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age椎间植骨融合术在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中的疗效观察

2019-08-19徐修磊邓永发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19年4期
关键词:植骨椎间变性

徐修磊,邓永发,宋 杰

退变性腰椎滑脱是一种常见的腰椎疾病,该疾病的临床病状多表现为腰部神经受到压迫,从而产生剧烈的腰部疼痛[1]。临床上对退变性腰椎滑脱主要是采取手术治疗的方式[2]。国外对椎间植骨有明确要求,终板植骨床面积要达到6.25 cm2,以保持接触面的稳定,所以在椎间隙对侧及前方先放入小颗粒骨块,并将其打压紧密,但不能影响Cage放置为原则。为观察滑椎复位Cage椎体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退变性腰椎滑脱的疗效,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128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患者满意度。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128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男性35例,女性29例;年龄43~71岁,平均年龄(59.6±0.3)岁,病程 2~12 个月,平均(9.1±0.4)月;研究组男性34例,女性30例,年龄42~73岁,平均年龄(58.6±0.1)岁,病程为2~11月,平均(8.7±0.2)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别(P>0.05)。见表1。全部患者X线检查示腰椎斜位片出现椎弓根峡部断裂,坐卧位时都会出现稍微的疼痛,甚至出现间歇性跛行。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并同意,并通过了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所选患者符合退变性腰椎滑脱诊断标准;(2)无凝血功能和神经功能障碍情况[6]。排除标准:(1)存在恶性肿瘤病史;(2)存在精神方面和认知方面疾病;(3)不适合进行麻醉和止痛药物。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选取滑椎复位、单一的后外侧横突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全身麻醉后采取俯卧位,以滑脱椎为中心,在患者的腰部进行正中直切口,将椎板间隙充分显露出来,分析椎体脱落位置,清理软组织,将横突根部和小关节显露出现,将椎弓根螺钉分别放进横突根部和小关节。椎板切除,将椎间盘也相应摘除,撑开椎间后,用提拉螺钉进行复位固定[3]。将螺钉和锁紧提拉螺钉的针棒进行链接,然后进行后外侧融合术,将神经根充分显露,将融合阶段间的小关节面破坏掉,露出松质骨面作为植骨融合骨床,将减压椎管切下的关节突和椎板切成骨条状,并把其置于融合节段两侧的关节突和横突之间,用明胶海绵将其覆盖。研究组选取滑椎复位Cage椎体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同样采用进行全身麻醉、俯卧位,在患者腰部作手术,从L4至S1棘突间,长约10 cm。切开皮肤、皮下及棘上韧带,钝性剥离L5、S1椎旁肌。显露双侧L5、椎板及椎板间限。锐性剥离双侧小关节,显露L5横突基底部,于L5、S1双侧椎弓根钻孔,置入克氏针,C臂机透视位置满意,L5拧入2枚直径6 mm、长40 mm的椎弓根螺钉,S1拧入2枚直径7 mm K35的椎弓根螺钉。再次透视椎巧根钉位置满意。将切除的骨质剪碎植L5 -S1左侧横突间。冲洗后见止血彻底,硬膜表面覆盖明胶海绵,另戳孔负压引流管1根。请点器械敷料无误,逐层缝合棘上韧带、皮下,皮肤。

1.4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术后1、4、6、12和24个月的治疗前后椎间距高度的变化,来判断术后患者病情恢复的进度。同时统计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包括疼痛和感染[6]。

专业医护人员对两组患者的生命质量(QOL)评分包括身体状况、行为、社会活动和自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QOL越高[6]。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均为正态分布且满足方差齐性,用x±s表示,采用t和单侧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椎间距高度的对比 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椎间距高度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4、6、12、24个月后对照组的椎间距高度变化明显低于研究组患者(P<0.05),详情参见表1。

2.2 两组患者QOL评分的对比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QO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情参见表2。

表1 椎间距高度的对比(mm)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对比 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研究组患者(P<0.05),参见表3。

表2 两组治疗前后QOL评分的对比(分)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对比[ n(%)]

3 讨论

退变性腰椎滑脱是一种常见的腰椎疾病,该疾病的患者临床病状多表现为腰部神经受到压迫,从而产生剧烈的腰部疼痛,严重时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7]。在临床上对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的治疗方向是减压神经根和椎管,尽可能的将滑脱的椎体进行复位,将骨性融合和内固定进行加固,保证脊柱的稳定性。

本研究中,对照组的椎间距高度变化明显高于研究组患者(P<0.05),结果表明,采取Cage椎间植骨融合术对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进行治疗,椎体间融合效果较好,高度距离较为稳定。在手术治疗上,主要是选择单一后外侧横突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和滑椎复位Cage椎体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两种方式,单一后外侧横突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在临床治疗中有以下缺点:第一,使用一般的刮勺对纤维环进行处理,处理效果并不完全,进而造成骨性终板和植骨块接触面较少,植骨融合效果并不理想[8]。第二,由于在术中选取的是碎骨快,没有一定的力学强度来对椎间隙高度进行支撑和维持。第三,容易被椎弓根螺钉复合固定的应力所阻挡,进而不利于植骨块的被吸收。相比于单一后外侧横突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Cage椎间植骨融合术有显著的优势,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上下中板和椎间融合器之间接触面积很多,又由于空心结构可以使松质骨大量的填充在内,对椎骨的融合效果较好。第二:椎间融合器是一种碳纤维材料,对前柱的负荷具有重建和维持的效果,避免了金属融合器存在的下沉情况,对椎骨的融合效果较好。第三:椎弓根螺钉复合固定同椎间融合器的齿状形态相配合放置入椎间隙内稳定性较高,极少出现脱落现象[9]。第四:完全将椎间盘进行摘除,骨性中板与椎间融合器更好的贴近,对椎骨的融合效果较好[10]。

本研究中,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研究组患者(P<0.05)。表明,采取滑椎复位Cage椎体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进行治疗,提高了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了患者的肢体功能。Butt等认为解除腰椎滑脱症状的关键在于彻底减压和牢固融合,复位反而容易牵拉神经根导致并发症。结果表明对于滑椎复位Cage椎体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需要一定医疗技术的支持,首先是对椎间隙的部位,要在术中进行充分的暴露,尽可能牵拉神经根和硬膜囊[11-12]。对于有些患者自身存在神经组织牵连严重,有些关节处出现骨质增生,进而导致神经通道狭窄,这类患者,要慎重选择这个手术方法,除此之外,还可能会对神经根和硬膜造成一定的损害[13-14]。但是滑椎复位Cage椎体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在手术过程中免去骨的过程,对患者的创伤较小,从而使手术效果理想,缩短了患者的治疗时间[15]。但是由于本研究中选取的病例较少,所以研究结果还需进一步的探究。且在对患者的随访过程中,没有出现脱落的现象,且对照组患者一部分出现了术后疼痛现象,随访人员对患者进行预后治疗,并根据患者病情的发生状况重新制定预后恢复方案。从以往的文献资料得知,Butt 等认为解除腰椎滑脱症状的关键在于彻底减压和牢固融合,复位反而容易牵拉神经根导致并发症。

综上所述,对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采取滑椎复位cage椎体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进行治疗,促进了植骨融合,有利于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

猜你喜欢

植骨椎间变性
晋州市大成变性淀粉有限公司
晋州市大成变性淀粉有限公司
Herbert螺钉合并桡骨远端松质骨植骨治疗陈旧性舟骨骨折
显微镜辅助下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颈椎病疗效研究
牙槽突裂植骨前后上颌扩弓对上颌牙槽骨位移影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脊柱椎间孔镜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
颈椎反弓对C4~5节段椎间孔形态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研究
能谱CT在钛笼椎间植骨融合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征兵“惊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