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

2019-08-18刘铁宏王晗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19期
关键词:跟骨骨折

刘铁宏 王晗

【摘要】 目的 研究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跟骨骨折患者, 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0例。观察组采用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 对照组采用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跟骨结节关节角(Bohler角)和跟骨交叉角(Gissane角)。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110.50±18.00)min、(180.50±28.00)ml、(10.36±6.02)d、(15.00±3.50)周, 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135.51±25.01)min、(230.51±25.01)ml、(18.50±6.03) d、(19.00±5.23)周。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 两组Bohler角和Gissane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Bohler角和Gissane角均大于治疗前, 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术相比, 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应用于跟骨骨折中的疗效更为显著, 治疗时间更短, 术中出血量更少, 术后并发症更少, 值得广泛应用。

【关键词】 跟骨骨折;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解剖型钢板内固定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19.034

跟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足部骨折损伤, 由于跟骨和足部结构关系复杂, 当局部软组织受到损伤后其原本的覆盖质量会降低, 即使复位也难以恢复关节功能, 对肢体的运动功能带来严重的影响[1]。跟骨骨折给患者带来疼痛、足部肿胀, 甚至会导致肢体功能障碍, 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正常生活[2]。解剖型钢板在跟骨骨折手术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需要较长的时间方可恢复患者运动功能, 也容易引起患者骨折部位的感染[3]。因此, 本研究通过对本院跟骨骨折患者的手术情况进行对照试验, 探讨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对跟骨骨折的治疗效果。现将具体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80例跟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年龄18~60岁, 平均年龄(38.02±8.50)岁;其中男45例, 女35例。将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0例。观察组年龄18~60岁, 平均年龄(38.00±8.00)岁;男23例, 女17例。对照组年龄19~63岁, 平均年龄(38.00±8.55)岁;男22例, 女1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观察组 患者采用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待常规麻醉后, 指导患者采取仰卧位, 选取跟腱和腓骨间切开, 暴露骨折部位, 将克氏针插入骨折下方, 固定骨折断端。经X线观察复位效果, 确定固定复位效果满意后, 避开骨折线拧入螺钉。最后去除克氏针并且在切口端植入橡皮片, 缝合和包扎。

1. 2. 2 对照组 患者采用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待硬膜外麻醉后, 指导患者采取仰卧位, 在下肢放置气囊止血带。L型切开跟骨外侧, 切开跟腱后缘、足背、足底下缘。使用克氏针固定腓骨、距骨, 翻开外侧皮质, 使用剥离器撬拨塌陷的骨折块并进行复位。在腓骨间隙使用解剖型钢板进行固定, 置入引流管, 缝合皮下组织, 最后包扎切口。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Bohler角和Gissane角。采用Mazur踝关节功能评分表评估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疗效判定标准:优:90~100分;良:70~89分;差:<70分[4]。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术后并发症包括畸形愈合、创面感染发炎、关节僵硬、创伤性关节炎。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110.50±18.00)min、(180.50±28.00)ml、(10.36±6.02)d、(15.00±3.50)周, 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135.51±25.01)min、(230.51±25.01)ml、(18.50±6.03)d、(19.00±5.23)周。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优20例(50.0%)、良18例(45.0%)、差2例(5.0%), 优良率为95.0%;对照组治疗优10例(25.0%)、良20例(50.0%)、差10例(25.0%), 优良率为75.0%;观察组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3 两组患者术后并發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出现1例创面感染发炎, 1例关节僵硬, 1例创伤性关节炎, 并发症发生率为7.5%;对照组出现1例畸形愈合, 5例创面感染发炎, 2例关节僵硬, 2例创伤性关节炎, 并发症发生率为25.0%。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猜你喜欢

跟骨骨折
经跗骨窦小切口和跟骨外侧“L”型切口治疗跟骨骨折效果及并发症比较研究
跟骨骨折两种手术入路的选择及疗效分析
跟骨骨折38例手术治疗体会
跟骨骨折采用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效果分析
高压氧联合骨肽治疗对跟骨骨折术后切口血运及骨折愈合的影响探测
跟骨骨折的临床治疗探讨
撬拨复位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的效果比较
跟骨骨折48例临床诊疗分析
跟骨骨折术后切口愈合不良临床分析
弹力加压包扎对跟骨骨折的治疗效果观察