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与肛瘘切开术治疗低位单纯性肛瘘

2019-08-19黄橙紫李亚玲吴晓艳郑淋之何裕智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19年4期
关键词:单纯性瘘管肛瘘

黄橙紫,李亚玲,何 彬,吴晓艳,郑淋之,何裕智,李 俊

肛瘘发病率在我国约占肛门直肠疾病的3.6%[1],其中低位单纯性肛瘘为常见类型。2011年,美国《肛周脓肿和肛瘘诊治指南》[2]规定了低位单纯性肛瘘的诊断标准。治疗低位单纯性肛瘘的传统手术包括肛瘘切除术和肛瘘切开术,两种术式手术过程和术后切口管理方法类同,且具有相似的疗效和复发风险[3]。有报道显示,肛瘘切开术手术时间更短、术后愈合更快[4],但手术过程中需将肛门括约肌切开,会对术后肛门功能造成一定损伤。2007年,Rojanasakul等[5]首次报道了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gation of intersphincteric fistula tract,LIFT),在18例患者中,治愈率高达94%。国内外相关研究证实,LIFT术具有微创、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等优点,可在彻底清除病灶的基础上减轻对括约肌损伤,保护肛门功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6]。但Yassin[7]、Tan[8]等的报道显示,LIFT术总治愈率为61%~86%。可见其治愈率差异性较大,稳定性不高。本研究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6年5月—2017年12月进行了LIFT术与肛瘘切开术治疗低位单纯性肛瘘的对比研究,以便为临床术式选择提供真实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排除及脱落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诊断标准;年龄16~65岁,男女不限;有典型症状体征;自愿参加能配合治疗方案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不符合纳入标准;复杂性或高位肛瘘者或伴有肛周脓肿合并症;肛门狭窄、肛裂、肛门畸形等其他肛门疾病影响手术效果;直肠占位性病变、特异性感染等性质不明者;合并严重心、肝、肺、肾等脏器损害;高血压、糖尿病未控制、凝血机制障碍未纠正者及其他不适合手术;依从性差、无法配合治疗;术中未能明确内口。

脱落标准: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事件、并发症或特殊生理变化不能继续治疗者;依从性差,自行退出、失访者。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均知情同意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分组与盲法设计 采用随机、盲法、平行、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样本量计算方法:通过文献获得对照组的治愈率为79%[9],观察组的治愈率为61%[7],根据两个率之间的显著性检验计算公式观察组和对照组按1:1分配,预计可能脱落率15%,计算出总样本量为90例。采用SPSS 21.0程序,将90数字按1:1比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产生和保存随机分配序列由不参与试验实施的专人负责。盲法设计:盲底用不透明棕色信封密封,由专人保管,待入选病例进行术前讨论时由主刀医生打开。手术操作者、疗效评估者、结果统计者三者分离。

1.3 临床资料 本组共90例,两组性别、年龄、BMI、病程、瘘管长度、合并疾病及既往手术史等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1.4 手术方法 两组手术前2~3 h均用0.1%温肥皂水500~1000 mL清洁灌肠;术前0.5 h及术后3 d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头孢他啶 1.5 g,静脉滴注 2次/d)。术后第1 d,更换外层敷料,观察渗血渗液情况。术后第2 d取出内层纱布,予以太宁栓(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3150)纳肛;口服六味能消胶囊(西藏藏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10980090,规格0.45 g)每次0.9 g,2次/d。之后每日常规换药,换药前均给予温盐水500 mL坐浴。嘱清淡饮食,适当下床活动。两组均为骶麻,截石位。

观察组(LIFT术):先用探针探查以确定内口的位置,在瘘管上端括约肌间沟处切开1.5~2.0 cm的弧形切口,解剖分离括约肌间,暴露并游离瘘管。用 3-0 可吸收线结扎近内口处的括约肌间瘘管,用刮勺彻底刮除剩余窦道的感染肉芽组织及空腔。用3-0可吸收线缝合括约肌间窦道外括约肌侧,弧形切口用3-0可吸收线间断缝合。将2枚太宁栓纳入肛门,塞入油纱,外盖塔型纱布,以“丁”字带加压固定包扎。

对照组(肛瘘切开术):先以探针判断瘘管走向及深度,必要时注射亚甲蓝明确内口。由外口向内口逐层切开已探明瘘管的管壁,可见内口与瘘管交接处光滑,无粗糙渗血。刮匙搔刮内外口之间的瘘管壁,清除腐朽组织,切口两侧和外口周围的瘢痕组织予以修剪,以利引流。加压固定包扎处理同观察组。

1.5 观察指标 (1)术前基线资料;(2)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3)术后创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肛门疼痛VAS评分、肛门括约肌功能评价、临床总有效率、并发症(感染、尿潴留、肛门畸形等)、复发率、患者满意度。

1.6 评估标准 (1)疗效评估根据国家标准[11]。治愈:症状、体征消失, 创面愈合;好转:症状、体征改善,创面未愈;未愈:症状及体征均无变化。临床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采用长10 cm的游动标尺,表明0~10的字样,让患者根据自觉疼痛表明相应位置,数字越大表明疼痛越剧烈。(3)肛门括约肌功能评价采用国际Wexner肛门失禁评分[12],分值范围为0~20分,正常为0分,完全肛门失禁为20分。(4)创口愈合时间为术后第 1 d至创面完全上皮化的时间。(5)感染、尿潴留、肛门畸形等并发症发生采用“有”或“无”的评定办法。(6)患者满意度采用调查表,分为不满意、基本满意、满意,评估内容包括疼痛减轻、肛门潮湿溢液缓解、术后控便力、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满意度=(基本满意+满意)/样本总数×100%。

1.7 安全性评价及复发标准 安全性评价标准:有关,可能有关,无关,可能无关,不能评价。1级:安全,无任何不良反应;2级:比较安全,如有不良反应,不需做任何处理消失;3级:有安全性问题,经处理后消失;4级:因不良反应中止试验。复发标准[13]:肛瘘症状仍反复发作,仍然存在瘘管、内口、外口,切口迁延不愈。

1.8 统计学方法 统计数据均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年龄、BMI、病程、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VAS评分、肛门括约肌功能评分采用两因素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用率或构成比(%)表示,合并疾病、既往手术、总有效率、术后并发症情况及复发率采用χ2检验,临床疗效构成比、满意度构成比采用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指标 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2.2 术后指标 观察组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两组术后肛门疼痛VAS评分随时间变化均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术后第1、3、7、14天肛门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观察组脱落病例2例,1例因自觉疗效不足退出,1例因提前出院而中断治疗。对照组脱落病例3例,1例因私人事宜退出,2例失访。

表3 两组患者术后相关指标比较

表4 两组患者术后肛门疼痛VAS评分比较

2.3 临床疗效 术后2周,两组临床疗效构成比及总有效率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n (%)]

2.4 肛门括约肌功能评分 随访评估肛门括约肌功能,评价2组术后7天、1个月、3个月、6个月肛门括约肌功能,两组肛门括约肌功能评分随时间变化均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术后第7天、1、3、6个月肛门括约肌功能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 6。

表6 两组患者手术后肛门括约肌功能评分比较

2.5 随访指标 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满意度构成比、总满意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7、表8。

表7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及复发率 [ n (%)]

表8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n (%)]

3 讨论

肛瘘是因肛周皮肤与肛管直肠间出现异常通道所引起的病变,是临床上的多发病,仅次于痔。低位单纯性肛瘘是肛瘘的常见发病类型,手术是目前公认的治疗肛瘘的有效方法。常见的治疗低位单纯性肛瘘的传统手术术式是肛瘘切开术,具有操作简便、完全开放创面、引流通畅等特点,且疗效好、复发率低、手术时间短[14-15]。但需切断部分肛门括约肌,有报道显示该术式术后肛门失禁率达30%,同时还存在术后肛门顽固性疼痛、愈合延迟等问题[16-17]。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发展,国内外肛肠手术已经逐渐向微创手术方向发展,肛瘘的单纯治愈率不再作为唯一评判标准。尽可能减少手术操作对肛门功能的损害,尤其是对肛门括约肌生理功能的保护,如何有效减少肛瘘术后并发症、维持肛门括约肌正常生理功能、减轻术后疼痛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已成为肛肠科研究的热点问题[18]。LIFT术最早在2007年由泰国Rojanasakul等[5]提出,治愈率达94.4%。该术式是通过结扎切除括约肌间处的瘘管而闭合内口,使肛门内外括约肌无明显损害,进而最大可能性保护肛门功能。但国内外相关报道显示,LIFT术治愈率差异性较大,稳定性不高。因此笔者认为,在治疗肛瘘尤其是低位单纯性肛瘘方面,传统的经典术式肛瘘切开术与LIFT术的比较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本研究共纳入90例低位单纯性肛瘘患者,观察组行LIFT术治疗,对照组则行肛瘘切开术治疗。通过临床对比研究发现,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临床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情况、复发率、患者满意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98%,这与姜鹏君等[19]的观察组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为93%基本符合。值得一提的是,两组在总有效率方面虽无统计意义。但笔者认为,肛瘘切开术更加可靠。原因是,该术式将瘘管切开并清除瘘管坏死组织,是一种完全开放切口的经典术式。本研究显示,对照组治愈率为91%,略高于观察组的84%。Kronborg等[20]的报道中同样得出,肛瘘切开术愈合时间较短,治愈率较高。而LIFT术需要将括约肌结扎并切断瘘管,扩大外口引流。陈哲等[16]报道治愈率仅为51%,分析原因,可能与适应症选择和手术技术有关,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研究[21]。其次,观察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IFT术经肛门括约肌沟间沟对瘘管进行精确的剥离结扎,需要尽可能平行于肌纤维走向而减少对括约肌肌纤维的影响,且对医师技术水平和熟练程度要求较高,因此手术时间较长。再次,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文献报道基本相符[22]。观察组术后第1、3、7、14天肛门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观察组术后疼痛更轻,创面愈合时间更短。分析原因,可能是LIFT术创面较小且切口采取缝合处理,而肛瘘切开术创面较大,切口开放,与肛门相通,排便时增加了粪便对创面、括约肌的刺激及对创面的污染。观察组在术后第7天和1、3、6个月的Wexner评分方面始终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LIFT术有效保护了肛门括约肌功能。笔者认为其原因有两方面,一是肛瘘切开术需切断部分肛门括约肌,不可避免影响术后肛门功能恢复;二是LIFT术手术时完全闭合内口下方肛腺组织,利于维持肛门正常解剖结构。在感染并发症方面,观察组有3例,对照组有1例。笔者认为,肛瘘切开术伤口是开放的,引流通畅,换药时切口可充分清拭,不易留下未清除的死腔。而LIFT术采用缝合的方法,伤口闭塞,切口感染风险较大。此外,有研究发现[23],LIFT术若不处理括约肌间沟到内口段瘘管,则粪便残渣可能经内口进入而造成感染,已有报道证实LIFT术后未愈病例变成括约肌间瘘。两组均有尿潴留并发症的发生,可能与术后疼痛或麻醉使膀胱过度充盈而致膀胱收缩无力有关。两组均未有肛门畸形严重并发症的发生,说明两组术式安全性相当。

综上所述,治疗低位单纯性肛瘘,传统的肛瘘切开术具有操作简便、治愈率高、复发率低的特点,节约了手术时间,操作稳定且可靠。而LIFT术的创口愈合时间更短,能有效减轻术后疼痛,保护肛门括约肌功能,但在手术时间和治愈率稳定性方面,不具备比较优势。因此,在治疗低位单纯性肛瘘时,应根据患者基本情况及近远期治疗诉求,来选用合理术式。本研究为单中心研究,样本量小,随访时间仅为6个月,时间较短,肛门治愈未得到影像学检查的证实,均为本研究不足之处。

猜你喜欢

单纯性瘘管肛瘘
先天性耳前瘘管的诊治进展
90锶-90钇敷贴器治疗单纯性毛细血管瘤的护理体会
微创小切口术在单纯性阑尾炎患者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当归芍药散合桂枝茯苓丸加减治疗单纯性卵巢囊肿的临床研究
耳前瘘管:聪明洞还是烦恼洞
当心特殊肠癌的“幕后黑手”——肛瘘
手术可以根治肛瘘
磁共振成像不同扫描序列诊断肛瘘诊断价值
肛瘘微创手术治疗进展分析
“耳仓”是福还是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