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教学研究
2019-08-20雷宇张德化
雷宇 张德化
[摘 要]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高校教师如何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教学,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是高校教学改革面临的新课题。以市场营销学课程为例,通过四个方面的改革,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任课教师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改革专业课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加强企业联系,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充分利用智慧工具。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课;创新创业教育;市场营销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9) 07-0092-02
2015年5月4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包括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措施、组织领导等内容,特别提到了“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1]。创新创业教育不仅仅是创新学院、辅导员、团委的事,实际上,专业课程才是创新创业的基础和保证。如何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的教学中?如何推进创新创业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这是每一位专业课教师都要思考的问题,笔者拟以安徽科技学院市场营销学为例,进行相关方面的有益探索。
一 市场营销学课程开课情况与教学目标
市场营销学在安徽科技学院的开设始于1985年,此后一直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程,自1993年招收市场营销专业以来,便成为该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课。1993年成立市场营销学课程组,1999年成立市场营销教研室,2000年面向全校开设市场营销学公选课;2001年被确定为学校重点建设课程;2003年建成市场营销学网上课堂;2004年被确定为学校精品课程;2005年被确定为安徽省省级精品课程,2016年被评为安徽省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示范项目。
多年来,市场营销学作为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面向市场营销、工商管理、物流管理、公共事业管理、财务管理等专业,每年授课人数在500人左右,深受广大同学的重视和欢迎。同时,市场营销学还作为学校其他非经管类本科专业的专业方向课或者个性化拓展课程,主要包括农学院(农学、种子科学与工程)、动物科学学院(动物科学、动物医学、动植物检疫)、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显示与光电技术)、信息与网络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生命科学学院(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园艺学、生物技术)、机械工程学院(机电技术教育、汽车服务工程)、食品药品学院等学院(烹饪与营养教育、食品质量与安全)、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应用化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外国语学院(英语)等本科专业,每年授课人数在1500人左右。
为满足学生多方面需要,更好的学习掌握知识,2003年开通了网上课程,自建成以来一直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经过多年来的不断的建设和完善,課程网站的教学资料包括教学大纲、电子课件、电子教案、案例库、练习题、试题库、实训作业、实训视频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受到了学生、教师以及社会公众的一致好评。同时,为了更好地适应信息化、多媒体化需要,市场营销学课程组中主讲教师的部分课程视频录像摄制完成并已挂在课程网站上。2017年,为了更好服务学生,面向社会公众开放,按照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标准,录制全部课程内容,更新完善课程网站资料,不断提升课程建设水平。
市场营销学是经济管理类科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为经济管理类专业后续有关专业技术课、专业方向课程、专业选修课学习发挥先导作用,具有重要地位。同时该课程是学校其他本科专业的专业方向课或个性化拓展课程,同时也可作为成人教育、企业员工、新型职业农民掌握营销知识,学习营销技能的主要骨干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或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市场营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和方法,了解分析市场营销环境、研究市场购买行为、制定市场营销组合策略、组织和控制市场营销活动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培养和提高正确分析和解决市场营销管理问题的实践能力。
二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教学的必要性
(一)新时代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新要求
高等教育从最初的精英教育发展到今天的大众教育,时代与社会对高校提出了新的要求,安徽科技学院是安徽省最早获批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为了贯彻国务院《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的精神,在2016年专门设立了创新创业学院,在凤阳、龙湖两个校区分别设立了占地面积500平方米的大学生创业园,在2018年11月召开的全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校长李震做了报告,提出要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全过程,突出课程“意识培养+知识传授+实践体验”的教学功能,设置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开发专业课程创新创业案例,将创新创业知识融入专业教育核心课程中,专业核心课程中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必须达到总学时10%以上。市场营销学作为市场营销专业的核心课程,要尽快贯彻落实学校的决定。
(二)营销行业发展需要
根据智联招聘统计数据表明,市场营销岗位近三年来一直处于前十名的热门岗位,也是缺口比较大的岗位,开设市场营销专业的高校在全国达120所之多,本科院校达到80多所,但是培养出来的人才是否都能为市场所用?是否被企事业单位认可?以安徽科技学院为例,虽然营销专业一次就业率达97%之高,就业的质量也不错,但是根据用人单位反馈回来的信息,毕业生还是存在动手能力较差、理论与实践脱节、创新意识不强等问题。现在营销行业需要的是既懂得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专业人才,也能够在面临复杂的市场形势时具有开拓创新意识的人才,而这对高校的课程教学提出了挑战[2]。
(三)大学生成长成才需要
大学阶段正是一个人思维最活跃的时期,特别是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工作的时候所面临的是错综复杂的营销环境,有时候还要涉及国际环境,跨文化环境等,高校要培养的大学生必须要具有“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开拓精神,要有敢为人先、第一个吃螃蟹的创新精神,才能成为真正优秀的、不被社会淘汰的人才。所以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角度,也对高校专业课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应该把学生调动起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
三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市场营销学课程的探索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任课教师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高素质的师资是保证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很难想象,一群保守的、思维陈旧、从未涉足市场与企业的教师能够培养出高素质的创业人才,所以一是要及时更新现有教师的观念与知识体系,加强对教师的创新创业培训,积极支持专业课教师进企业挂职锻炼,支持教师在企业兼职或自己创业,多为教师提供去企业调研、带学生实习的机会,使教师真正的认识企业、了解企业的需求和现实面临的问题[3]。二是可以积极聘请各行各业的成功人士、优秀企业家来学校上课讲学,将他们的实践经验分享给学生,开拓学生的视野。例如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安徽科技学院市场营销系就邀请了上海美设国际货运公司市场采购部经理、中公教育电商网络营销讲师为2017级营销专业学生做了《电商行业发展与职业规划》和《成功需要厚积薄发》的专题讲座。
(二)改革专业课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
大力实施以“创新实践”為导向的教学与学科竞赛相结合的一体化教育模式,加强学科专业竞赛,提升创新创业能力。以市场营销学为例,和课程相关的比赛有大学生市场营销创新大赛、安徽省大学生市场调查分析大赛和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以大赛为抓手,全员参与,将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强化教学效果,同时锻炼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这些都是学生未来创新创业实践中不可缺少的能力,在一个个参与赛事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
考核方式对教学有着“指挥棒”的作用,从原来的知识性考核为主转到以能力为主,从原来的期末考试为主转到以过程+期末考试为主,提高过程考核的比例,过程考核比例不低于30%,并使考核方式多样化,如获得专业竞赛校级或更高奖励的可以替代课程考核成绩,小组策划、课程论文、案例分析报告、其他实践活动参与情况等,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到课程活动中来。
(三)加强校企联系,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和实践练习紧密的课程,要及时吸纳营销实业界发生的新问题、出现的新事物、新观点、新思想来与时代接轨。安徽科技学院市场营销专业是和安徽德力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办学的专业,营销专业命名为“德力营销班”,除此之外,学院还和统一企业、上海链家房地产经纪公司、凤阳大王府生态农博园、黄山永佳有限公司、上海富登国际货运公司等企业开展了校企合作。在开展专业课实训时,可以把企业当作课堂,充分利用合作企业资源,多元化形式开展。
(四)充分利用智慧工具
充分利用市场营销学获批安徽省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示范项目的契机,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网络新媒体的出现,是市场营销学与创新创业教育结合的有益平台。一是利用雨课堂、学堂在线等学习平台,开展学生签到、课前预习、作业提交、提问交流等活动,增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与主人翁意识[4]。二是利用“线上微视频+公开视频资料+项目案例”的教学方法。学生登录市场营销慕课网站,就可以看到各位教师录制的微视频,在课堂上没有完全听懂的内容也可以再次学习;公开视频资料指教师上传的各种和课程相关的视频,如《营销的力量》纪录片三集、《中央电视台优秀公益广告展播》《宗庆后采访实录》《广告的力量》《品牌的价值》等,通过这些视频资料,加深对专业和课程的了解。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
2015-05/13/content_9740.htm.
[2]刘玉虹.融入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汽车电气检修”课程改革探索[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6(14):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