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药用真菌樟芝拉丁学名的定案

2019-08-20吴声华

食药用菌 2019年4期
关键词:新种学名孢子

吴声华

药用真菌樟芝拉丁学名的定案

吴声华

(台湾自然科学博物馆生物学组,台湾 台中 40453)

牛樟芝简称樟芝,是台湾特有的药用真菌,在野外只生长于台湾特有的牛樟树干。樟芝于1990年发表为新种,学名,于1995年再度发表为新种,学名。因樟芝并非为灵芝属,形态特征比较符合薄孔菌属(),1997年将樟芝归类为,改樟芝学名为。2004年发表牛樟芝属于独立的新属:台芝属(),樟芝学名也因此而改为。对于樟芝学名的种加词应该是1990年发表的抑或1995年发表的,争议不断。2015年国际植物分类协会真菌命名委员会经充分讨论之后投票表决,通过保留作为牛樟芝的基名,即樟芝拉丁学名的种加词是。此裁决结果刊登于2017年4月的《分类学》期刊,并于同年7月在深圳举行的第19届国际植物学大会上予以公告,樟芝学名争议至此告终。

樟芝;学名;种加词;基名;命名法规

为求世界上每一种生物名称使用的一致性,真菌与其他生物相同,每一个种类只允许有一个合法的拉丁学名。如同每个人的姓名,即便有外文名、别名或绰号,法律所承认的姓名却只有一个。真菌过去被视为植物,其命名长久受《国际植物命名法规》(International Code of Botanical Nomenclature)所规范;藻类也属类似的情况。为了名正言顺,2011年在澳洲墨尔本召开的国际植物学大会通过植物命名新版法规,法规名更改为《国际藻类、真菌及植物命名法规》(International Code of Nomenclature foralgae, fungi, and plants, ICN)。如对真菌学名的使用有疑惑,须参考并遵循该命名法规的规定。如仍有争议,则可向国际植物分类协会的官方期刊《分类学》(Taxon)提案,经国际植物分类协会真菌命名委员会充分讨论后投票表决,并在《分类学》刊登投票结果,继而公告于随后召开的国际植物学大会,正式确定该物种的法定学名。此过程虽类似法院裁定诉讼案件,但其结果只是一个学名的底定,不会导致任何一方担负金钱赔偿或刑事责任。但命名法规确是物种命名的法律,经此程序决定的学名各界必须遵守。

牛樟芝简称樟芝(图1),是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的多孔菌类,也是台湾特有的药用真菌,在野外只生长于台湾特有的牛樟树干。数十年前,经口耳相传,一些山区居民把樟芝当做药用真菌使用,引起人们高度重视,而成为台湾重要的生技产业,则是本世纪的事。由于野生樟芝的台湾地域性分布,人类使用历史不长,它的拉丁学名产生较晚。1980年代后期我在台湾大学植物学研究所做博士生时,指导教授陈瑞青几次拿樟芝标本比对分类学文献,想知道是什么种类,并和我讨论过几次,终无结果。

图1 台湾大学陈瑞青教授赠送,保存于台中自然科学博物馆的樟芝标本

1989年,时任台北医学院微生物免疫学科副教授、研究药用真菌的苏庆华到大陆南京出席关于食用菌的国际会议,他带去一块赖敏男博士赠送的樟芝(1978年采集自台湾苗栗县南庄山区),想请昆明植物研究所教授臧穆鉴定种类,可臧穆并未与会。苏庆华因此在住宿的金陵饭店写了封信(图2),连同樟芝标本托人带给臧穆。1990年底,他们共同在《昆明植物研究》发表牛樟芝为新种:M. Zang & C.H. Su,模式标本(图3)存放于昆明植物研究所标本馆[1]。1990年8月在德国里根斯堡(Regensburg)举行的国际真菌学术研讨会,茶叙间我旁听他们两位聊起将共同发表新种之事,后来回忆他们说的应该就是樟芝。然而,在发表这个新种时,描述上有些错误,最明显的是把一种表面有刺状突起的外来杂菌孢子当成了樟芝孢子,因而误把樟芝归为灵芝属();另将其寄主树种误写为樟树()。不过根据命名法规的条例,这些错误可以允许,但须澄清。

1995年,台湾林业试验所研究员张东柱等人也发表樟芝为新种:T. T. Chang & W. N. Chou[2]。我借了这两次新种发表的模式标本进行研究,证实都是牛樟芝,且在模式标本上看到樟芝的担子及担孢子。依据命名法规命名先取权的规定,我认为樟芝应该采用1990年发表的学名。国际多孔菌权威芮瓦尔登(Leif Ryvarden)支持这一观点,并取得张东柱的同意,于1997年我们三人一同发表论文,承认1990年第一次发表的学名的有效性及合法性。但因樟芝并非为灵芝属,其形态特征比较符合薄孔菌属(),必须做学名的新组合(new combination)处理,归类为,采用1990年发表学名的种加词,改樟芝学名为(M. Zang & C. H. Su)Sheng H. Wu, Ryvarden & T.T. Chang[3]。注>①樟芝种加词会因属名的“性别”改变其字尾。例如属名Ganoderma是中性,其种加词的字尾须为「-um」,因此是camphoratum;属名Antrodia 是雌性,其种加词的字尾须为「-a」,因此是camphorata;属名Taiwanofungus 是雄性,其种加词的字尾须为「-us」,因此是camphoratus。

图2 苏庆华教授写给臧穆教授的信注>②信夹藏于樟芝模式标本袋中,写信日期为1989 年。

图3 存放于昆明植物研究所标本馆的樟芝模式标本

2003年,余知和在科博馆(台湾自然科学博物馆简称)进行博士后研究,也参与樟芝的亲缘关系研究,经比对相近的属种,我们发现樟芝并非属,虽然一些形态特征相似,但与的亲缘关系不近。2004年我和几位学者共同发表论文,提出牛樟芝及同样是台湾特有种的香杉芝(图4)皆属于独立的新属:台芝属()。樟芝学名也因此而改为(M. Zang & C. H. Su) Sheng H. Wu, Z. H. Yu, Y. C. Dai & C. H. Su。而香杉芝学名则改为(T. T. Chang & W. N. Chou) Sheng H. Wu, Z. H. Yu, Y. C. Dai & C. H. Su[4]。之后,国际上的相关分类学论文均支持的属级分类地位,不存异议[5,6]。与有几项显著不同的特征:对寄主种类具有高度专一性,没有;子实体有苦味,无苦味;骨骼菌丝略有类淀粉质反应,则无此反应。的培养菌丝体可产生节孢子(arthroconidia)以及厚壁孢子(chlamydospores)两类无性孢子,则不会产生这两种孢子;的交配型(mating type)是四极性(tetrapolar),是二极性(bipolar);的担孢子为小型,而的担孢子则较大。

由于1990年樟芝的新种首次发表,在特征描述上有些错误,各界对于樟芝学名的种加词应该是1990年发表的抑或1995年发表的,争议不断[7]。由于对其名称使用的不一致,因而给学术研究结果的发表及商品名称的标示都带来困扰。为了彻底解决问题,2012年多位学者联名向《分类学》期刊提案请求裁决[8,9]。2015年初国际植物分类协会真菌命名委员会经充分讨论之后进行投票表决,结果以12票赞成、3票反对、2票弃权通过作为牛樟芝的基名(basionym,一个物种的原始学名),即樟芝拉丁学名的种加词是。此裁决结果连同详细的裁决理由刊登于2017年4月的《分类学》期刊,并于同年7月下旬在深圳举行的第19届国际植物学大会上予以公告,樟芝学名争议至此告终[10]。

图4 香杉芝子实体

获得命名法规委员支持作为樟芝的基名,主要因为它是优先发表,而且模式标本确实是樟芝。真菌分类历史上,各新种发表时对于特征描述的精准性并不一致;早期显微镜不精良时,也常有特征观察或测量的不准确或不正确。学界对于原始描述的偏差处理通常是采取修正,而非另外发表新种来取代,以避免学名被任意改变而陷于不稳定。

命名法规是法典,法典的制定是由具专业经验者讨论的结果,并有修改历程。律法是规范并非真理,其逻辑不尽然能符合一般人的想法。牛樟芝原始发表时所订的种加词误用了寄主名,错把牛樟()当成樟树(.),因此把种加词订为(正确拼法为)。这类错误能否被容许?ICN第五章“名称的废弃”中有说明,不能因名称所代表的意义不符事实或不恰当就否定及废弃这个名称。举例来说,此学名不能因为该种事实上不产于秘鲁(Peru)就被废弃;又(种加词为对生叶的意思)此学名不能因为它事实上兼有对生和互生的叶片而被废弃。

樟芝学名之定案确定了樟芝学名的种加词是,这是法规的决定;樟芝属于,则是科学的决定。樟芝学名定案同时也确保了这个属名的合法性,因新属发表时指定为其模式种,如果樟芝的基名不是,则此属名()即因依据不保而失效,作为樟芝的学名也不能成立。

[1] Zang M., Su Q. [Su, C.H.]., a new taxon in genusfrom Taiwan, China[J]. Acta Bot. Yunnanica,1990, 12: 395-396.

[2] Chang T.T., Chou W.N..sp. nov. onein Taiwan[J]. Mycol. Res., 1995, 99: 756-758.

[3] Wu S.H., Ryvarden L., Chang T.T..(“niu- chang-chih”), new combination of a medicinal fungus in Taiwan[J]. Bot. Bull. Acad. Sin., 1997, 38: 273-275.

[4] Wu S.H., Yu Z.H., Dai Y.C., et al., a polypore new genus[J]. Fung. Sci.,2004, 19: 109-116.

[5] Yu Z.H., Wu S.H., Wang D.M., et al.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ofspecies and related taxa based on analyses of nuclear large subunit ribosomal DNAsequences[J]. Bot. Stu., 2010, 51: 53-60.

[6] Ortiz-Santana B., Lindner D.L., Miettinen O., et al. A phylogenetic overview of the antrodia clade (Basidiomycota, Polyporales) [J]. Mycologia, 2013, 105: 1391-1441.

[7] Chang T.T., Chou W.N..reconsidered and A.sp. nov. onin Taiwan[J]. Bot. Bull. Acad. Sin.,2004, 45: 347-352.

[8] Wu S.H., Kirk P.M., Redhead S.A., et al. Resolution of the nomenclature for niu-chang-chih (), an important medicinal polypore[J]. Taxon, 2012, 61: 1305-1310.

[9] Wu S.H., Kirk P.M., Yao Y.J., et al. Proposal to conserve the name() () with a conserved type[J]., 2012, 61: 1322-1323.

[10] May T.W. Report of the Nomenclature Committee for Fungi: 20[J]. Taxon, 2017, 66: 483-495.

Resolution of scientific binomial of the medicinal fungus “Niuchangchih”

Wu Shenghua

(Department of Biology, National Museum of Natural Science, Taichung 40453)

Niuchangchih is a medicinal fungus restricted to Taiwan on the endemic tree speciesIt was presented as a new speciesin 1990In 1995 it was again presented by different authors as a new species. Niuchangchih is not aspecies, and morphologies are similar to; in 1997 it was transferred to, and the new combination.was proposed. In 2004, the new genuswas presented based on Niuchangchih as its type species, hence its scientific binomial was again changed to.. However, controversies occurred concerning which is its correct specific epithet. Should be “” presented in 1990 or “” presented in 1995? After comprehensive discussion, the Nomenclature Committee for Fungi voted to recommend acceptance of the proposal, to conserve.with a conserved type. This result was reported in TAXON in April of 2017, and later announced in July in the 19thInternational Botanical Congress held in Shenzhen, China. The controversial problem of the scientific binomial of Niuchangchih was eventually settled down.

; scientific binomial; specific epithet; basionym; nomenclature

S567.3+9

B

2095-0934(2019)04-253-04

猜你喜欢

新种学名孢子
什么是植物的拉丁学名
草莓主要害虫名录
一株分离自四川温泉的嗜热鞘丝藻新种鉴定
润楠[Machilus nanmu(Oliver)Hemsley]学名订正过程及四川所产形态特征
我国科学家发现荞麦属新种
西藏发现植物新种
中科院海洋所命名5个深海生物新物种
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23例临床分析
制作孢子印
无所不在的小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