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早期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临床对照观察研究

2019-08-19喻松霞朱哲远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19年4期
关键词:胰腺显著性肠道

李 珍,高 峰,喻松霞,朱哲远

急性重症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是临床上常见的危重急腹症之一,表现为上腹部剧烈疼痛、排气排便停止,多伴有腹胀甚至胃肠道出血、多系统器官功能障碍和/或局部并发症,如胰腺坏死、胰腺脓肿或出血,临床过程凶险,病死率高,无菌性者病死率为10%,一旦胰腺继发感染坏死,病死率达25%[1]。肠道功能障碍可使SAP病情急转直下、预后转恶,因此,病程早期防治肠道衰竭是治疗SAP成功与否、预后好坏的关键。SAP起病24~48 h是病情发展的重要时刻[2],早期做出快速准确的判断、识别急性胃肠道 功 能 损 伤( acute gastrointestinal injury,AGI)、启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改善肠道动力,有效防治肠道衰竭,对阻断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发生、预防多脏器功能障碍(MODS)、多器官衰竭(MOF)意义重大。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在2015—2017年间收治的138例SAP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早期治疗SAP,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选择138 例在杭州市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SAP患者为研究对象,男73例,女65例;平均年龄(44.8±16.4)岁。按入院先后顺序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68例与治疗组70例。对照组男36例,女32例;年龄 24~60 岁,平均(41.9±17.9)岁。病程 5~39h,平均(12.81±5.28) h。治疗组男37例,女33例;年龄 23~64 岁,平均(45.8±11.7)岁。病程3~41 h,平均(17.49±4.51) h。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征得患者或家属的知情同意,获得相关伦理委员会批准。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注: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组别 例数(n) 男(n)女(n) 年龄(yr) 病程(h) 血AMY(U/L) CRP(mg/L) IAP(mmHg) APACHEⅡ(s)治疗组 70 37 33 45.8±11.7 3~41 1009.40±425.71 213.40±82.34 19.08±6.37 15.19±3.11对照组 68 36 32 41.9±17.9 5~39 970.60±337.81 197.13±77.40 17.83±4.48 14.18±2.13

1.2 诊断标准 参照《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14)》[3]中的SAP相关诊断标准。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按SAP治疗原则予以常规治疗,禁食、积极液体复苏、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腹胀明显者胃肠减压,营养支持,脏器功能支持等。治疗药物:(1)奥美拉唑40 mg(海南灵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4389),静脉滴注,1次/d。(2)醋酸奥曲肽(Novartis Pharma Schweiz AG,Switzerland,国药准字H20150364)皮下注射,用量 0.1 mg,Q8H。(3)地佐辛(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0329)5 mg肌注;必要时止痛。(4)莫沙必利(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0317)5 mg,3次/d,碾碎后胃管内注入。(5)舒泰清(舒泰神北京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0034)100 mL,口服或者胃管内注入,1~2次/d。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基础上加用中药内服。组方:黄芩、蒲公英各30 g,枳实、赤芍各20 g,大黄(后下)、莱菔子、瓜蒌子各15 g,玄明粉(烊冲)、槟榔、厚朴、木香各10 g。水煎浓汁150~200 mL,早晚各一次,从胃管内注入,夹闭胃管,2 h后再开放。生大黄粉30 g,用温生理盐水100~150 mL化开溶解后过滤药渣,立即予以保留灌肠。芒硝500 g碾成细颗粒状,用院内自制的双层医用纱布袋(规格30 cm×30 cm)包裹,置于上腹部胰腺体表投影处。袋内芒硝由粉末状转变成潮湿固体状,即予以更换,1~2次/d。两组均7 d一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实验室指标如血淀粉酶、血CRP的下降幅度与改善情况比较;症状与体征改善情况,观察腹泻开始时间、肠麻痹解除(腹胀减轻,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时间、体温正常时间、腹内压下降至预计值时间、APACHEⅡ评分降到预计值时间;临床疗效、ICU中转及住院时间。

1.5 疗效标准 治愈:主要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好转:主要症状、体征明显改善,不影响或轻微影响患者进食和休息;无效:主要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

1.6 统计学方法 使用 SPSS 17.0 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AMY和CRP不同时间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两组患者胃肠道功能复原时间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总有效率=(治愈+好转)/n×100%,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血AMY指标变化比较(表2) 两组患者各时间点球形检验结果P=0.001,数据不满足球形分布假设,以Greenhouse-Geisser进行自由度校正。结果显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自组内血AMY水平随着治疗延长均表现为降低,各个时间点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730.375,P<0.05)。且血中AMY含量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F交互=30.963,P<0.05)。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分组=32.710,P<0.05),表明不同组间患者的血AMY之间存在差异,治疗组的血中AMY下降的幅度更大。

表2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血AMY(U/L)指标变化比较()

表2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血AMY(U/L)指标变化比较()

注:a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b与T0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c与T3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d与T5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e与T7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组别 例数时间点T0 T3 T5 T7 T10治疗组 70 1009.40±425.71 361.74±176.84ab 225.08±113.11ac 160.83±87.26ad 141.40±59.57a对照组 68 970.60±337.81 562.16±195.60b 522.13±156.84 387.65±60.60d 259.11±41.08e

2.2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血CRP指标变化比较(表3) 两组患者各时间点球形检验结果P=0.001,数据不满足球形分布假设,以Greenhouse-Geisser进行自由度校正。结果显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自组内血CRP水平随着治疗延长均表现为降低,各个时间点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601.921,P<0.05)。且血中CRP含量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F交互=70.700,P<0.05)。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分组=21.543,P<0.05),表明不同组间患者的血CRP之间存在差异,治疗组的血中CRP下降的幅度更大。

表3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血CRP(U/L)指标变化比较()

表3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血CRP(U/L)指标变化比较()

注:a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b与T0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c与T3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d与T5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e与T7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组别 例数(n)时间点T0 T3 T5 T7 T10治疗组 70 213.40±82.34 160.90±42.51ab 118.45±37.47ac 84.05±21.16ad 71.49±41.07a对照组 68 197.13±77.40 189.40±38.85 183.30±31.50 142.90±31.03d 104.84±27.77e

2.3 两组患者胃肠道功能复原时间比较(表4)治疗组药物性腹泻开始时间、肠麻痹解除时间、体温正常时间、腹内压下降时间、APACHEⅡ评分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

表4 两组患者胃肠道功能复原时间比较()

表4 两组患者胃肠道功能复原时间比较()

注:a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组别 例数(n) 腹泻开始时间(h) 肠麻痹解除时间(d) 体温正常时间(d) IAP≦12mmHg时间(d)APACHEⅡ≦8(分)时间(d)治疗组 70 10.65±3.47a 3.89±1.14a 4.47±1.57a 6.54±1.41a 5.19±2.34a对照组 68 14.11±3.85 5.68±3.21 6.36±1.64 9.69±2.26 8.50±4.25 t-5.524 -4.385 -7.073 -10.115 -5.660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2.4 两组临床疗效、ICU中转及住院时间比较(表5) 治疗组住院日和ICU中转率少于对照组,总有效率(90%)高于对照组(73%)(P<0.05)。

表5 两组临床疗效、ICU中转及住院时间比较()

表5 两组临床疗效、ICU中转及住院时间比较()

注:a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组别 例数(n) 治愈 好转 无效 总有效率(%) ICU中转率(%) 住院日(d)治疗组 70 41 22 7 90a 15a 15.35±1.89a对照组 68 24 26 18 73 31 19.70±1.34 χ2/t 9.593 9.060 -15.372 P 0.008 0.003 0.000

3 讨论

SAP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类急腹症,起病急,进展快,临床病理变化复杂,SAP完整自然病程可以分为全身炎性反应期、全身感染期和恢复期3期。最早出现的并发症是SIRS、急性肺损伤(AIL)[4],机体产生的炎症因子(CRP、TNF-a、IL-1、IL-6等)、内毒素和炎性介质(前列环素、白三烯、血小板活化因子等)[5],对胰腺造成二次打击,后期病情加重呈现“瀑布”效应,出现MODS甚至MOF。

已有大量循证依据证明,肠道细菌易位是急性胰腺炎感染的启动因素。SAP类似于严重的体内“化学性烧伤”[6],大量炎性渗出液直接刺激腹膜,患者多伴肠麻痹、肠动力障碍,粪便推进排出受阻,使肠道内细菌过度繁殖、失调,为细菌易位创造条件。另一方面,SAP导致大量体液丢失,补充不足,有效循环血容量下降,肠道缺血性损伤,肠黏膜屏障受损,内毒素和细菌先后不断易位,局部感染向全身感染扩散,导致肠源性内毒素血症、菌血症和MOF,病死率高达40%[7]。

SAP早期并不主张手术,目前常规治疗手段包括液体复苏、胰腺体息(禁食、胃肠减压、制酸抑酶)、解痉止痛、营养支持、脏器功能支持等。核心治疗药物之一——生长抑素抑制内外分泌腺的分泌,使胰腺得以休息。生长抑素同时可减少内脏血流,抑制胃肠动力。已有部分学者研究得出结果,胰酶活性抑制药物(甲磺酸加贝酯、抑肽酶)、抑制胰酶分泌药物(生长抑素、奥曲肽)或炎症抑制药物(来昔帕泛、抗肿瘤坏死因子)的应用,均不能改善急性胰腺炎病人的预后。生长抑素不常规用于AP的治疗[8],除非合并胰漏、消化道出血。对于SAP合并胃肠功能衰竭,现代医学缺乏特效的治疗方法,采用禁食、抑制消化液分泌、全肠外营养支持等治疗手段,有一定效果,但时间一长,可引发肠黏膜萎缩及菌群失调[9],增加二重甚至三重感染机会,对预后极其不利。

中医药作为我国的传统瑰宝,新的药理机制不断被临床和科研机构发掘。中医药可从急性胰腺炎发病的不同角度发挥治疗作用[10]。研究发现,大黄抑制炎症递质产生和释放,减轻胰腺组织损伤,并具有抑制胰酶分泌、改善胰腺微循环、减轻氧自由基损害、阻止钙超载等作用,对肠道具有促进肠蠕动、缓解肠麻痹、抑制肠道菌群易位、促进肠道内毒素排出等多种功能[11-12]。张淑坤等学者的研究已证实,给 SAP 大鼠灌服大黄为主要成分的清胰颗粒,有效上调肠黏膜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能力,维持肠黏膜屏障的完整性[13];抑制中性粒细胞浸润,减少炎症因子释放,减轻ALI,有效阻断其他重要器官衰竭[14]。芒硝可对肠黏膜产生机械性刺激,使肠道蠕动增快,起软坚泻下、清热作用[15]。大黄、芒硝两药相须为用,功效加倍,可提高患者血清补体水平,增强患者免疫功能,提高治疗效果[16]。芒硝敷于脐周腹部,具有消炎利胆止痛、吸收腹腔渗液、促进胰腺假性囊肿吸收缩小、促进肠道功能恢复等功效[17]。应用大黄灌肠,除了直接刺激直肠促进生物电活动,排泄宿便,还可以推陈出新,以通为补。中西医结合内服、灌肠、外敷治疗方案通里攻下、清热解毒,在病程早期可减轻腹胀,直接清除肠源性内毒素,增加胰腺血供[18],抑制胰酶分泌;后期减少胰酶和肠道内毒素入血,从而减少对其他脏器造成的损害[19]。中西医结合治疗SAP疗效确切,治疗前景良好,可以作为西药的有效补充。特别在尽早恢复胃肠道功能方面,可以发挥独到作用。早期禁食不禁中药,以通里攻下法为主的中医药结合治疗手段,已被证实在缓解和预防胃肠功能障碍这一问题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明显缩短SAP病程,使病死率逐年减低,体现中西医结合治疗SAP的优势[20]。本组病例研究结果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早期启动,用大黄、芒硝为主的单方复方多途径联合用药,即内服、外敷、灌肠综合治疗,达到通腑泻毒、行气止痛,腹胀腹痛症状缓解,肠麻痹解除,更利于早期达成SAP治疗目标,即胰腺休息和肠功能恢复。防治肠功能衰竭,对于提高SAP治疗效果,明显改善预后,临床意义重大[21]。

本组资料显示,用中西医结合方案的治疗组,血清中的炎症指标CRP和AMY下降幅度均较对照组显著。分析原因,可能是急诊早期即实施中西医结合方案相关,禁食而不禁中药,早期有效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药物性腹泻开始越早,胃肠道功能恢复越好。治疗组的肠麻痹解除时间、体温正常时间、腹内压下降时间、APACHEⅡ评分改善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治疗组患者住院日和ICU中转率也少于对照组,且未出现不良反应,治疗组总有效率(90%)明显高于对照组(73%)(P<0.05)。因此,急诊早期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较单一西医治疗效果明显,对改善SAP病人的预后意义重大。

猜你喜欢

胰腺显著性肠道
一种结合多尺度特征融合与像素损失加权的显著性目标检测方法
70%的能量,号称“肠道修复菌之王”的它,还有哪些未知待探索?
夏季谨防肠道传染病
《中华胰腺病杂志》稿约
常做9件事肠道不会差
CT,MRI诊断急性胰腺炎胰腺内外病变价值比较
胰腺超声检查
基于区域特征聚类的RGBD显著性物体检测
基于显著性权重融合的图像拼接算法
欧盟法院判决明确欧盟商标通过使用获得显著性的地域认定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