唑来膦酸联合骨水泥技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效果分析
2019-08-20郭宗彩
郭宗彩
摘要 目的:探讨对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选择唑来膦酸+骨水泥技术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2015年5月-2017年3月收治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124例,采用抽签法分组。研究治疗方案期间,对照组(62例)选择骨水泥技术进行治疗,观察组(62例)选择唑来膦酸+骨水泥技术进行治疗,就两组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术后疼痛评分以及骨密度情况展开对比。结果:同对照组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术后疼痛评分对比,观察组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同对照组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骨密度对比,观察组明显增加(P
关键词 唑来膦酸;骨水泥技术;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临床效果
骨质疏松症作为系统性骨慢性疾病之一,其致病因素诸多,疾病特征主要体现为骨组织微结构退化以及骨量减少两方面,并且因为疾病影响,使得自身骨脆性呈现出一定程度增高,从而存在较高概率骨折现象[1]。本次研究将对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進行治疗的最佳力‘法进行确定,以此说明唑来膦酸+骨水泥技术临床应用可行性。
资料与方法
2015年5月-2017年3月收治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124例,采用抽签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2例,男40例,女22例;年龄56 - 83岁,平均(69.79±5.25)岁。观察组62例,男41例,女21例;年龄57 - 85岁,平均(69.82±5.29)岁。研究获得伦理委员会同意批准,所有入组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对两组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一般情况展开比较,如性别、年龄等,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方法:两组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进入医院后,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对照组选择骨水泥技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选择唑来膦酸+骨水泥技术进行治疗;对于对照组,临床医师对患者完成局麻操作后,准备展开PVP/PKP手术治疗,通过C型臂引导,采用骨水泥于患者伤椎位置注入,观察病椎中,获得满意骨水泥弥散效果后,停止注射,观察骨水泥处于硬化状态后,将穿刺针拔出。完成于术后对伤口进行加压包扎[2]。对于观察组,骨水泥技术同对照组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保持一致;此外,手术后3d,采用唑来膦酸对患者进行注射治疗,注射剂量5 mg。此外采用钙剂以及活性维牛素D,要求患者口服[3]。
观察指标:对两组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术后疼痛评分以及骨密度进行观察和对比。
判断标准:对于两组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术后疼痛,主要选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方法完成评定。评分结果同于术患者疼痛程度成正比[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软件对所有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治疗结果展开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术后疼痛评分以及骨密度)以(x+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术后疼痛临床对比:与对照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对比,观察组VAS评分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l。
骨密度临床对比:同对照组患者骨密度对比,观察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论
骨质疏松症属于发牛率较高的一种老年性疾病,并且因为此种疾病的出现,最终较易使得患者呈现出骨质疏松性骨折。以往针对此类患者在治疗期间,主要选择非甾体类止痛药物进行治疗,以及要求患者长时间卧床休息等,但是此类方法往往会导致骨质疏松患者呈现出病情更为严重的现象,相继呈现出坠积性肺炎以及褥疮等系列并发症,呈现出恶性循环现象[5]。
伴随着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针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在治疗期间,骨水泥技术获得广泛应用,此种技术表现出诸多优势:①能够做到即刻止痛,针对病椎骨折可以有效固定;②其可以做到椎体重塑,能够将骨折椎体进行即刻强化,从而对于病变椎体力学稳定作出充分保证;③呈现出于术时间短、技术成熟以及患者耐受性较好的特点。但是此种技术对于患者的骨量丢失无法进行预防,对此确定有效药物加以配合治疗意义显著[6]。
唑来膦酸作为一种双膦酸类药物,其在应用后,同患者骨表面具有的羟基磷灰石可以进行充分结合,从而对于破骨细胞FPP合成酶进行充分抑制,并且使得破骨细胞发牛凋亡现象,对于钙吸收加以促进,针对骨质疏松最终获得显著治疗效果。此外此种药物能够将患者的骨密度显著增加,并且可以将患者再发骨折以及新发骨折风险显著降低,从而将患者的治疗安全性显著提高。
本次研究中采取不同方式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进行治疗,对照组选择骨水泥技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唑来膦酸+骨水泥技术进行治疗,最终发现同对照组术后疼痛评分对比,观察组VAS评分获得明显降低(P<0.05);同对照组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骨密度对比,观察组获得明显增加(P<0.05),从而证明选择唑来膦酸+骨水泥技术对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疾病患者进行治疗,对于术后疼痛缓解以及骨密度增加可以显著促进,从而证明其应用可行性。
综上所述,临床医师选择唑来膦酸+骨水泥技术对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进行治疗,通过缓解其术后疼痛以及增加骨密度,促进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病情康复。参考文献
[1]韩建华,蔡小军,董革辉,等.骨水泥椎弓根强化内固定结合椎体增强技术治疗胸腰段骨质疏松性骨折[J].重庆医学,2015,12(22):3127-3 129.
[2]韩卫东,黄爱军,陈丽萍,等.注入骨水泥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成熟技术中的常见问题[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3,12(26):4912-4918.
[3]许正伟,贺宝荣,郝定均,等.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后骨水泥渗漏的研究进展[J].中华骨科杂志,2016,36(17):1142-1148.
[4]张亮,王静成,冯新民,等.不同黏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疗效研究[J].实用骨科杂志,2016,22(7):577-581.
[5]徐俊昌,吴桂华,廖晓龙,等.多节同时穿刺与逐节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多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6,18(6):532-535.
[6]赖伟强,陈楚群,黄启治,等.手术治疗胸腰段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中使用骨水泥对椎弓根和病椎的临床疗效[J].哈尔滨医药,2016,36(3):253-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