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足踝部痛风石的手术治疗效果探讨

2016-11-07崔保国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26期
关键词:足踝复发率治疗效果

崔保国

【摘要】 目的 分析探讨手术治疗足踝部痛风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12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足踝部痛风石患者作为研究组;12例接受保守药物治疗的足踝部痛风石患者作为参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肿胀评分、关节活动障碍评分、血尿酸(BUA)含量以及复发率。结果 研究组患者疼痛评分、肿胀评分、关节活动障碍评分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参照组(P<0.05), 两组患者的各项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血尿酸下降程度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中未见复发患者, 参照组中有5例患者复发, 复发率为41.67%(5/12),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足踝部痛风石患者采取手术治疗效果显著, 且不易复发, 可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并实施。

【关键词】 足踝;痛风石;手术;治疗效果;复发率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6.037

痛风主要是因人体嘌呤代谢异常所引起, 随着病情发展, 病程延长会形成痛风石, 患者以血尿酸异常升高、关节变形及关节活动障碍为主要表现[1]。本文为提高足踝部痛风石的临床疗效, 对于本院近两年收治的患者实施手术治疗, 并获得较为理想的临床效果, 现将研究过程及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4月~2015年3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2例足踝部痛风石患者作为研究组;其中男11例, 女1例;年龄44~75岁, 平均年龄(60.5±7.2)岁;痛风病程5~17年。选取2011年6月~2013年3月在本院接受保守药物治疗的12例足踝部痛风石患者作为参照组;其中男10例, 女2例;年龄41~77岁, 平均年龄(60.9±7.5)岁;痛风病程6.5~15年。诊断标准[2]:患者有痛风史;足踝关节出现变形、肿胀、结痂或皮肤缺损;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软组织缺损、邻近关节骨质侵蚀或存在穿槽样骨缺损缺失;对患者进行血液检测, 结果显示血尿酸值显著增高。排除标准:将合并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患者、血液疾病患者予以排除。所有患者及家属对于此次研究具有知情权, 已经签署知情同意书, 自愿参与研究。两组患者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1. 2. 1 参照组患者予以保守治疗, 口服痛风婷胶囊3粒/次, 3次/d, 连续治疗1~2个月。

1. 2. 2 研究组患者予以手术治疗 ①趾骨间关节处痛风石:为该类患者行背侧纵行手术切口或背侧“S”型手术切口, 将皮肤及皮下组织逐层切开, 充分显露痛风石, 将痛风石及其周围组织剥离开来, 而后取出;如果患者的痛风石体积较大, 可将其分块后逐一取出, 在取石期间要保护好患趾的血运, 最后冲洗伤口并缝合。针对遭受痛风石严重侵蚀的患趾, 如果血运较差, 必要时需为患者行截趾术。 ②踝关节处痛风石:外踝部位的痛风石, 可采取侧方“L”形或长弧形手术切口, 将皮肤及皮下组织切开, 充分显露痛风石并剥离, 剥离过程中要保护好邻近的韧带及神经, 对于粘连部位或组织先对其进行松解再取石, 如果骨质及软骨受痛风石侵蚀严重时, 可利用刮匙仔细刮除, 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 并对隆起的皮肤进行修整, 酌情留置引流管, 缝合手术切口。内踝处及后踝处形成痛风石的几率较低, 即便出现痛风石也基本是在浅表部位, 在取石过程中要保护好三角韧带及跟腱[3]。③ 跖趾关节处痛风石:如痛风石处于第一跖趾关节时, 通常在关节侧方取一弧形切口, 将皮肤及皮下组织切口, 在此过程中要保护神经与血管不受损。此类痛风石易对关节囊和肌腱造成一定侵蚀, 在剥离时要保护好肌腱, 而后取出痛风石, 可利用刮匙将深部的残余石清除, 注意保护关节侧副韧带, 以确保关节稳定性不受手术影响。冲洗伤口后, 将残留的关节囊以及肌腱使用肌腱吻合线进行修整, 稳定性差者可采用克氏钉进行内固定, 酌情留置引流管, 缝合手术切口。

1. 3 观察指标 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8~12个月的随访, 比较两组的疼痛评分、肿胀评分、关节活动障碍评分, 评分越低表示患者足踝部状态越佳, 检测两组患者的BUA含量, 统计复发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足踝部评分的改善程度比较 治疗前, 研究组患者疼痛评分、肿胀评分、关节活动障碍评分与参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个月后, 两组患者的各项评分均优于治疗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各项评分改善程度均优于参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的血尿酸含量比较 治疗前, 研究组BUA含量为(592.5±38.6)?mol/L, 参照组BUA含量为(583.6±39.4)?mol/L,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研究组BUA含量为(382.5±30.6)?mol/L, 参照组BUA含量为(458.6±33.5)?mol/L, 研究组的下降程度大于参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患者的复发率比较 研究组中未见复发患者, 参照组中有5例患者复发, 复发率为41.67%(5/1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痛风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代谢疾病, 患者患病后反复发作关节炎, 致使关节逐渐变形, 形成痛风石[4]。足踝部位较易形成痛风石, 但往往由于患者缺乏重视、延误治疗等因素, 引起足踝关节功能障碍, 对日常生活及工作带来严重影响[5], 故选择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对患者具有重要意义。去除痛风石是治疗痛风, 缓解患者病痛的有效途径[6]。依靠人体自身代谢或单纯的药物治疗, 无法将痛风石去除或排除, 保守的药物治疗通常是对病情加以控制, 难于根治, 故近年来本院主张为足踝部痛风石患者实施手术治疗。足踝部位的关节及组织较为复杂, 形成痛风石后, 取石操作更具困难。对于浅表的痛风石, 通常不会对腱性组织造成严重侵蚀, 手术操作也相对容易。而深部痛风石则会对患者的肌腱、韧带以及软骨造成一定程度的侵蚀, 在取石过程中如操作不当, 易破坏周围组织及神经, 具有较大的创伤性, 故手术过程中要保护好足踝部的血运、软组织及神经, 减少术后并发症[7]。虽然手术疗法较保守的药物治疗具有一定的创伤性, 但通过手术治疗可将痛风石彻底清除, 从而改善机体的代谢循环, 减少血尿酸含量, 且术后不易复发[8]。

本文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疼痛评分、肿胀评分、关节活动障碍评分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参照组, 血尿酸下降程度优于参照组, 复发率低于参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足以说明手术治疗足踝部痛风石的优势。

综上所述, 手术治疗足踝部痛风石的效果较为理想、彻底, 且术后不易复发, 具有重要的临床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 孙德政, 杨青, 胡亚彬, 等.足踝部X线表现阴性痛风性关节炎的CT与MRI表现对比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4, 12(3):244-247.

[2] 许忆峰, 王强.痛风性关节炎合并巨大痛风石1例.临床军医杂志, 2015, 43(1):106-107.

[3] 何伟涛, 丁晓虹, 梁冰, 等.多发性巨大痛风石手术治疗体会.临床骨科杂志, 2013, 16(5):589-590.

[4] 翁蔚宗, 姚磊, 曹烈虎, 等.微型锁定钢板关节融合术治疗足部痛风石性关节炎疗效分析.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4, 22(23):2128-2132.

[5] 刘树新, 李正维, 南丰, 等.腰椎关节突关节巨大痛风石一例报告.中华骨科杂志, 2013, 33(6):685-686.

[6] 梁庆晨, 孙强.手术切除联合加热5%碳酸氢钠溶液冲洗治疗手部痛风石的试验和应用研究.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3, 7(1):205-206.

[7] 吕金柱, 朱求亮, 徐国荣, 等.手术治疗痛风石引起的椎管狭窄的疗效观察.浙江创伤外科, 2015, 20(5):900-902.

[8] 张清林, 刘琳, 郝敬春, 等.第一跖趾关节超声在诊断痛风中的作用.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13, 29(4):327-330.

[收稿日期:2016-06-20]

猜你喜欢

足踝复发率治疗效果
甲硝唑联合银尔舒治疗阴道炎的价值
护理服务全过程用于足踝骨折围术期的临床价值
桂枝茯苓汤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应用疗效和复发率分析
甲硝唑配合红外光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有效性及对复发率的影响
发生足踝扭伤怎么处理
“崴脚”
比较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
贴墙训练护足踝
无瓣膜病变心房纤颤并脑卒中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