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安医家王仲奇辨治中风医案特色探析❋

2019-08-21王丽娜胡建鹏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9年7期
关键词:精血新安医案

王丽娜,李 玉,王 键,胡建鹏

(安徽中医药大学新安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合肥 230038)

王仲奇(1881~1945年),安徽歙县人,出生于中医世家,为新安王氏医学第四世传人。15岁时即从父学医,1903年开始在故乡悬壶执诊,声名日盛,以致“到门就诊,昼则纷扰不堪;奔命专证,夜则驰驱不已”。幼承家学而能博涉诸家,变通化裁,年轻时即以擅治感症和蛊胀等大疾名噪乡里,后更以疑难杂症誉满申江,成为当时中国名医和新安医家的杰出代表。他主张中西医互相学习,得到著名西医丁福保、顾毓琦、沈克非等人推崇。1992年安徽科技出版社出版了《王仲奇医案》,该书收载709案分为40门。其中风门详载中风诸案,其治疗特色与临床经验对于中风的临床诊治多有启迪。本文就新安医家王仲奇辨治中风的43则医案特色作一探析。

1 肝肾精血有亏是中风病机关键

中风之为病发生突然,起病急骤,病重者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言语不利,病轻者仅见口舌歪斜及半身不遂。历代医家对于中风的病因和治法都有诸多探讨。唐宋以前,以“外风”学说为主,多从“内虚邪中”立论,治以疏风散邪、扶助正气为法。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便以“外风”为核心对中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治法方药进行阐述[1]。金元时期对中风认识有了较大突破,刘完素认为病因是热,李东垣主张正气自虚,朱丹溪认为湿痰生热。至明清新安医家孙一奎认为,中风是“血病、痰病为本,外邪为标”,病因实乃外感与内伤共同所致,不应单以“内风”与“外风”分类,治疗则应用养血除风、顺气化痰等内外同治之法[2]。叶桂《临证指南医案·中风》云:“精血衰耗,水不涵木……肝阳偏亢,内风时起。”认为中风乃肝阳偏亢,内风时起强调肝病治疗三法,辛以理用,酸以治体,甘以缓急[3]。王清任所撰写的《医林改错》以气虚血瘀立论,采用益气活血治法,临证以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偏瘫,至今为临床常用方剂[4]。而对脑的认识,王仲奇认为中风病位在脑,但与心、肝、脾、肾关系密切,肝肾阴虚是病机关键。人身精血充足则“脑为之满”,于是耳目聪明;如果肝肾精血有亏则“脑髓宗脉弗能宁静”,于是“目为之眩,耳为之鸣,头为之倾,坐卧行动如坐舟车中”。这些证候,虽以肝肾病变来解释,其实都与脑气相关[5]。中风恢复期和后遗症期,因久病致气血不足,脾胃运化功能下降,易聚湿生痰、血运不畅形成瘀血,故痰瘀互结阻滞脉络是其主要病机特点。

2 《王仲奇医案·中风》医案统计分析

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分析《王仲奇医案·中风》中临床症状、脉象、治法、中药和药物属性,中风发病之头眩头晕、口语蹇等头面部症状占据前20种症状的53.49%,弦脉在前20种脉象中占据53.51%;治法中,静养安脑补肝肾占据27.91%,其次为豁痰息风潜阳、通络利窍布液等;补虚药成为中风主力用药,其次是以补益肝肾药、平肝息风药次之;药物属性多用温性和平性药物,寒性药物次之,大寒大热药物为0;药物多以苦味为帅,肝经和肾经药物分居第1、2位。王仲奇认为,中风气血不足或肝肾阴虚是致病之本,治疗体现了肝肾并补、安脑生髓的特色。

表1 《王仲奇医案·中风》的临床症状、脉象、治法、用药及药物属性

3 临床辨证论治

3.1 急性期中经络者—乙癸同源之治

滨翁案:闰四月初十日。脑者精髓之海,宗脉所聚,肾主精、生脑,肝脉入脑络。肝肾精血有亏,风邪乘虚入中,口目偏向左,目流泪有眵而视,声低舌歪,肢清,掌心内热,面微浮,肢略肿,脉濡弱而弦。此亦中络之属,特肢不废,舌不喑而已。仿古乙癸同源之治。左牡蛎(煅先煎)、石决明(煅先煎)、青龙齿(煅先煎)、金钗斛、明天麻、甘枸杞(炒)、白蒺藜、茯神、甘菊花、霜桑叶、女贞子、野料豆、丝瓜络。

按语:此案为风中经络,病由肾精血亏、风邪乘虚所致。乙癸同源,肾精不足肝阴亦不足,致脑髓失养。故治疗应与一般中经络的息风化痰、镇肝潜阳不同,而采用乙癸同源之治。诚如叶桂所言:“肝为刚脏,非柔润不能调和也。”认为 “缓肝之急以息风,滋肾之液以驱热。[6]”故药用石决明、青龙齿、明天麻等镇肝息风,甘枸杞、女贞子、野料豆、丝瓜络等补益肝肾。

3.2 恢复期和后遗症期

3.2.1 补肝益肾,填精益髓 案18:老年精血内亏,络少滋涵,阴中之阳未能固密,时挟内风以纠扰,头眩、足浮、乏力步趋,舌麻语蹇,指筋抽掣,时觉热蒸,凡此皆喑痱中见端。以柔润滋养脏络,加慎静摄为宜。大熟地、潼蒺藜、甘枸杞(炒)、野茯苓、柏子仁(杵)、金钗斛、野料豆、杭菊花、远志肉(炙)、生牡蛎(先煎)、龟板(炙令焦黄先煎)、怀牛膝(蒸)、黑芝麻。

按语:此案为中风恢复期和后遗症期,阴虚日久,肝肾亏虚者,脑髓失养,出现喑痱之症。肾精不能上荣于舌而见语蹇,肾虚不能主骨则足浮乏力,虚火上浮而时觉热蒸。治以柔润滋养脏络为法,常选用性柔不刚之品,以防耗液伤津、助阳化风之弊。方用地黄饮子加减,重用熟地黄、怀牛膝、黑芝麻补肾填精益髓,生牡蛎、龟板、杭菊花滋阴清虚热,枸杞、野料豆补肝益肾。

3.2.2 通隧清脑,息风豁痰 案3:汪,偏中在左,左肢麻木不随已经10月之久,口向右喎,语言微蹇,不时流涎,头眩,脉濡滑而弦,治以通隧清脑、息风豁痰可也。法半夏、明天麻、白蒺藜、双钩藤、豨莶草(制)、鹿衔草、威灵仙、鬼箭羽、左秦艽、远志肉(炙)、茯神、白茄根、石楠叶。

按语:此案证属中风恢复期和后遗症期之痰瘀阻络。朱丹溪主张中风“治痰为先,次养血行血”[7]。半身不遂大率多痰,在左属死血、无血,若血浊气滞则凝聚为痰。用法半夏、明天麻息风豁痰之余,尚以豨莶草、鹿衔草、威灵仙补肾强筋骨,更用远志、茯神安神清脑促进恢复。

4 结束语

王仲奇医案中风篇在中风辨治上独具特色,颇具匠心。认为中风虽病位于脑,实与心、肝、脾、肾关系密切,肝肾阴虚是其主要病机特征。其次痰瘀阻络,所以治疗体现了肝肾并补、安脑生髓及息风豁痰的特色;遣方用药也以补虚药、补益肝肾药和豁痰镇肝息风药主之,且药非道地不用,确保疗效之应。药物四气、五味、归经均以温平苦为帅,寒咸涩继之,分归于肝肾经和脾肺经。综观王仲奇中风医案,相对于中风临床常用的镇肝息风、豁痰开窍、活血通络等治法,更注重于安神养脑、补肝肾及息风豁痰,临证常用牡蛎、龙骨、茯神等补虚安神,半夏、天麻等息风豁痰。

猜你喜欢

精血新安医案
数据库技术在古代中医医案整理中应用研究进展
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探析中医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组方用药规律
新安滩
蔡连香从“精血”理论辨治妇科疾病的特色
扎纸马
张新安教授简介
Network Pharmacology Investigation in the Mechanism of Radix Pseudostellariae-Rhizoma Anemarrhenae Therapy for Diabetes Mellitus
新安滩
古人养形有三法
铸造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