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哲学基础教学的“课程思政”
2019-08-18郑湘瑞刘明
郑湘瑞 刘明
【摘要】医为仁术。以气一元论和阴阳五行学说为主体的中医学哲学基础,不仅是中医学理论与实践的指导,其蕴含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当代大学生巩固唯物主义世界观、树立对生命的敬畏观、建立正确的生命观、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起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课程思政 中医哲学基础 生命观
近年来,上海市推行的“课程思政”改革为新时代的大学教育提供了一套有价值、可推广的“上海经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为此,教育部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新的要求。
“课程思政”建设的重点在“思政”,但“课程”是基础,是载体。没有好的课程建设,“课程思政”功能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为此,尊重课程建设规律,切实强化课程建设管理是“课程思政”建设的根本基础。
中医学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远取诸物,近取诸身”等取象比类的方法。天文的,地理的,人世间的都可以拿来印证自身,天然地和“课堂思政”相契合。在中医学习与教学过程中,可以与“课堂思政”无缝衔接,水乳交融。
生命观是世界观的一种,是个体对生命的认识,反映了对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态度。自古以来,“救死扶伤”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中医学就是仁人之术,中医从业者必须具有高尚的医德。对医学生来说,医德的培养有赖于正确的生命观塑造。以气一元论和阴阳五行学说为主体的中医学哲学基础,不仅是中医学理论与实践的指导,其蕴含着世界观和方法论,对当代大学生的生命观培养依然有着积极的意义。我们在中医基础教学中积极开展课堂思政,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巩固唯物主义世界观
气一元论认为,气是构成世界的本原,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气的不同形态,世界上一切现象都根源于气。气是不断运动和变化的。“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人是天地的产物,气也是生命的本原,是构成生命的基本物质。“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素问·宝命全形论》)人的生长壮老已,疾病的发生,都源于气。人之生死全赖乎气,气聚则生,气壮则康,气衰则弱,气散则亡。人秉天地之气生,所以会受到天地间万事万物的影响。天气的变化,地理的改变,甚至人世间的变化与生命健康息息相关,比如受凉感冒,中暑,如“水土不服”等。人体自身的阴阳失调,脏腑功能的变化,气血津液的输布失常同样是致病根由,也是诊断的理由,治疗方向。
所以,疾病可以预防,可以治疗。中医不是玄学,不是巫术。中医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的临床实践,灵活有效的治疗手段和方法。
二、树立对生命的敬畏观
在亿万年的历史长河里,天地阴阳二气时时刻刻的升降运动中,偶然的机会,阴阳之间会发生一种特殊的联系,即阴阳的相互感应和交合,孕育产生了新的事物和现象,古人称之为:“阴阳交感”。地球上有了花草树木,飞鸟走兽,“天地气交,万物华实”。(《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最终出现了人类。“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素问·宝命全形论》)人类的历史在漫长的地球生命里出现的很晚,天地自然不但是人类生命形体的居所,中国古代人认为,人活在天地间,天地人三才。天地的运行和变化规律亦应当为生命取法,自然的变化是人类的启蒙者、老师。所以,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二十五章》)中医从天地、自然中体悟认识了生命、健康、养生、保健等规律。“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易·系辞》)所以人,不仅仅是隶属和存在于喧嚣世界中的生命,更应该是天地人、宇宙人。生命应该遵从天地自然的启示,生命本身并没有资格和权利决定自己的存在及活动。
三、建立正确的生命观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府之明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学说中包含了中国人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人类的智慧和密码。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
从阴阳之间的相互对立中,认知生活的不易,困难的常在;在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中体会生命的快乐。
从阴阳互藏了解事物和现象总是有两面性的,不是你想象的那么好,也没有想象的那么坏,全面的看问题,避免走极端。
从阴阳的互根互用,重温“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所有艰难困苦都是对我们的磨砺和促进。证明了身体和心理康健相互影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互促进、相互发展。
阴阳的消长转化,是宇宙的根本规律,如自然界的四季更迭,人的生、长、壮、老、已等。把握其变化的规律,认知其变化的条件,促进疾病向健康发展,是我们医学的目的。同样适用于我们的工作、生活与学习,把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条件。不至于一时的困难和挫折,丧失生活的信心与勇气,从而做出一些错误的选择,造成不良后果。
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人生活在天地间,与自然界、人类社会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是孤单的生命个体。气一元论和阴阳五行学说催生了中医的整体观念。整体观念认为: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任何部分,只有置于整体之中才能正确的被认知;事物与事物之间也有着密切的联系。比如,五行。五行中的任意一行都与其它四行有着联系。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我克者为我“所胜”,克我者为我“所不胜”。作为生命的个体,你不仅仅属于你自己。你存在的方式,生活的状态,有你自己的努力、奋斗,也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在影响着周围环境,如父母为你的骄傲,对你的期待,等等。为自己、为父母、为亲朋好友、为祖国、为社会我们应该努力奋斗,永不放弃,使生活更美好。
除了课堂讲授,我们会组织学生对社会热点、人生困惑与中医哲学基础理论联系起来进行课余讨论、课前演讲。如有学生从我国宋朝到苏联解体谈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从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的建设谈中医“形神合一”,从而论证学习阴阳互根互用的体会。这种联系和论述体现了中医上察天文、下观地理、中通人事,远取诸物、近取诸身的认识观和方法论,培养和训练学生的中医思维,同时对学生的生命观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指导。
不仅中医哲学基础可以“课堂思政”,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其它部分如病因发病理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等,蕴含着大量“课堂思政”的内容。这也是我们一直在做的工作:努力培养具有高尚医德的救死扶伤的合格中医人才。
參考文献:
[1]郑红新.中医基础理论[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