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下绘本在小学低段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2019-08-19罗奕

读与写·下旬刊 2019年8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绘本运用

罗奕

摘要:目前,传统教学思维在很多教师思想中依然根深蒂固,应试教育还仍然占有主导地位,导致相当一部分初中生只是追求通过考试,考出好成绩,没有对道德与法治课堂产生学习兴趣,甚至有抵触情绪,觉得这门课可有可无。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道德与法治课是一门集品德、法治、实践为一体的综合学科,毫无疑问是学生品德、法治培养的一个有效途径。绘本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本相融合,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枯燥乏味的课堂氛围,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通过绘本与课本结合教学,增加了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兴趣,学生在专注学习中提高了学习效率,自然而然的也就增强了教学效果。同时,我们教师应该依据教材与绘本,为学生营造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加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认同感、体验感。

本文通过学习优秀绘本教学的案例,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探究如何将绘本与课本相结合,为《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提供理论支持,为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绘本;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9)24-0021-01

近些年来,单纯依靠课本,仅仅讲述课本上的内容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教育的需要,无法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无法保障学生全面发展。《道德与法治》新教材中新增了许多绘本素材,以生动形象的图画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用简单的插图、精炼的文字表达道德内涵、人生哲理、法治意识,通过日常生活中孩子们接触的人、发生的事,讓教材更贴近学生,他们可以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把自己带入到绘本情境中,学习人生哲理,塑造良好的道德素养与法律意识。

1.绘本教学

绘本把抽象的文字描述,通过生动的图画展现出来,内容丰富、寓意深刻,在帮助学生强化记忆课本知识,深化理解内容主旨的基础上,加强了他们的观察力,开发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增强了他们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在对课本的学习、对绘本故事的联想中碰撞出知识的火花。

2.依托绘本情境教学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是塑造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高尚的品德情操,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的关键阶段。教师在课堂中把教材与绘本相结合,运用生动、精炼的语句把绘本中的丰富多样的情境引入教材,让学生身临其境,把自己当成绘本故事中的主人公,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遇到的问题。进而,让学生突破固有的思维模式与学习方法,自己去感悟道德的意义,法治的力量。

例如:教师在讲授《做事不拖拉》这一课时,可以首先讲述相对应的绘本故事——《梦游拖拉国》:“在梦中欢欢接受了拖拉国的邀请,参加长跑比赛,发令枪响,运动员们纷纷向前冲去,欢欢发现有的运动员还在系鞋带”,讲到此处时,让学生自己动脑把故事继续编下去,在故事中体会做事拖拉的坏处。教师通过讲述这个故事,让学生反思自己身上存在的做事拖拉的毛病,引导学生从小养成做事不拖拉的好习惯。

3.用绘本中的故事指导现实中的行为

大多知识都可以通过自己学习或者成年后继续教育获得,只有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在年幼时期塑造、定型的,并且一旦形成很难纠正。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绘本中的内容,符合孩子年龄特征,均来自于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可以促使他们学习绘本中的优秀人物的良好品德,成为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学习的榜样。

绘本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小熊准备做汤,但是他的食材只有青菜,朋友们得知纷纷来帮忙,小猴子送来了大萝卜,白鸽送来了蘑菇,老鼠送来了调味料……大家齐心协力一起合作,终于做了一锅香喷喷的蔬菜汤,小熊邀请朋友们一起品尝他们共同的劳动成果。这个故事告诉学生们,朋友之间要互帮互助,众人拾柴火焰高,培养了学生关心他人、同舟共济的优良品德。

4.绘本阅读渗透知识

绘本中有很多内容是包含着科学知识的,并且把深奥的科学知识用生活化的语言讲述出来,有易于学生理解、记忆,并把这些科学知识运用到日常实践活动中。

例如:《大耳朵和小眼睛》中,大耳朵和小眼睛相互指责壮壮的生活中的不良习惯,以此告诉学生哪些不良习惯对耳朵和眼睛是有伤害的,有则加冕,无则改之,培养孩子爱耳、护眼的意识,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小猴感冒了》中,通过故事让学生懂得感冒具有一定的传染性,要加强自我防护,防止被病毒感染。

5.围绕绘本抛出问题

学生学习绘本的过程,也是自我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寻找答案的过程。教师可以以绘本为出发点,根据绘本的内容延伸出问题,让学生们边学边思考,边学边解决。

例如:《孤独的小猪》绘本讲述了小兔子、小猴子、小熊都不愿意跟小猪玩的故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原因,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绘本,与绘本进行零距离接触,从而让学生意识到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我们应该互相尊重、互相关爱。

6.课后延伸

受教学时间的限制,只有一小部分绘本能够在课堂上发挥它的育人作用,大部分都无法在课堂上进行呈现。这样一来,绘本的课后延伸就成为绘本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是在时间上、空间上对课堂教育的有力补充。

例如: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世界名著,改编写成适合孩子阅读,易被学生接受的绘本故事,教师在课后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带领学生一起阅读,让学生体会到作者海伦凯勒不抛弃、不放弃的坚韧品性,学习她以微笑面对厄运、努力克服挫折的不屈精神,并且珍惜现今的美好生活,热爱自己所拥有的一切。

7.结语

教师在小学低段《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要转变自身的教学思维,改善教学环境,在课前认真、有创意的设计课程,根据绘本内容导入特定情境,在讲课时,结合绘本中“向上”、“向善”的正能量内容,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与正确的法治观念,课后依据绘本,延伸阅读,把思想品德与社会法治的内容深深的刻印在脑海里,实践在生活中,使道德品质自然而然地转化为学生自身的观念和态度,不断提升孩子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道德素质、法治素养全面发展,塑造出学生良好的心态和健全的人格。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蒋玉卿.绘本浸润心灵体验深化情感——《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绘本教材的教学策略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40).

[3]贾丽君.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对绘本的应用探究[J].新课程·上旬,2018(8).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绘本运用
绘本
绘本
绘本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