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医学心理学课程中的应用可能性思索
2019-08-20梅松丽高晶磊胡远超蔺新丽高婷婷李敬阳
梅松丽,高晶磊,陈 鹏,胡远超 ,蔺新丽,高婷婷,李敬阳
(1.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1;2.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吉林 长春130041;3.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吉林 长春130021)
现代医学模式的背景下,在医学院校中开设医学心理学课程,将其纳入到医学教育体系。至今,医学心理学已被列为职业医生的考试项目,重视程度与日俱增。在医学院校中,学生对医学心理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就有了更高要求。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可视化思维工具,一个开发大脑潜能的图解工具,如果将其引入医学心理学的课堂教学中,对于改善课堂教学,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学生思维能力都有很好的效果。
一、思维导图的概念及特点
思维导图(Mind Map)又称脑图或心智图,最早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是由英国心理专家巴赞(Tony Buzan)所创。它作为一种可视化思维工具,将单调的信息转换成色彩丰富和高度组织化的图式,使人的思维不再局限于整齐但繁冗的文字中,而是以更具体、更形象地方式表现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1]。近年来,思维导图开始应用于医学院校的教育领域,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记忆、改善临床操作能力等方面效果显著[2]。
思维导图具有以下特点:第一,信息承载量大。与刻板的文字相比,思维导图更具吸引力,有研究表明,将视觉辅助能力应用在学习上,可使学习效率提高400%[3]。第二,重点突出,层次分明。主题作为焦点显示在中央图形上,主题的主干关键词作为分支从中央向四周放射,逐层细化。主题和分支相互联系,关系分明,更有助于人们清楚的记忆。第三,发散思维,有明显的个人风格。不同于文字的刻板,思维导图呈现出的内容或主题更加生动,更容易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每个人尽可能从不同的角度和切入点去考虑问题,进而展示出有明显学生个性的认知。
二、医学心理学教学现状分析
医学心理学既研究心理因素在健康和疾病间的作用,也重视解决医学领域中有关健康和疾病的心理或行为问题[4],涵盖临床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基础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健康心理学、心理障碍等方面的内容。如此复杂且涉及医学生心理的学科,对它的讲授与其它医学课程相比应当给予更多的重视,但是目前来看,大部分医学院校对该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师在授课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存在的诸多问题。
(一)教学设计死板,教学质量下降。
医学心理学作为一门涵盖医学和心理学内容的复杂学科,需要教师准确把握教材知识,形成自己的教学思路,才能更好的完成教堂教学。单一的教学模板,既不利于教学重点、难点的突出,也不利于教师个人教学思路的形成,降低了教师教学的创新性和积极性,进而导致教学质量下降。
(二)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兴趣索然。
医学心理学虽然被院校设置为必修课程,但大多将其定义为考察学科,课时安排非常紧张。在“老师为主,学生为辅”的传统教学方式下,为了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教师偏重单一的知识灌输,忽略师生间的交流与沟通,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学生对医学心理学课程兴趣与学习积极性也会受到影响。
(三)传统线性笔记,复习效率不高。
医学心理学包含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和临床案例,内容繁多、复杂,传统记笔记方式容易跟不上教师的进度或听记不能兼顾,且传统线性笔记,全篇都是枯燥的文字,没有色彩亦没有图像,不利于学生记忆,课后复习时易产生疲劳感,影响复习效率。
三、思维导图在医学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思维导图的绘制步骤。
思维导图主要应用于课前的内容概要和课后的复习总结。教师一般使用软件如X-mind、亿图等绘制导图,便于课堂上使用PPT展示。学生首次绘制导图需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手绘。需要准备以下材料:A3或A4纸一张,彩色铅笔一盒,中性笔一支。以医学心理学课本第七章“临床心身相关问题”为例(见附图),步骤如下:(1)章节的主题“临床心身相关问题”列在纸的中央,主题可用关键字或图像表达。(2)根据章节内容,将“心身疾病”“内科心身相关问题”“儿科心身相关问题”“妇产科心身相关问题”“肿瘤科心身相关问题”列为次主题,是主题下的延伸。(3)在次主题下,罗列细节要点,并把它与最相关的次主题用线连接起来。每个次主题的连接线用不同颜色进行表示,更易区分和记忆。
附图 临床心身相关问题思维导图
(二)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
引用思维导图,对于教学设计的改善有明显效果。导图的绘制过程并不复杂,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导图将教学内容立体化的呈现出来,将教学的重点、难点用不同色彩、不同粗线的线条标注,既展示自身独特的灵感与创意,又利于形成自己的教学思路,从而做到教学内容与方法不拘泥于教材和模板。成形的思维导图既有教师的个人特色,又能展现医学心理学及其不同章节的特点,对于教师梳理教学思路、优化教学设计、把握教学内容都有很大帮助。
(三)改革教学方式,学生“反客为主”。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引入课堂,一方面能将学生的主要精力集中在关键的主题知识点上并且使思维清晰化,另一方面教学方式也有所改进。教师不需再照本宣科,而是通过导图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最初教师可采用PPT动画形式放映思维导图,逐步显示章节的主题、次主题和细节要点,引导学生思考,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同时培养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能力。在随后的医学心理学课堂上,教师可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本内容的理解绘制具有学生自身特点的思维导图,让学生“反客为主”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体,老师则从旁做正面指导,制作完成后师生间、学生间还可进一步沟通交流,反思自身导图存在的缺陷,从而逐步完善。
(四)创新课堂笔记,改善课后复习。
巴赞最初创造思维导图就是作为一种新型笔记方法。学生可用导图替代传统的线性笔记,仅将教学内容的主题、关键词和细节要点简要地记入笔记,用不同颜色的线条再将其相互连接,形成一个整体的知识框架体系和开放式的资料架构。巴赞[5]提出“只记录关键字词,就可以节省50%到95%的时间”,这不仅解决了笔记跟不上教师进度问题,相反还能节省下时间去提取课程中重点与难点。不同于线性笔记,思维导图式笔记是学生根据教师讲授再结合自己对课程的理解绘制完成的,每位学生的笔记都有个人特色,符合该学生自身思维方式。借助此笔记,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帮助其记忆,在课后复习中,利用思维导图也能很快的将遗忘的知识点重现,提高复习效率。
四、初显成效
思维导图在医学心理学的教学过程中初显成效。某高校护理专业分成两组进行授课,实验组应用思维导图教学方案进行医学心理学的课程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比较两组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及对课程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见附表)。在医学心理学课程上纳入思维导图进行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及满意度。
附表 两组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分析
五、小 结
将思维导图合理应用于医学心理学的课程上效果是显著的,既有利于教师优化教学设计、改革教学方式,又有助于学生创新课堂笔记、提高复习质量。在使用思维导图教学实践中,学生反应记忆效果更好,教学满意度提高。但是在现实教学环境中,医学院校对医学心理学课程没有足够程度的重视,许多教师也仅将思维导图看作是一种教学潮流,趋于形式,没有真正领悟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作用[6]。医学心理学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改善学校对医学心理学的重视程度,增加教学课时,是一个较为漫长的阶段。所以,培养教师绘制和使用思维导图的能力,利用现有的课时,提高教学质量,是今后研究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