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例田径运动员Freiberg病影像学诊断回顾分析
2019-08-21刘东仁王炜张琳
刘东仁 王炜 张琳
1 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济南250062)
2 山东省运动康复研究中心(济南250102)
3 新汶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心医院(新泰271219)
Freiberg 病又称跖骨头骨软骨病,指发生在跖骨头二次骨化中心的骨软骨病[1-3],常见于青少年运动员或爱好运动人群。本病起病隐匿,早期诊断困难,往往与局部应力集中、累积劳损、创伤或服用糖皮质激素等有关,也可见于发育异常,如第2跖骨过长,高弓足、扁平足、拇外翻等[3,4]。本文通过回顾分析2 例田径运动员Freiberg 病的诊疗经过,探讨其影像特点及治疗方法,使运动队医务人员及患者对本病有一个全面的认识,降低运动员的损伤程度,减小运动员和运动队的远期损失。
1 病例资料
1.1 病史回顾
1.1.1 病例1
田径中长跑运动员,女性,15岁,专项训练5年,国家二级运动员。该运动员2014年8月开始专项训练,1年半左右出现前脚掌肿胀、疼痛,肿胀明显,坚持穿钉鞋训练3 周左右,肿胀消退,疼痛仍然存在。2016年7月于当地医院行X 线检查,诊断为第2 跖骨干骺端骨折,建议夹板固定,因备战省运会,未进行夹板固定。
2018年3月6日,因训练后疼痛,第1 次来我单位行X 线检查,X 线片显示第2 跖骨头塌陷,见坡状关节面,边缘增生,头端增宽,密度不均匀,第2跖趾关节间隙不均匀增宽,提示骨质坏死与修复增生并存。第2近节趾骨近端关节面规整,凹形关节面存在,见图1。诊断为第2跖骨头缺血坏死,Freiberg病,Smillie分期第4期。给予冰敷、理疗等对症治疗措施。
2018年10月参加集训,训练后疼痛加剧,采取中药泡浴及中医手法治疗;11月行第2 次X 线检查,X 线片显示第2跖骨坏死头端较前变平、宽大,关节面下缺血坏死区扩大,骨质增生较前明显。第2 近节趾骨近端关节面略有变大,凹形关节面存在,见图2。
2019年1月再次来我单位,问诊自述疼痛已消失1个月左右,仅在查体按压时出现疼痛。疼痛前后持续2年左右,多出现在高强度训练后,休息后缓解,正常行走一般不出现疼痛,行第3次X线检查。X线片显示第2跖骨头端进一步变平,周围增生骨质呈三角形、片状,部分骨片游离。第2 近节趾骨近端关节面变大,凹形关节面消失、变平,关节间隙变窄不明显,周围软组织梭形肿胀,呈骨性关节炎改变,见图3。
2019年1月28日进一步行CT及MRI检查。CT平扫结果显示,第2 跖骨头塌陷,并向背侧增生修复,骨赘形成,第2 近节趾骨基底部增生、扩大,头端坏死骨块在关节腔内游离,关节间隙明显增宽,见图4。CT三维重建结果显示,第2跖骨头增生骨质向背侧凸起,关节变形、肥大,关节间隙增宽,见图5。MRI平扫结果显示,第2跖骨头塌陷,T2-FS序列,关节面下骨髓信号增强,关节面模糊、毛糙,第2近节趾骨端可见微小裂隙,关节间隙增宽不明显,周围韧带增厚,滑膜组织增生,见图6、图7。
图1 第2跖骨头塌陷,坡状关节面,伴边缘增生
图2 第2跖骨头变平,宽大
图3 第2跖骨头呈骨性关节炎改变
图4 坏死骨块游离
图5 跖骨头变形,第二跖趾关节变形、肥大
图6 第2跖趾关节变形、肥大,关节面模糊
图7 第2跖趾关节周围韧带增厚,滑膜组织增生
1.1.2 病例2
田径中长跑运动员,女性,13 岁,专项训练2.5年,国家二级运动员。该运动员2017年8月开始专项训练,2018年4月开始偶发右足跖趾区疼痛,定位不清晰。2018年10月左右自觉疼痛加重且频繁,定位右足第2 跖趾关节区,在当地医院行X 线片检查,结果未见异常,继续训练。2018年11月进入省队集训,训练后疼痛加剧,于2019年1月来我单位行X线检查。X线片显示第2跖骨头密度不均,可见囊性变,跖骨头有变扁平趋势,见图8。诊断为第2 跖骨头缺血坏死,Freiberg病,Smillie分期第2期。
2019年1月28日行CT及MRI检查。CT平扫结果显示,第2 跖骨头变平,头端骨质密度不均匀,向背侧增生修复,关节间隙轻度增宽,见图9。CT三维重建结果显示,第2跖骨头出现塌陷趋势,修复骨质向背侧凸起,关节间隙清晰,见图10。MRI 平扫结果显示,第2跖骨头塌陷,T2-FS 序列,关节骨端骨髓信号增强、模糊,关节间隙增宽,周围韧带增厚,滑膜组织增生,见图11、图12。
图8 第2跖骨头密度不均,局部囊性变
图9 第2跖骨头变平,头端骨质密度不均匀
图10 第2跖骨头塌陷,修复骨质背侧凸起
图11 关节端跖骨头信号增强、模糊,间隙略宽
图12 关节间隙增宽、周围韧带增粗
1.2 训练情况
2 例病例类似,在地市体校训练期间,每周3~4 天慢跑,距离10~12公里。1~2天10公里以内强度训练,1天小强度、大弹性训练课,1 天修整课。与同期运动员相比无特殊,且同期运动员无类似疼痛病例发现。
1.3 病例随访
2 名运动员被确诊Freiberg 病均为在省队集训期间,2019年1~2月集训结束后,病例1 返回输送地市后暂停训练并返回学校学习,2019年3月25日在当地医院复查,被诊断为扁平足,随后退役,并接受进一步治疗。2019年5月电话回访,主诉采取正骨治疗,治疗效果欠佳,配合度不高,未再提供相关医学资料。病例2集训结束后,2019年2月19日在康复中心接受康复治疗及康复指导。治疗期间坚持小强度训练,慢跑10分钟后有疼痛感,坚持慢跑后疼痛缓解,训练结束后患侧足部有发热感。2019年2月22日返回输送地市后,继续参加体育训练,训练强度有所调整。2019年3月到新矿集团中心医院复查X 线片,病灶变化较前不明显。2019年6月继续复查,该病例持续随访。
2 讨论
Freiberg 病是发生在跖骨头二次骨化中心的无菌性坏死,多发生于第2跖骨,偶发于第3跖骨,大多为单发[1];多见于13~20 岁的青少年,女性发病多于男性。一般认为跖骨头的直接创伤和血供障碍是本病的两大主要致病因素,此外,足部畸形(如第2 跖过长、高弓足、扁平足、拇外翻等),某些全身性疾病,甚至遗传等都可能对Freiberg病的发生发展起协同作用[3]。如本研究病例1在外院被诊断为扁平足;病例2有训练间歇期穿高跟鞋的习惯。
环境、遗传等因素均能增加发育过程中跖骨骨骺对应力的敏感性,加之创伤(包括穿高跟鞋等)引起跖骨头应力增加所致的轻微创伤,均可破坏跖骨骨骺的血供[2]。临床表现为局部肿胀、疼痛、压痛,常有明显足趾纵向撞击痛。第2跖骨头坏死典型的临床表现是跖趾关节处局部肿胀和疼痛,常伴有关节活动受限[4-5]。这些症状在发病初期通常较轻,但可逐渐发展为一个慢性持续损伤病程,局部症状多在1~2.5年以后逐渐消失,遗留病变跖骨短而粗大[6-7]。本研究为2例第2跖骨头二次骨化中心及软骨的无菌性坏死。近年来,运动员患病报道有相对增多的趋势,可能与对该病的认识增加有关[8-10]。
创伤和血供障碍是导致青少年女性运动员Freiberg 病的主要致病因素,大强度运动训练容易引起疲劳后疼痛,训练方法不得当也可能出现疼痛等症状,疲劳性骨折常见于第2、第3跖骨,也伴有疼痛;加之该病最早发生于骨骺,早期改变为骺软骨骨折及骨骺缺血水肿,X线检查对软骨不成像,若不结合MRI或其他检查,待病情进展,X线片出现相应骨质密度和形态的改变,如跖骨头塌陷和骨端透亮线等,多数病情检出时已经进入Smillie分期2期。
本病典型X 线片表现为:1.受累跖骨头内有不规则透亮区,其周围骨质密度不均匀致密改变。2.跖骨头骨性关节面塌陷,并增宽、平直、不规则改变或者杯口状变形。3.有时在凹陷杯口内可见碎骨块。跖趾关节间隙增宽,与其对应的趾骨基底也可增宽,并呈致密性改变,晚期为退行性骨关节病表现。
目前广泛应用Smillie 分期判断Freiberg 病的严重程度[4],并指导治疗(表1)。对于病变早期(1、2 期)患者,多采取保守疗法,主要包括减少活动、扶拐行走,根据足底压力分布定制鞋垫等措施。运动队多结合中医手法治疗、中药泡洗、微波、冲击波等物理治疗方法。对于症状较重的患者,可给予短腿石膏或跖骨垫等矫形支具固定。后期(3~5 期)患者由于跖骨头塌陷及关节的炎性改变,多需手术治疗。既往手术方法有关节病灶清除和滑膜切除术、关节成形或置换术及截骨钢板螺钉内固定等,但以上方法在缓解症状和恢复功能方面效果欠佳,且并发症较多。目前广泛应用的手术方法是第2 跖骨头背侧楔形截骨术,主要是截除病变背侧的关节软骨,上抬受累的跖骨远端关节面并与近节趾骨形成新的关节,可联用可吸收固定钉固定,充分稳固跖趾关节。近几年还出现了一些新的手术治疗方法,如跖骨头中心减压术,该方法主要用于刺激血管重建。
表1 Smillie分期及相关病理、X线片特点
体育项目训练多数强调坚定信念、克服病痛,如果运动队医务人员对该病的认知程度不够,不能早期判断病痛来源,不做进一步的核磁共振检查,容易造成漏诊。该病女性运动员多发,疼痛间歇期或者非训练及比赛时间穿高跟鞋,会进一步加重病情。13~15岁田径运动员,一般已有2~3年的专业训练经历,努力的目标也开始转向竞技体育训练,对运动成绩充满向往和追求,容易在诊疗早期忽略伤病,做出错误的选择。故应通过加强对运动队教练员和医务人员的业务培训,增加对Freiberg病等具有项目特色的运动性伤病的认识;在运动员选材和运动伤病出现早期,选择正确的检查方式,做到早期诊断;对于病因不明确,疼痛或病变持续的情况,要密切观察,必要时进行X线检查及MRI检查,并建议运动员和教练员调整训练强度和训练计划,或者及时转诊,能够降低运动员的损伤程度,减小运动员和运动队的远期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