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药防治猪大肠杆菌病的效果研究

2019-08-19陈玉红赖宝色林秋敏

兽医导刊 2019年12期
关键词:用药治疗庆大霉素出血点

陈玉红 赖宝色 林秋敏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福建福州 350119)

猪大肠杆菌病主要是指由于致病性大肠杆菌所导致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性疾病。病猪往往表现为肠毒血症、肠炎等各种症状。本病在全球各个地区均有出现,而在我国即使是养猪行业相对较为发达的地区也时有发生,并成为了导致新生仔猪大批量生长发育不良或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给养猪行业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了养猪业的发展[1]。为此,加强对猪大肠杆菌病的干预治疗成为了学界关注的重点。近年来,随着中西兽医结合的全面推广,这种治疗方案不仅能够充分展现中兽医与西兽医的用药特性,同时还能够取得更为显著的临床干预效果,为此,我们在研究中选取了苦参止痢颗粒和硫酸庆大霉素联合用药方案,现对其在猪大肠杆菌病干预中的防治效果进行探讨。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及分组

本项目共选取60头健康仔猪,均为20日龄断仔猪,将其随机分为三组,各组各有健康仔猪20头,并将其分别设定为中西结合组(苦参止痢颗粒和硫酸庆大霉素)、复方中草药组(苦参止痢颗粒)、抗生素组(硫酸庆大霉素)。各组仔猪精神状态较佳,均未表现出疾病,其体重均相对较为接近。

1.2 治疗方法

在无菌条件下,取O301大肠杆菌与肉汤充分混合后实施接种,经恒温摇床培养箱,帮助大肠杆菌迅速扩繁,使得含菌量达到20亿/ml~50亿/ml。分别对三组仔猪进行大肠杆菌强毒攻击,每头仔猪分别灌服5mL大肠杆菌,此后再对每头仔猪进行人工接种,持续灌服5d,在仔猪表现出明显的拉稀下痢、食欲减退等症状时,为其提供相应的用药干预。具体给药方法:复方中草药组采用苦参止痢颗粒(购自北京某公司)干预,每只1.5g,每日1次,连续治疗7d;抗生素组采用硫酸庆大霉素干预,取硫酸庆大霉素行肌肉注射,用药剂量为2mg/kg,每日2次,连续治疗7d;中西结合组运用苦参止痢颗粒和硫酸庆大霉素联合干预,方法与复方中草药组、抗生素组相同。

1.3 观察指标

1.3.1 猪粪便的大肠杆菌数:对人工接种后病猪24h以及用药干预7d后病猪的粪便进行采集,观察其大肠杆菌数量变化情况。

1.3.2 猪肠道的临床解剖观察:分别在各组病猪用药3d、5d、7d后,取三只病猪进行临床解剖,观察其病理变化。

1.3.3 治疗效果:(1)治愈:在连续治疗7d后,仔猪的各种不适症状均表现出逐渐消退,并且食欲逐渐恢复正常,精神非常饱满。(2)有效:在连续治疗7d后,仔猪的各种不适症状均有明显的改善,食欲有了显著好转,腹泻问题也有了适当的缓解,精神有所恢复。(3)无效:在连续治疗7d后,幼猪食欲或者绝食症状无明显变化,仍然表现为明显的消瘦、腹泻以及精神萎靡不振等情况,或者出现了进一步的恶化。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行数据的分析处理,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对比以t值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以F行组间对比检验。若P<0.05即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组猪粪便的大肠杆菌数变化比较

三组干预后猪粪便的大肠杆菌数与干预前比较,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结合组干预后猪粪便的大肠杆菌数与复方中草药组、抗生素组比较,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各组猪粪便的大肠杆菌数变化比较(±s,/10g10CFU/g)

表1 各组猪粪便的大肠杆菌数变化比较(±s,/10g10CFU/g)

注:*表示干预前比较,P<0.05;#与复方中草药组比较,P<0.05;Δ表示与抗生素组比较,P<0.05

组别 数量 干预前 干预后复方中草药组 20 11.51±0.36 9.62±0.57*抗生素组 20 11.58±0.29 10.42±0.63*中西结合组 20 11.38±0.51 6.42±0.81*#Δ

2.2 各组猪肠道的病理变化分析

复方中草药组病猪在用药治疗3d后,解剖观察到病猪的肠管存在明显病变现象,其中空肠与十二指肠呈现为明显的水肿和充血现象,并且肠壁全层分布着大量的出血点,肠系膜淋巴结则呈现为水肿、充血现象,肝脏以及心脏均表现为正常;在用药治疗5d后,解剖观察到其空肠与十二指肠仍然有明显的水肿表现,肠壁还有着相应的出血点,肠系膜仍然有轻微的水肿现象;用药治疗7d后,病猪的肠壁仍然存在少量的出血点,并且肠管仍然有一点轻微的水肿症状。

抗生素组病猪在用药治疗3d后,解剖观察到病猪的肠管表现出较为严重的病变特征,其中空肠与十二指肠呈现出明显的水肿和充血现象,肠壁全层分布着大量的出血点,肠系膜淋巴结则表现为水肿、充血现象;在用药治疗5d后,解剖观察到其空肠、十二指肠病变有所缓解,仍然存在水肿特征,肠壁分布着各种出血点,有轻微水肿;用药治疗7d后,病猪的肠壁出血点有了显著减少,但并未完全消退,肠管有轻微水肿。

中西结合组病猪在用药治疗3d后,解剖观察到病猪的空肠、十二指肠表现出水肿症状,肠壁全层分布着少量的出血点,肠系膜淋巴结有轻微的水肿、充血现象;在用药治疗5d后,解剖观察到病猪的仅存在一定的水肿特征,肠壁未观察到有明显的出血点;用药治疗7d后,病猪的肠壁未观察到出血点,肠管有轻微水肿,肠腔内黏液增加。

2.3 各组病猪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复方中草药组病猪治疗总有效率为75.00%,抗生素组病猪治疗总有效率为70.00%,中西结合组病猪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中西结合组与复方中草药组、抗生素组比较,总有效率有显著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方中草药组、抗生素组比较,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2。

表2 各组病猪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

3 讨论

猪大肠杆菌病是一种常见的猪肠道传染疾病,其没有任何地域限制,在任何地区、国家都可能出现,并且迅速扩散,给养殖业造成巨大损失。为此,加强猪大肠杆菌病的综合防治非常有必要[2]。

本研究提出了一种中西兽医结合治疗方案,运用苦参止痢颗粒、硫酸庆大霉素联合干预,根据结果来看,中西结合组干预后猪粪便的大肠杆菌数显著低于复方中草药组、抗生素组,且治疗有效率达到了95.00%,明显高于复方中草药组、抗生素组(P<0.05),同时对病猪治疗后猪肠道病理变化进行观察发现,中西结合组的病变已经基本消失,而复方中草药组、抗生素组仍然存在一定的病理特征。这就表明单一运用苦参止痢颗粒、硫酸庆大霉素,尽管能够取得一定的效果,但与预期理想效果存在一定差距,而联合用药能够更好的发挥两者的优势,帮助猪大肠杆菌病得到防治。这主要是由于苦参止痢颗粒是一种由白芍、苦参和木香等组成的方剂,其具有和胃健脾、清热燥湿、养血敛阴的显著效果,可较好的实现对猪大肠杆菌病临床症状的改善[3]。而硫酸庆大霉素则属于一种广谱抗生素,其针对多种格兰阴性菌和阳性菌均有显著的杀菌、抑菌功效[4]。通过两种药物联合使用,能够共同发控制炎症、促进肠粘膜恢复的功效,为此,能够取得更为显著的干预效果。

综上所述,在猪大肠杆菌病治疗中,苦参止痢颗粒、硫酸庆大霉素联合用药,具有更为显著的临床效果,故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用药治疗庆大霉素出血点
替硝唑局部用药治疗牙周炎的临床效果
个体优选用药治疗方案对精神分裂病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
球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致视网膜损伤1例
硫酸庆大霉素药剂学研究进展
莫西沙星单用与联合用药治疗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疗效比较
硫酸庆大霉素临床药效学研究进展
Mutually Beneficial
矾冰液调制金黄散联合庆大霉素用于高危药物外渗致肿痛及水疱的疗效探讨
联合用药治疗偏执性精神障碍的临床经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