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人“六慢” 身心更健

2019-08-19孙清廉

保健医苑 2019年8期
关键词:生活节奏腿脚中速

◎文/孙清廉

人到老年,脏腑组织功能衰退,人的行动、思维、反应变得迟缓,记忆力有所下降,话到嘴边说忘就忘也是常事。面对现代生活的快节奏、智能化,很多老人难以适应,精神负担增加,容易引发种种问题,甚至诱发疾病和各种意外伤害。所以,老年人平时的生活节奏应该“慢”一些,做任何事情都应“慢”半拍,这对老人既是一种养生保健的方法,也是一种自我保护。

意大利有句谚语:“走得慢,走得健康,才能走得远。”医学专家也认为,放慢生活节奏,对许多疾病,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笔者认为,老人若能做到以下“六慢”,身心会更健康,也有助于益寿延年。

起床要慢:起床前应先赖床数分钟。研究表明,清晨老年人的心率较快、血压较高,血液的黏稠度增加,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时间,如心肌梗死、中风的发病率是其他时段的3~4倍,故有人将其称为“魔鬼时间”。所以,清晨老人起床时一定要“慢”一些。睡醒后,最好先赖床3~4分钟,在床上活动一下四肢,翻两次身,或闭目养神,然后再缓缓起床。切不可刚睡醒就一跃而起。起床前家人们也不要总催老人快些起床,以免引发意外。

讲话要慢:身心放松,说话莫急。老年人记忆力下降,头脑反应较慢,加之掉牙或患有疾病,口齿不太流利或讲话不太清楚,所以说话时应保持情绪稳定,不要急躁,不要太快,有些话要深思熟虑之后再说出口,以免丢三落四,表达不清楚。家人们与老人讲话要有耐心,避免让老人紧张和激动。

进餐要慢:要细嚼慢咽。老年人消化功能减退,牙齿也往往有缺损,所以进餐时一定要慢,每餐时间应在20分钟左右,进餐时要细嚼慢咽(专家建议,每次进食应咀嚼20次以上),有助于消化。否则进食太快,没有很好咀嚼就把食物咽下去,会加重胃肠负担,引发消化不良、诱发或加重胃炎、胃溃疡等胃肠疾病,还易引发鱼刺、碎骨卡喉和吸入性肺炎等危险。

走路要慢:上下楼和人多时要特别注意。俗语说:“人老先老腿。”人到老年,很多人出现“发福”,身体较胖,协调和平衡能力较差,还常患有风湿、类风湿、骨关节炎甚至伴随偏瘫等疾病,腿脚往往不太灵便。所以,平时走路一定要慢,上下楼梯或在人多的公共场所以及冬季冰雪天气时更要注意。高龄老人应备拐杖,在不平坦的地段与上下楼时最好有年轻人搀扶,防止跌倒,避免扭挫伤和骨折等发生。

开车要慢:最好保持中速行驶,开车不要接打手机。随着人们收入的提高,很多六七十岁以上的老年人也加入有车一族。然而老年人往往腿脚较慢、反应迟钝,或视力有所下降、视野缺损,因此开车时速度一定要慢一些,最好保持中速行驶,不要争强好胜,更不能开斗气车或饮酒后开车。此外,患有感冒等疾病,服用了含有镇静和扑尔敏等抗组织胺类药物后,因往往会有昏昏欲睡等反应,最好不要开车,以免引发车祸,危害生命安全。

做决定要慢:重大事情最好先和儿女商量后再做出决定。老年人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易集中,反应迟钝,许多老人还容易轻信他人。所以,有关自身和家庭中重大利益的问题,或牵扯较多的资金,不管是医疗保健或购买比较贵重的物品等,都应有充分时间的思考,在头脑清醒、心情放松时或与儿女、亲朋好友商量后再做出决定。切不可为贪小利被花言巧语哄骗,匆忙做出决定,避免上当受骗。

总之,老年人不管是生活起居、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的生活节奏,都应掌握一个“慢”的原则,防止危害身心健康,避免与减少各种伤害的发生。

找不同答案

猜你喜欢

生活节奏腿脚中速
透气感
爸妈腿脚不好, 当心这个病
播 黑 豆
大地的眷恋
初心入画
可爱的黏土小蜗牛
衡 山
你腿脚好
改善失眠,从“吃”开始
林爷爷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