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雨课堂”下职业教育智慧教学改革与实践

2019-08-20傅文明

教师·中 2019年6期
关键词:智慧教学雨课堂职业教育

傅文明

摘 要:随着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智慧教学慢慢融入日常教学中。在课堂改革中,职业教育和智慧教学的相互渗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让互联网信息技术充分融入进来,使网络课堂教学成为教师思想、能力的体现,为职业学生的未来发展趋势奠定基础。其中,“雨课堂”作为一种免费的在线智慧教学解决方案,通过二维码、计算机等不同的形式,让职业教育课堂变得更加多姿多彩。文章围绕“雨课堂”下职业教育智慧教学改革的价值意义、常见问题及具体的实践措施展开探究,仅供大家借鉴参考。

关键词:雨课堂;职业教育;智慧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3-24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17-0071-02

在智慧教学中,“雨课堂”的创设改变了被动的学习模式,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因此成为众多智慧教学工具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

一、“雨课堂”的价值内涵

“雨课堂”是一款由清华大学和学堂在线共同推出的新型智慧教学软件,作为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的主要研究成果,“雨课堂”软件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借助“多媒体+慕课”的发展理念,这一款软件重新定义了“教”和“学”之间的关系,让教师能够在教育中达到高效的教学,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从“雨课堂”的软件研发功能上看,人性化的教学方法是其最为突出的教育表现。一方面,“雨课堂”能够实现便捷的课件制作,在平台上拥有着丰富的名校课程视频资源;另一方面,受网络信息技术的普惠,广大师生在使用和制作的过程中,实现了“零成本”开发和运行。

其中,还包含着全面的线上智慧教师、立体化教学数据,能够让学生更加清楚、明白地了解到所需知识的大数据类别和各项教学任务。

二、“雨课堂”下职业教育智慧教学改革特点

(一)时代性

国务院2018年1月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指出,教师应该主动研究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技术变革,积极地开展不同形式的教育教学。2018年4月13日,教育部印发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全力推进“互联网+教育”的发展新模式。在职业教育中,要想推进职业教育建设,教师就要结合“雨课堂”等智慧课堂建设的相关技术支持,积极探索智慧教育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二)系统性

2018年7月,北京慕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学堂在线)举办首届“智慧教学设计与雨课堂实战应用研修班”,面向广大教师积极宣传“雨课堂”智慧教学模式中的创新思想和模式,通过构建“理论+教学+实践”形式,让教师能够对智慧课堂的相关学习内容进行深入的了解。

(三)互动性

“雨课堂”下职业教育智慧教学改革实现了对线上、线下的有机结合。每一个拥有手机的学生,都可以轻松使用“雨课堂”,同时通过线上听课、签到、答题、反馈等多种学习方式,加强互动,感受到嵌入式开发的过程,使学习意识、创新意识不断增强。

三、“雨课堂”下职业教育智慧教学改革与实践优势

(一)职业结构的改革

“雨课堂”的理念是将物联网、传感器等先进的信息技术融入日常教学中,成为培养全方位职业人才的“助力器”。一方面,职业教育智慧教学改革的深化加速了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的调整,使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获得了更加多样的教学模式,例如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微课录制等,使多媒体教育产业沿着更加开阔的发展路径前行;另一方面,职业教育智慧教学加速了对战略性高新技术人才的培养,通过优化职业学生的知识结构、技术能力,使学生在培养目标和专业设施上获得全方位的发展。

(二)岗位需求的改革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方式的变化,“雨课堂”等智慧教学方式的使用让职业教学沿着更加理想化的方向前行。这一教学愿景通过先进的互联网信息技术,解决了大部分传统职业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一种专业化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的发展方式,实现了战略性的转变。同时,这种新型的经济运作模式立足职业教育的发展背景,实现对不同岗位需求的调整,在转型升级之上将职业教育的方法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三)教育对象的改革

在智慧教学的发展路径下,职业教育的转型不仅仅体现在教学方法的更新上,更体现在对职业学生的转型上。目前,一些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并不乐观,从自身上看也具有“重理论轻实践”的发展现象,因此高校毕业生回炉职业教育的现象也成为大势所趋。从教学对象上看,职业学生的综合素养逐步提高,而对智慧教育的知识吸收也更加全面。因此职业教育从传统的角色中不断拓展,成为中高级职业技工教育培训的重要基地。

(四)知识技能的改革

职业教育智慧教学改革应该围绕不同知识点的塑造,“雨课堂”等相关软件的辐射已经扩大到了各个教育领域。在职业教育中,职业课程要围绕社会所需的人才和能力素质,培养具备创造能力、生存能力、适应变化能力、获取知识能力、运用信息技术能力等方面的综合性人才。

四、“雨课堂”下职业教育智慧教学改革与实践方法

(一)合理规划,逐步推进智慧课堂

在现代职业教育中,智慧课堂的建设并非一蹴而就,要想实现进一步的深化,教师就必须熟练掌握“雨课堂”等相关线上媒体教学技能,全力构建一个现代化的职业教育载体。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措施,构建精品智慧课程,积极配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以确定职业教育智慧课程的实施细节和发展思路。

例如,在使用“雨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在课前提前整理好视频、习题、预习课件、导学案等各项资源,通过建立一个师生沟通的价值体系,让学生能够对学习信息具备充足的兴趣。教师要结合职业教育的不同专业、不同科目、不同基础实施系统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遇到各种问题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运用“雨课堂”实时解答、弹幕互动等传播方式,为广大师生构建一个和谐的教育关系,让学生能够通过点击“不同”“答疑”等按钮,及时清楚地了解学生的听课状况,让学生对职业知识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在课间,教师可以通过开启“弹幕”模式,让学生自由谈论,以此活跃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热情。而课后,教师则可以通过疑难问答等板块,让学生进行深化和巩固,使智慧课堂建設能够在逐步的推进模式下,获得更加鲜明的发展态势。

(二)科学评价,增进信息反馈能量

在职业教育中科学的评价能够增加师生理解程度,借助智慧课程的融入,教师可以对课程进行更加客观、公正和开放的评价。通过不同的意见和建议,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挖掘学生学习大數据,以此形成更加科学、智能、严谨和精确的评价数据。在建立一个全面的智慧课程体系时,让学生能够通过大数据、数字化等教育技术,在课程学习目标、学习需求、重点难点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的发展认知。以此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记录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成长问题;逐步累积学生的学习大数据,以此加速促进智慧学习与课程研究。

例如,在落实教育智慧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师要围绕学生自身特点、基础课程、专业学科课程等不同的方面进行评价。根据学生不同的职业定位和具体规划,侧重于综合性的评价。要通过在“雨课堂”中对学生学习问题、学习喜好的数据收集,做出相应的反馈。首先,查看学生在“雨课堂”中体现出来的学习进展,了解学生的发展水平。其次,通过观察学生的生活状态,对杂乱的活动主题给予适当的纠正。最后,面对学生遭遇的困惑,教师要予以引导和解答,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学习能量。

(三)实施拓展,创新学生职业修养

在“雨课堂”的实施中,丰富多彩的线上教学资源能够为学生开拓一片不一样的天地。“雨课堂”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开阔眼界,还具有广阔的软件覆盖面积,涵盖了幻灯片推动、个性化报表、教学任务提醒等各方面的数据资源,让每一个软件使用者都能够通过“雨课堂”,收获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教师要从职业教育的课程内容和方法上进行创新,通过实施微课程教学,建立一个宽广的网络平台教学机制,将职业教育融入全国性教育网络之中,以此实现对不同职业课程的深化和塑造。通过创新人才合作机制,将“雨课堂”中对学生的培养上升到“工学结合”的培训体系之中,为高职学生创建出更加开放的文化教育及职业技能培训。

五、结语

在职业教育中,科学的组织课堂和智慧教学是推动课程走向社会化的实体媒介,实现学生、社会、学校三方发展的链接。面对智慧教学的发展趋势,职业学校教师要结合当前最新的技术变革,实现对职业人才培养的深化。

为此,在职业教育中,教师要围绕技能型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进行一系列的教学尝试。借助“雨课堂”等不同的教育软件,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体验、兴趣动机、教学设计层次和目标进行全面的辅助。广大教育工作者要结合智慧课程相配套的教育模式,进一步强化智慧课程建设平台的开发力度,从而实现职业教育的全面深化。

参考文献:

[1]何克抗.智慧教室+课堂教学结构变革——实现教育信息化宏伟目标的根本途径[J].教育研究,2015(11):76-81.

[2]张 琪.技术变革视域下学科智慧课程建设——基于“长尾”评价的研创课程探索[J].远程教育杂志,2015(3):88-94.

[3]汤 伟.在“智慧课程”创生中体现校本特色——关于学校课程校本化的探索与实践[J].上海教育科研,2018(1):68-70.

[4]陈 琳,陈耀华,李康康,等.智慧教育核心的智慧型课程开发[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6(1):33-40.

[5]王济军.智慧教育引领教育的创新与变革——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视角[J].现代教育技术,2015(5):53-58.

猜你喜欢

智慧教学雨课堂职业教育
雨课堂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雨课堂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探究
雨课堂在经管类本科经济法教学中的微应用
从百度“神灯搜索”看课堂教育教学的变革
基于智慧教学理念的翻转课堂教学流程与互动系统设计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课程智慧教学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