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他汀类药物预防慢性硬膜下血肿单孔钻孔引流术术后复发的研究

2019-08-18肖罡刘保国黄斌朱飚张龙宋启星钟兵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19期
关键词:他汀类药物复发率

肖罡 刘保国 黄斌 朱飚 张龙 宋启星 钟兵

【摘要】 目的 研究他汀类药物预防慢性硬膜下血肿单孔钻孔引流术术后复发的效果。方法 12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单孔钻孔引流术治疗, 实验组患者实施单孔钻孔引流术+他汀类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复发率和远期预后状况。结果 实验组的术后复发率1.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3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使用单孔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同时, 合理使用他汀类药物, 能够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更加显著的改善, 降低患者术后复发的风险, 对于患者的远期恢复也具有积极影响, 适宜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关键词】 他汀类药物;慢性硬膜下血肿;单孔钻孔引流术;复发率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19.060

慢性硬膜下血肿是指颅内出血血液积聚在硬脑膜下腔, 伤后3周以上出现症状者[1]。临床研究发现, 慢性硬膜下血肿可伴或不伴有包膜, 大部分患者存在轻微头部外伤史, 多发于老年人群中[2]。合理应用手术和针对性药物治疗方法, 对提升手术治疗效果、降低术后复发和改善患者远期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此次研究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12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比较分析应用他汀类药物患者的复发率和远期预后效果, 研究他汀类药物预防慢性硬膜下血肿单孔钻孔引流术术后复发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12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60例。实验组患者中, 男42例, 女18例;年龄65~86岁, 平均年龄(68.46±5.85)歲。对照组患者中, 男41例, 女19例;年龄64~89岁, 平均年龄(68.46±6.85)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符合慢性硬膜下血肿诊断标准, 中线结构明显偏移;②接受单孔钻孔引流术。排除标准:①急性外伤性硬膜下血肿和其他原因导致的急性硬膜下血肿;②少量血肿实施保守治疗;③他汀类药物过敏体质患者;④病例资料不完整或无法实现长期随访患者。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单孔钻孔引流术治疗, 术中患者均取侧卧位, 实施局部麻醉, 无法配合的患者实施全身麻醉, 麻醉后, 在顶结节前方约2 cm处使用电钻钻单孔, 置入引流管实施引流, 在手术后进行头部CT复查, 在手术后3~5 d拔除引流管。

实验组患者实施单孔钻孔引流术+他汀类药物治疗, 手术实施方式与对照组相同, 术后清醒可进食后, 即开始口服辛伐他汀片(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J20130068), 使用剂量为20 mg/d;阿托伐他汀钙片(北京嘉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19990258), 口服用药, 初始剂量10 mg/d, 最大剂量80 mg/d。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两组均进行3~6个月的术后随访, 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复发血肿、积液的例数, 比较两组术后复发率。评估比较两组患者的远期预后效果, 使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 GOS)评估患者的预后恢复情况, 其中5分为患者恢复良好, 能够正常生活, 存在轻度缺陷;4分为轻度残疾, 在合理保护下能够工作, 且能够独立生活;3分为重度残疾, 患者意识清醒但身体残疾, 无法独立完成日常生活, 需要照料;2分为植物生存, 患者仅有眼睛睁开等最小反应;1分为死亡。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 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的术后复发率1.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3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GO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本次研究中, 入组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分别实施单孔钻孔引流术+他汀类药物治疗和单孔钻孔引流术治疗, 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的术后复发率1.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3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GO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发病与凝血机制障碍、脑萎缩和颅内压改变等因素存在密切关系。相关研究指出, 血肿腔内的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炎症趋化因子CCL2、CXCL8、CXCLIO等指标水平显著升高[3]。还有研究指出, 老年患者由于脑萎缩导致蛛网膜下腔增大, 轻微的外伤就会导致蛛网膜或是桥静脉撕裂或出现凝血功能异常, 进而引发硬膜下积血或是积液, 同时血肿外形成膜性结构, 加之新生外膜血管较高的通透性, 会使血液成分反复渗出, 从而导致血肿不断扩大[4, 5]。“纤溶亢进”学说指出, 血肿中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增加, 会引发局部纤溶功能亢进, 从而抑制凝血酶与纤维蛋白单体的结合, 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 引发漏血, 导致血肿进行性增大[6]。单孔钻孔引流术实施过程中放出陈旧性血液, 反复冲洗致清亮后, 再放置硅胶管引流, 术后针对CT复查情况拔除引流管, 能够起到显著的治疗效果, 但相关研究指出, 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复发率仍达到18.5%, 患者常常需要实施二次手术, 严重者甚至需要实施开颅手术。

猜你喜欢

他汀类药物复发率
甲硝唑联合银尔舒治疗阴道炎的价值
桂枝茯苓汤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应用疗效和复发率分析
甲硝唑配合红外光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有效性及对复发率的影响
三种他汀类药物对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
他汀类联合心血管药物治疗冠心病的疗效观察
他汀类药物对冠心病PCI干预患者血脂及心血管事件风险的影响
足踝部痛风石的手术治疗效果探讨
无瓣膜病变心房纤颤并脑卒中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