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政策对农户种植结构的影响
——基于民勤县的调查

2019-08-19龚大鑫柴进则

生产力研究 2019年5期
关键词:石羊河蜜瓜民勤县

龚大鑫 ,柴进则

(1.甘肃农业大学 财经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2.甘肃省区域农业与产业组织研究中心,甘肃 兰州 730070)

石羊河流域发源于祁连山东段冷龙岭北侧的大雪山,是甘肃省三大内陆河之一,流域内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夏季炎热干燥,蒸发旺盛,绿洲内生产生活用水主要依靠石羊河水补给。20世纪80年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绿洲内农业扩张迅速,大部分支流被围堵拦截,处于下游的民勤县,只能依靠河道渗漏,汛期防洪排灌以及大量开采地下水补给,导致民勤县绿洲地下水位下降,部分区域内地下水矿化度加重,从原来的微咸区到现在的咸水区,人畜饮水问题突出[1],民勤县甚至出现了“生态难民”,时至今日,民勤县已成为中国沙尘暴最主要的策源地之一。

水资源是民勤县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治理的关键因素之一,自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以来,在国家“关井压田”政策的指引下,民勤县限耕限种,耕地面积大幅度缩减,生态环境有所改善,种植结构也有所调整[2]。但是,在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政策实施过程中,民勤县农户种植结构调整中凸显的节水与增收的矛盾、种植业内部发展不协调、生产与生态保护的矛盾、小农户与大市场的矛盾等突出问题,使得在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新阶段中,民勤县生态治理已取得的成果巩固受到新的挑战[3]。

一、研究区概况

(一)地理位置与环境概况

民勤县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域最下游,由沙漠、低山丘陵和平原三种基本地貌组成,西、北、东被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两大沙漠包围,总土地面积15 907平方公里,其中沙漠、盐碱地占91%,绿洲面积占9%[4]。民勤县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灌溉区,平均海拔1 367米,地势平坦,土层深厚,集中连片,绿洲内年降水量为113毫米,蒸发量2 646毫米,光照充足,昼夜温差明显,全年无霜期210天,是我国典型的沙漠绿洲区。

(二)社会经济状况

民勤县有18个乡镇,截至2016年底,全县农村常住人口17.49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13.4万人。主要种植玉米、棉花、洋葱、向日葵、茴香、黄河蜜瓜等作物。石羊河流域内综合治理以前,民勤县绿洲内拥有机井大约11 000眼,运行的机井中有300多眼深度超过300米以上,密度达到了每公里7~9眼,机井占了全省的1/3[5],地下水矿化程度逐年加重,部分作物种植受限,部分乡镇人口流失严重。近年来,在水权交易等新制度实施下,农户现有耕地大面积减少,民勤县大力减少了高耗水的洋葱和小麦,积极推动日光温室和特色林果业的发展,目前畜牧业主要以养羊为主。

二、数据来源与问卷设计

(一)问卷设计

针对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政策实施后的现状,以民勤县农户种植结构调整情况为主线设计了调查问卷。问卷中的问题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农户基本信息,包含了受访者的基本情况以及家庭人口情况;第二部分,农户投入产出情况,其中有家庭主要生产生活资料拥有情况、种植业与养殖业在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前后的变化、农户支出费用情况;第三部分,农户现有土地经营情况;第四部分,农业补贴状况;第五部分,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前后农户对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的认知。此外,也向一部分农户询问了问卷所没有涉及的其它问题,如对滴灌、正在发展的林果业、其他节水政策的认知等。

(二)数据来源

2017年7月在民勤县12个乡镇中总共发放问卷153份,收回有效问卷145份,总体样本有效率为94.8%,在调查研究中又结合实地情况,将民勤县细分为上游(蔡旗镇、重兴乡)、中游(三雷镇、苏武镇、夹河乡、大滩乡、泉山镇、双茨科乡)、下游(红沙梁乡、收成乡、西渠镇、东湖镇)。其中:上游共发放问卷38份,样本有效率为91.2%;中游共发放问卷61份,样本有效率为93.2%;下游共发放问卷54份,样本有效率为90%。文章所用播种面积、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数据来源于2007年和2017年的《甘肃省农村统计年鉴》。

受访农户中男性占80%,女性占20%,基本反映了当前农村的实际情况。受访农户中50岁以上占了50%以上,而60岁以上占了20.7%,40岁以下却只占到10%,表明民勤县农业劳动力补给不足,大部分农民更是处于或者将处于老龄化阶段;受访农户中80%受教育程度在高中以下,总体受教育程度不高。受访农户的基本属性与总体人口基本符合,表明样本具有较高的代表性(见表1)。

表1 受访农户基本情况

三、结果与分析

(一)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比重变化

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以前,民勤县上游、中游、下游地区种植的粮食作物主要以小麦为主;经济作物中,上游以黑/红籽瓜、向日葵为主,中游农户除种植籽瓜、向日葵等作物以外,有95%的农户种植棉花,下游地区相比较上游、中游地区,增加了茴香、黄河蜜瓜的种植。总体而言,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后,在粮食作物中,小麦的种植面积总体上大幅下降;经济作物中,向日葵在民勤县各乡镇种植比例明显增长,中游、下游地区农户的棉花种植比例明显下降,上游、中游农户开始种植大棚西瓜和大棚人参果(见表 2)。

表2 治理前后农作物种类变化情况表

主要原因有:第一,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以后,民勤县生态环境改善明显,地下水矿化度有所减缓,但仍然决定着作物种植结构。在上游的蔡旗镇、重兴乡等乡镇地下水矿化度介于1~3 g,属于微咸水区,适合种植小麦、黑/红籽瓜等作物;中游的泉山镇、大滩乡、双茨科乡等区域地下水矿化度介于3~10 g,属于咸水区,适合种植耐盐碱性作物;下游的西渠镇、收成乡、东湖镇大部分地下水矿化度介于10~50 g,属于典型的盐水区[6-7],只能种植茴香、葵花等一些耐盐碱的经济作物。而收成乡、东湖镇等部分地方属于沙质土壤,地下水矿化度相对较小,加上民勤的降水量由南向北递减,而且降雨主要集中在7月份和8月份,蜜瓜的品质较好。第二,农户作为一个“理性”经济人,在种植结构的调整上,追求利益最大化[8],水权交易下,农户种植结构由原来高耗水的小麦、籽瓜等作物,向耗水较少的向日葵、茴香等作物转变。第三,受市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2014年以前,我国的棉花产量供大于求,库存水平较高,导致棉花价格偏低[9],由于受种植成本的影响,尤其是人工工资水平不断上涨,棉花种植效益不佳,致使适合种植棉花的区域调整种植结构,转向向日葵、玉米、苜蓿等作物的种植,如下游的红沙梁乡以前是民勤县的主要棉产地,而在调研中发现很少有农户种植棉花。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梳理巨灾经济影响的全球性和复杂性特征,以期对巨灾的全球性经济影响问题有全面的认识.一方面在全球尺度上检验巨灾是否对国际经济系统产生了显著影响;另一方面分析巨灾产生全球性经济影响的过程和机理,从而为世界各个国共同应对巨灾风险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二)节水政策实施前后农户作物成本投入的变化情况

在对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以后,民勤县主要实行“以水定产业、以水定面积、以水定结构、以水定规模”的指导方针[10],全县实行“关井压田”政策,人均农田灌溉配水耕地2.5亩。政府在实行超额水费与超额电费政策下,规定每户标准农业用水量,超过其部分累计加额征收。文章以民勤县上游、中游、下游地区主要种植的作物为例,进行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政策实施前后农户投入成本变化的对比分析,上游区域,2017年有79%的农户种植向日葵,与2006年相比较增加明显;中游区域,2017年仅有14%的农户种植棉花,与2006年相比较,减幅较大;下游区域,主要种植黄河蜜瓜,2017年与2006年变化不大,具体如表3所示。

表3 主要作物情况变化表

由表4可知,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前后,从民勤县石羊河上游区域种植的主要作物向日葵的生产情况看,其差异主要体现在种子成本上,由原来的3.1%增加到26.5%。究其原因:2006年,农户种子来源主要是往年自留种,而在2017年农户种子则以商品种为主,相应的成本有所提高。

表4 上游主要作物(向日葵)生产情况对比表

在成本投入占比中,化肥由31.6%下降到11.8%;农膜由0%上升到8.1%;农药变化不大;柴油由17.9%下降到6.2%。这主要是因为,在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以后,政府积极引导改进种植技术,农户更加注重有机肥、农家肥的使用,保墒、规模化种植有所提高。虽然,水电费有所上涨,但是向日葵作为耗水较少的经济作物,在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后,水电费在向日葵种植成本构成中的增长比例并不明显。

由表5可知,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前后,从民勤县石羊河上游区域种植的主要作物棉花的生产情况看,其差异主要体现在劳动力成本上,由原来的32.7%增加到50.6%,因为目前棉花的采摘需要大量人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劳动力价格也不断上涨。在棉花的其他成本投入中,化肥、农膜、农药、柴油变化不大,其原因为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以后,棉花的农业生产投入资料价格变动不大;水电费在生产成本占比中增长,原因为棉花种植的灌溉结构发生变化,从原来的单一地下水灌溉,向石羊河流域水和地下水共同灌溉转变[11],从而使水电费在成本构成中占比增加。

由表6可知,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前后,从民勤县石羊河上游区域种植的主要作物黄河蜜瓜的生产情况看,黄河蜜瓜差异主要体现在水电费上,由原来的26.5%增加到46.2%,这是因为,黄河蜜瓜是高耗水作物,从发芽到成熟,大约需要7~8次灌溉,在超额水费与超额电费制度下,水电费在种植成本中相应较高。但是,在2017年,农户对黄河蜜瓜的种植比重却没有明显变化,因为民勤县黄河蜜瓜被国家评为“中华老字号产品”,更在云南昆明世博会上获得金奖,是作为甘肃省重点发展的特色产业,收成乡更是指定国家专用蜜瓜生产基地,相比较其他作物,农户更愿意种植经济效益较高的黄河蜜瓜。

表5 中游主要作物(棉花)生产情况对比表

表6 下游主要作物(黄河蜜瓜)生产情况对比表

(三)农户对种植结构变化影响因素的认知

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以来,民勤县农户的种植结构总体发生了一定的调整与变化,从表7可知,在农户种植结构变化的影响因素中,有3.45%的农户认为农业补贴额度变化对种植结构变化有影响;有82.76%的农户认为农作物价格的变动对种植结构变化有影响;有30.34%的农户认为农业节水政策的调整对种植结构变化有影响;有26.89%的农户认为从事非农业收入对种植结构变化有影响;其他农户认为农作物价格的变动对种植结构调整影响最大。

表7 农户种植结构变化的影响因素

在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后,虽然农业补贴、农业补贴额度都会激发农户生产的积极性,优化农户种植结构,提高农户经济收入。但是,在调查中有27%农户却认为,农业补贴对其生产经营影响比较小(见图1)。虽然国家给予了一定的农业补贴,但在调查中课题组发现,农业补贴目标对象与实际获补贴对象不一致的情况较多,加上政府对农业补贴监管力度的不平衡,导致在实际中,农业补贴对农户生产经营的经济效益并不明显。

由图2可知,有55%的农户认为,农业节水政策的调整,对农业生产经营有很大的影响。首先,这是因为在传统的大水漫灌下,农户在水电费上投入过大,这就倒逼了农户采取节水灌溉技术,优化种植结构。当然,节水技术在民勤县也受到了一定的阻力,民勤县中游、下游地区土地盐碱化严重,地下水矿化度高,属于咸水区,部分村落发展滴灌技术效果并不明显,设施成本较高,还存在绿洲内水质盐渍化程度高容易导致管口堵塞等问题[12]。同时,滴灌难以稀释地表盐碱成分,反而在蒸发下,地表浅层出现碱集聚,导致植物根系不同程度上死亡的情况发生。

图1 农业补贴对农户经营的影响

图2 节水政策对农户种植结构的影响

由图3可知,2016年向日葵、黄河蜜瓜价格上涨,棉花价格下降。这就能解释,在2017年为什么有更多的农户选择种植向日葵与黄河蜜瓜。在长期内,农作物价格变动与农户播种面积之间存在稳定的均衡关系,而在短期内,价格也会与播种面积之间反复调节,这意味着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作物价格变动都会影响农户的种植选择,作物价格上涨则会使越来越多的农户扩大该作物种植面积。另外,农户组织化程度低,在农产品交易中依赖买方,传统农户的经济状况使得他们基本上承受不了经营失败的风险,导致农户在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上“跟风”现象普遍。

图3 主要农作物价格变动

由表8对比分析可知,2016年民勤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6年的3 581元,增加到10 519元,其中工资性收入在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占比中,由2006年的11.25%增加到2016年的19.17%;经营净收入在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占比变化明显,2016年比2006年减少了14.99%;财产净收入在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占比中有略微变化,在2016年转移净收入相比较2006年增加了7.35%。

表8 民勤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比 单位:元,%

工资性收入的增加,表明民勤县农村家庭居民非农机会与非农收入增加,兼业化水平提高。一定程度上腾出了家庭剩余劳动力,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实践证明,在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后,农户种植结构的调整,优化了劳动力资源配置,而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的增加也是民勤县农村社会结构变迁的一个重要指标。

(四)农户对现有耕地的经营意愿

在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政策实施后,仅45%的受访农户有继续经营耕地的打算,44%的受访农户却有放弃现有耕地的打算(见图4)。同时,在44%放弃现有耕地的农户中,因灌水限制和生态环境因素的影响几乎达到了37%,而无能力耕种、打算从事非农生产、已有其他工作不想再兼业分别占到10%、9%、4%(见图 5)。

图4 农户对耕地的经营打算

图5 农户转包或抛荒的原因

首先,在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下,减少了耗水型作物的种植比例,提高了农业用水利用率。但是伴随水资源的约束,民勤县境内采取了关井压田、水权配置等措施,农户耕地面积有所减少,农户增收放缓。民勤县主要以农业为主导产业,在以关井压田政策和节水政策的推进过程中,无疑会给以种植规模取胜和种植成本最低的传统种植业带来不小的影响,在调研中大部分农户对此政策抵触情绪较大。据统计,耕地每压减10万亩,种植业产值将减少1.2万元,农户人均纯收入减少311元[12]。为此,在节水政策后农业种植结构还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农户在短期内都将会遇到绝对收入减少的困境。

其次,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以后,民勤县限耕土地基本处于沙漠和绿洲农业的交替地带,也是风沙起源的边缘化的重要地带,农户抛荒后,由于地下水位较深,农业的生态用水又受到严格限制,难以对地表的沙生植被进行水分补给,导致民勤县原有的大量植被日益减少,荒漠化程度进一步加重,自然生态修复几乎不可能。

四、结论及建议

(一)结论

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政策实施后,对农户种植结构的变化产生了影响,农户增加收入高、耗水少的向日葵、籽瓜等作物的种植,减少高耗水的小麦的种植。另外,综合治理政策的实施使农户耕地面积减少,农村出现剩余劳动力,再加上农户种植成本的增加,使农民逐渐向非农产业转移。

在影响农户种植结构调整因素方面,农作物价格变动影响最大,这说明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面对市场变化,农户对价格敏感性强,容易出现“跟风”种植的现象,因此对种植结构调整影响比较大;农业节水政策的调整影响次之,在新的用水制度下,传统灌溉方式势必使水费大幅度上涨,倒逼农户采用节水灌溉技术,但农户对采用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改变传统经营方式有一种天生的抵触心理,增加了农业结构调整的难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结构的变化和农户对现有耕地的经营意愿对农户种植结构的调整也有一定的影响,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政策、种植成本等因素的影响,使得以小农户为生产经营单位的传统农业收益减少,再加上工资性收入的增加,使农户对现有耕地的经营意愿不高,影响农户种植结构的优化。

(二)建议

1.优化种植结构,发展特色农业。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下,在减少高耗水作物种植基础上,应充分发挥民勤县光热资源,积极发展沙产业。发挥民勤县石羊河上游、中游、下游的区域差异优势,打造本区域的特色农产品品牌,在上游的蔡旗镇、重兴乡等乡镇大力发展大棚西瓜、辣椒、葡萄等产业;在中游的大滩乡、东坝镇、泉山镇、双茨科乡等乡镇积极打造人参果品牌;在下游的红沙梁乡、收成乡、东湖镇分别发展棉花、蜜瓜、茴香等具有区域特色的种植业。

2.加快土地流转,促进农业发展集约化。应积极鼓励农户进行土地流转,促成大片特色农产品种植区、现代农业示范园、高效专业合作社,不断推进农业集约化与规模化发展,保证农户得到长期土地经济收益,不断推进农业集约化与规模化发展。

3.健全市场服务体系,完善产销链条。面对小农户与大市场不平衡的发展,在产品销售环节中,县政府各职能部门应不断拓展市场渠道,发展“订单”农业、成立专业合作社、完善网络营销服务、积极参加中国兰州投资贸易洽谈会等会展,让县域内农产品走出去,建立稳定的产品销售渠道,以此倒推种植业结构的调整。

4.加大引进节水农业科技力度,引导种植业结构调整。节水技术在民勤县大力推广中受到一定的技术阻力,相关政府部门应根据县域内不同的区位特点,因地制宜引进和研发节水技术,完善县、乡、村、户农业技术员指导与培训,实现科技直通车等一系列服务[13]。与此同时,也要加强宣传力度,让更多农户了解、支持农业节水科技,从根本上调动农民主观能动性,推进民勤县节水技术发展与建设,进一步提高农民的收入和增产,促进种植业结构优化。

猜你喜欢

石羊河蜜瓜民勤县
中国西北干旱区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综合效应评价
两个蜜瓜卖出16万
石羊河流域永昌县地下水及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记住每一个甜蜜瞬间
民勤县农村学校小班化数学教学对策研究
民勤县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现状分析及思考
蜜瓜田
悠悠“石羊”情
加强投入 推进石羊河流域源头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