议在天津港外建设两条铁路联络线,直接连接“西煤东运”的主要铁路干线。虽然两条联络线里程加起来不到200公里,但联络线不仅经过天津市,还要经过河北省和北京市,这就需要国家层面来安排。如果铁路联络线能建成,天津港的煤炭吞吐量将大幅度提升。
全国人大代表,华菱钢铁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曹志强
建立钢铁中长期去产能有效机制
钢铁行业自推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成效显著。2016年至2018年,全行业累计化解产能1.5亿吨,全面取缔“地条钢”1.4亿吨,提前完成“十三五”确定的目标,钢铁行业去产能任务基本完成。虽然钢铁行业去产能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但行业内仍存在“地条钢”死灰复燃、违规新增产能以及产业集中度不高等问题,仍需巩固钢铁行业来之不易的去产能成果,夯实中国钢铁向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中长期而言,随着中国工业化、城市化基本完成及经济结构的调整,钢材消费强度必将逐步下降,未来产能过剩格局依旧严峻。因此,必须建立中长期有效的去产能机制,涵盖建立打击“地条钢”的长效机制,促进我国由钢铁大国向钢铁强国转变。
全国政协委员、哈电集团董事长 斯泽夫
完全“弃煤化”不可行
电力发展离不开我国的资源禀赋情况。我们是多煤、缺气、少油的国家,如果把天然气、油作为主要能源,未来会在能源安全方面带来一些风险。目前从发电量来看,我们的主力机组还是火电和水电。煤炭企业应该“转型不转行”,因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在技术上已经没有问题,实际上中国已经建立起世界上最大的煤炭高效利用体系。所以,煤炭还是应该适度地发展,不能完全弃煤化。煤炭未来还有发展的空间和潜力,应该向清洁高效的方向去发展,更好地把我国的煤炭资源利用起来。
全国人大代表、国电双鸭山发电有限公司化学分厂员工 张海英
建议进一步加大煤电整合力度
应加快实行煤电联动步伐,从政策层面加大煤电整合力度,实行煤电一体化,有效减轻煤源供应不足的现象。加大因煤电差价悬殊造成的企业亏损补偿力度。加大火电企业的转型发展力度,提供宽松的转型政策和资金保障。火电企业应不断从内部挖潜增效,这是企业未来生产运营的保障。火电企业要把生产成本和资源的运用调整好。同时,要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利用,让技术人才能扎根企业,激发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此外,火电企业要加强对机组的技术改造,改变原有的经营方式和模式,例如通流改造、掺烧改造,通过技术革新,使企业的经营现状得以改善。
全国人大代表、齐鲁石化公司总经理韩 峰
煤制氢是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
面对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现状,为进一步改善空气环境质量,控制并压减燃煤消耗量是必由之路。同时必须提倡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来满足国家对绿色能源的需求。如何实现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山东省是炼油大省,炼油向炼化一体化产业链延伸,油品质量升级的关键资源是氢气。炼化一体化后,化工可以提供部分副产氢气,但远远不能满足炼油要求。比较经济可行的氢气从哪里来?当前,煤直接气化生产氢气技术可行,安全环保,成本低廉,煤制氢就是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建议尽快将煤炭消耗总量的燃煤和原料煤合并统计口径进行修改,实行分类统计,鼓励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于制氢原料,此外,腾笼换鸟,鼓励压减燃煤总量,优先用于化工原料。
全国政协委员、甘肃自然能源研究所所长周剑平
在西部设立新能源综合开发基地
西部地区资源禀赋较好,但西部地区在新能源开发利用方面有几个亟需补齐的短板:一是新能源,尤其是可再生能源的上网问题,也就是电力调度平衡的问题。二是可再生能源的消纳问题,这和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有关系。三是成本问题,也就是价格问题,消纳和成本问题都会影响到西部地区新能源的利用。四是怎样把新能源用到老百姓的手里,怎样让人人都可以用到新能源,这是推广的问题。在西部地区设立新能源综合开发基地就是为了加强西部地区新能源开发利用的薄弱环节,补齐短板,让西部地区能源产业链、价值链向中高端延伸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奇瑞汽车董事长 尹同跃
将氢能源产业提升到国家能源战略统一规划
氢能具有来源丰富、绿色环保、能量密度大、转化效率高和适用范围广的特点,被广泛认为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能源。氢能的全面产业化对优化能源结构、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已将氢能规划上升到国家能源战略高度,但我国在氢能生产、储存、运输方面目前还缺少统一规划与布局,相关配套检测与检验机构尚不完善,氢燃料产业发展进程相对缓慢。建议由国家层面统筹规划,将氢能从国家发展重点方向升级为国家发展战略的层面,做好顶层设计,促进氢能产业健康发展。
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正泰集团董事长 南存辉
创新清洁供暖社会化运行机制
实行清洁供暖是加快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打赢蓝天保卫战的重要举措。目前,清洁供暖特别是城镇社区、新农村的清洁供暖在改造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设施建设对资金需求量大,回收周期长,煤改清洁能源的费用主要靠政府投入或者居民自筹,推进较慢,缺乏系统性的支持政策,不能有效激发市场力量参与;二是专项补贴资金有限,补贴不到位、不及时,导致推广受阻;三是政府采购选择标准不明确,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使用能耗成本过高等问题突出。建议建立“政府指导+市场导向”的“煤改电、煤改气”社会化运行机制。在城市供热骨干网以公有制、混合式为主体的布局下,鼓励大、中型供热项目采用市场化手段,积极吸引社会资本以及具有技术、资金、服务优势的实力企业进入行业,利用不同商业模式,打造多种主体经营形式的供暖体制,保证项目改造的快速建设及长期稳定运行。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豪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王钦峰
煤改气令部分中小企业难堪重负,建议严控气价
近年来大面积推广的“煤改气”对空气质量改善效果显著,但对纺织等高耗能行业而言,工业煤改气、以清洁能源替代煤炭导致其能源成本上升。自2017年国内加快推进环保新政以来,各地力促企业实施“煤改气”等环保举措,对于降低大气污染、提高环保质量大有裨益。但伴随而来的“高价气”却叫企业特别是实体中小企业叫苦不迭,难以为继。有的企业更是因此被“气”吃掉了全年利润,不得不停工或者倒闭。由此,建议有关部门正视“煤改气”给企业带来的困难,遏制天然气价格上涨势头,保证实体经济和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